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魅力  生活

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与后处理及分析

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与后处理及分析

  学院名称继续教育学院辅导站名称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专业名称环境保护与管理专业代码B020277

  随着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日益增多,在城市中表现为城市垃圾,城市的垃圾问题、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垃圾处理一直都是亟须解决的严峻问题,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中存在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在这种形势下,垃圾分类收集已成当务之急和必然趋势,由此也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垃圾处理办法主要有垃圾填埋、垃圾堆肥和垃圾发电,这些处理办法都需要对垃圾进行预处理,而垃圾分类无疑是最好的最科学的预处理,这样也能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因此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环境质量,是目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延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阐述了根据广州市垃圾的主要来源,现如今的垃圾分类现状与问题,结合国内外针对垃圾分类处理比较好的地区,对此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针对广州市垃圾分类的相应改良措施。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日本、德国、瑞典、美国等很多国家纷纷开始重视和研究生活垃圾分类问题,至今生活垃圾分类已在发达国家中被广泛推广和实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量剧增,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生活垃圾分类对于减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从2000年起,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始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尝试。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同样始于2000年,经过十余年的试点,广大市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有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四年前,广州的垃圾填埋场承载量只能满足一年半的需求,“垃圾围城”迫在眉睫。通过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等方式,逐步创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广州经验”。如今,广州每天近1/3的垃圾已实现了分类回收,新的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也正在顺利推进。广州“垃圾围城”危机基本破解,成功进入了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行列。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

  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如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置。垃圾分类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正在文明国家、地区普遍推广,成为当前和今后垃圾管理变革的发展趋势。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

  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2011年1月14日,《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下称《规定》)经广州市政府第13届13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该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作为国内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它的实施标志着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一个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2011年2月,我市出台了全国第一部规范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实施四年多以来,政府和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垃圾围城的紧迫性形成共同认识,对治理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确实起到了显著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管理越来越讲精细化、市民对生

  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市原来比较注重末端处理的垃圾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环境发展要求,而是应该推行一条从源头减量、控制前端分类排放和中端分类运输、末端分类处置的主动型、综合型的垃圾治理路径,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三化原则。此次制定《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正是遵循这个理念和目标进行制度设计,从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五大环节入手,详细地规定了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权利义务关系,将管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将行为规范到公民个人,形成一个全流程管理体系,并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全市行政区域,包含农村地区。

  垃圾分类原则:1)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政府在垃圾分类工作的政策制定、立法规范、宣传动员、组织管理、设施建设上起主导作用。市民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并推动垃圾分类全民行动。2) “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原则。加强规划、指导,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管理办法,培育垃圾分类新兴产业。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加强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3) “源头减排、优化处理”的原则。严格限制一次性塑料袋和发泡餐具过度包装、酒店一次性用品等的生产、使用、消费,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排放量,科学处理已排放的垃圾,将生活垃圾纳入资源循环利用。4) “属地管理,依法实施”的原则。市、区2级政府负责统筹协调、规划和建设。以街道、社区属地管理为主,负责辖区内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的组织、管理以及相关的设施建设,协助开展运输、处理,并加以监督。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立法规范,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依法对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管理、监督。5)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率先在居住小区、学校、机团单位开展,逐步向旅游商贸场所、市场及其他公众场所、农场等区域覆盖。率先在投放、收集环节普及,逐步完善运输、处理环节,最终建立完善的收运体系和有效的循环利用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广州市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与分类后的处理,分析广州市近年实行的新型垃圾分类措施和其他处理垃圾分类比较优秀的地区,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为广州市垃圾分类提供建议。

  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而不包括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的成分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废品等。属于有机物的垃圾主要是动植物的废弃物,属于无机物的垃圾主要为炉灰、庭院灰土、碎砖瓦等,可回收的废品主要为金属、橡胶、塑料、废纸、玻璃等。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数量剧增。我国城市垃圾每年排出大约1亿t左右。

  垃圾分类收集的类别主要与垃圾处理的方法和处理系统设施构成有关。若有堆肥设施存在,则可将厨房垃圾(或有机易腐物)分开收集,若有焚燃处理设施则可把可燃垃圾与不燃垃圾分别收集,若考虑废品资源化回收,则可将废品作为一类,甚至将其再细分为玻璃、金属、塑料、废纸等。

  根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三化”原则,垃圾分类越细则焚烧等处理过程越简单,亦越利于实现三化。但是,过细的分类必然引起分类操作的不便以及收运过程的复杂化,更重要的是,分类越细,操作成本亦愈高。

  国外垃圾分类收集的类别不同城市或地区不尽相同。在日本,按照可燃垃圾、不燃垃圾和粗大垃圾3类分别收集的城市有122座,另有24个城市按粗大垃圾、混合垃圾2类分别收集,还有23城市则分可燃垃圾、不燃和粗大垃圾两类分类收集[3]。德国居民区分类收集点则将玻璃瓶分深颜色、绿颜色和无色三种分别收集、废纸、旧报纸、杂志等设一收集箱,另外,粗大垃圾设专门时间收集。

  根据广州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广州市未来十几年内将逐步形成一个集成焚烧、推肥、资源加工等多种垃圾处理设施的综合处理系统。因此,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之“硬件”已备。借鉴国外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经验,拟定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类别为:

  ②有机废品(或可燃类废品)包括废纸(旧报纸、纸板、杂志等)、塑料、布等可燃废品,既可焚烧处理,又可回收利用。

  ④粗大垃圾包括废旧家具、电器等大型垃圾,此类垃圾产出率低,体积或规格超常,不宜与类别垃圾一起收集。收集时间可按每年数次或每月几次来收集,或者由产生者向负责收运的市政部门或公司电话预约。

  ⑤危险和有害垃圾此类垃圾特性为具有危险性或有害性,如废旧电池和日光灯管以及废油等,应专门分开收集,由收运部门负责运往专门的处理设施。

  近20年来,随着广州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年增长18.07%),生活垃圾产生量保持着高速增长,生活垃圾年增长8.16%。垃圾量的变化表明,其产量和构成反映了一个城市市民的生活水平,其处理水平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明程

  影响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因素颇多,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生活方式及气化率等。借助Origin6.0Professional分析生活垃圾产生量与GDP、市区人口间的关系(图2、图3)

  从图2得知,改革开放初期,垃圾量徘徊在低水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垃圾量随城市人口的膨胀和流动人口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自1993年以来,年人均垃圾量在400kg 以上,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垃圾量才处于平稳状态。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广州统计年鉴中所调查的结果。收集了垃圾分类明细数据,广州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数据,广州生活垃圾产量与人口,GDP之间的关系数据等。

  在2011年,时隔11年后,广州再度启动垃圾分类,自本月起实施中国国内首部垃圾分类的地方法规,强制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不过,广州这项新政的推进仍旧困难重重,到目前为止,社区垃圾桶的配备仍未完全到位,部分市民也反应冷淡,