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魅力  美食

人间烟火盛 羊城不打烊

人间烟火盛 羊城不打烊

  “超级文和友是老广州上世纪80年代的样子,而我爸爸说,老广州80年代是没有麻辣小龙虾这道菜的。我刚刚经过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在吃麻辣小龙虾,难道是麻辣小龙虾的社交属性激发了夜经济的活力?是不是为了让文和友的生意更好,老广州不再原汁原味了?”台下,10岁的黄小乖举着话筒发问,声音稚嫩而清晰,让台上的超级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着实震惊了一下。他没想到,南方都市报“CBD说”能吸引到这么“年轻”的观众,展现“小聪明”,探讨“传统文化新场景”赋能广州夜经济。

  作为名扬海内外的粤菜之都,广州的夜经济少不了宵夜餐饮的加持,从高端商圈到街巷摆档,酸甜苦辣熔于一炉,满足不同食客的胃。2019年被视为广州市夜经济的发展“元年”,政府密集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受今年疫情影响,提振夜经济更成为广州“六稳”“六保”的重要抓手,而“闯入”广州太古商圈的超级文和友,大有点燃广州夜经济消费的苗头。

  7月10日晚,太古汇方所广州店的公共空间人头攒动,南方都市报“CBD说”迎来疫后的首场沙龙。本次沙龙以“人间烟火盛 羊城不打烊”为主题,由南方都市报主办,超级文和友、广州方所文化、广州文化力研究所协办,特邀嘉宾、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通过“云连线”,与著名作家、长沙市文联主席何立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扉美术馆馆长何志森,广州太古汇总经理黄瑛,超级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广州方所文化创始人毛继鸿,广州文化力研究所所长令狐磊,以及在200多位报名者中受邀到场的60位观众,为“老”味道与“老”文化焕发“新”的广州夜经济献计献策。

  今年6月底,南都CBDTIMES记者在扫街途中发现,“网红”餐饮综合体超级文和友已悄然登陆太古商圈,一经报道便引发网友热议。披着一面红砖水泥墙,“长”在太古商圈的超级文和友,宛如嵌在现代钢铁森林上的一段旧城记忆。

  夜幕之下,这栋广式“旧建筑”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却仍有上千人在排号等桌,“沿街”的店铺搜罗了不少广州本地为人熟知的传统小吃摊,好不热闹。在南都记者发起的“热点站站队”互动投票中,43.9%的投票者表示愿意打卡这类“网红”场所。

  对于粤菜之美,汪涵毫不吝言,“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湖南菜可以吃出快乐,广东菜可以吃出幸福。这个幸福感是抚慰肠胃带来的舒适”。知道文宾、翁东华他们带着餐饮“湘军”超级文和友闯入广州,汪涵直言“他们的胆子非常大”,“要做餐饮,有几个地方是很难进入的,包括广东。粤菜不管从营养价值还是舒适程度,都独当一面。”

  广州有着“国内夜生活文化发源地”之称,夜经济少不了宵夜餐饮的加持。只不过,随着城市更新与升级,曾经遍布街头的摆档逐渐消失,那些“老味道”也藏进巷子里,沉寂或消失。

  “有位在1989年创业的阿婆,她牵着我的手讲了一句话:‘阿仔,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卖牛杂吗?是为了家庭、为了生活,还为了顾客。’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翁东华所描述的,正是常年在芳村街头卖牛杂的那位阿婆。

  近两年来,翁东华不停与广州地道的市井美食和老字号打交道,收集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在他的“故事会”里,这样的创业草根还有很多,而在他心里,如果让他们消失,将成很大的遗憾。“广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于是,翁东华大胆地将长沙的超级文和友“搬”来这里。

  深夜11点,花枝招展的明哥还在文和友里给顾客献唱,顶着金发、身着红衣,走起路来讲究又婀娜。明哥是广州市民熟悉的市井传奇,多少个深夜,他常常骑着一辆单车穿梭在广州宝业路一带卖炒螺。有时生意不好做,顾客每买一碟炒螺,他就会送上一曲,人送外号“炒螺明”。

  最繁华的广州CBD容下了最质朴的一碟平价炒螺、一碗阿婆牛杂,老广州市井街头的烟火气息,在这里一一“重现”。何志森就在超级文和友遇见过明哥,“他能来,我觉得蛮可喜的”。他说,这里把有故事的平凡餐饮人集合了起来,给他们一个有尊严的地方继续生活。

  屏幕里,翁东华展示着长沙市著名的一条水产海鲜市场街“西长街”,那是翁东华出生长大的地方,街上的粉店养大了他和文和友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文宾。大二那年的一天,他回家后发现,西长街没了,那碗“粉”也没了。

  毕业后,学建筑的翁东华与文宾联合,为了重拾西长街的那份念想,从社区里的第一间餐饮店,慢慢做到成为长沙新名片的超级文和友。“里边有很多商铺,包括网红店,这些商户都有很长的故事,其中长沙的老摆摊大概有三四十家。在这里可以打球、洗脚、剪头发、讲相声。”

  翁东华说,在他们看来,超级文和友依旧是一个社区店。何志森对这个“社区”概念颇为欣赏,“社区很重要的就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但很多时候我们和摊贩没有这种关系,他们是流动的。”

  吸引食客们走进“社区”的,不仅有餐饮,还有文化。步入超级文和友广州店,铁艺阳台、霓虹招牌、复古商铺……“魔幻”的场景一下子把你拉回上世纪十年代的广州城中村。南都记者发起的“热点站站队”互动投票显示,愿意打卡这类“网红”场所的那部分投票者,有40.7%的人表示能借此感受老广州的文化气息、体验广州旧貌。

  翁东华说,除了那些承载文化的老物件,“社区”里还总会举办一些活动。“可能出于我们80后这一代人的基因,或者长辈们的带领,我们经常在本地文化人士的带领下,办活动,拍电影。”

  这一想法与汪涵高度契合,“我一直认为,文化认同是最大的购买力,也是消费的第一驱动力。”他表示,要通过宵夜让一日三餐都被抚慰的广东朋友再出来“雀跃”,必须有场景。“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环境,甚至是梦境,这个梦可以让你回去,回到很温暖的状态”。

  汪涵口中的“梦境”,就是文和友所打造的“旧楼”意境。“它制造了一个出奇制胜的、充满文化象征符号的景象,甚至是你童年的景象。过往你可能在书里、在照片里、在影视剧里看到的这些熟悉的场景,突然集中在一起,你走进去以后,被那个温暖的广州在真正意义上拥抱了。”

  传统文化所培育的新场景,让超级文和友为广州的夜经济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在汪涵看来,这种文化场景甚至会慢慢取代文化宫。“粤剧、粤语脱口秀都可能在里面出现,让这里变成一个很好的、很有趣的、很有想象空间的梦境。”

  现如今,文和友收集了散落在广州各地的旧光景、老味道,在广州CBD里建了一个“老社区”,给羊城的夜造了个“美梦”。如何借由这个“梦”,激发广州夜经济的更大活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体下,广州作为一个集中地,以后来文和友吃宵夜的,可能就是从珠三角来的。”在令狐磊看来,广州在美食经济上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应该更为开放。

  当前,广州正深入开展“粤菜师傅”工程,传承和弘扬“食在广州”饮食文化精髓。超级文和友就是见证者,翁东华说,“最近有人说,凭什么湖南人来广州做粤菜,其实我们的厨师大部分是潮汕和佛山顺德的师傅。”在发展夜经济的背景下,“美食一体化”也势必推动着“经济一体化”。

  在超级文和友“社区”里,湘粤两种极具反差感的菜系正在融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食客们也在融合。“天河CBD不仅仅是高大上的地方,也需要让附近的人能够方便地品尝到地道的广府美食,穿越城市寻找古老的印记。”黄瑛认为,在CBD发展夜经济,需要保存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也需要很好的管理。

  “年轻人跑到文和友吃一个小时,实际上是半个小时吃饭,半个小时是在拍照、发朋友圈。”何立伟表示,夜间消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是年轻人,城市夜经济应该争取“年轻的胃”,将餐饮时尚化。何志森则希望,夜经济的“社区”场景里还应该有一群老街坊,“老人家在那里喝上一杯茶,摊贩们在讲故事,大家可以安静地听。”

  令人惊喜的是,如今的文和友开始吸引着并不热衷于宵夜的人群,例如毛继鸿。“我很少出来吃宵夜,也根本不吃小龙虾。昨天再去吃的时候发现,已经开始喜欢吃了。”

  “翁东华”们带着过江龙企业,迈出了跨地域发展的第一步。在汪涵看来,包容的姿态必不可少,“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现在在广州的湖南人也非常多,每年都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基因。”他表示,未来要不断创新,“通过学习和研究,去创新出广东人没看到、湖南人也没看到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的玩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广州本地小吃有哪些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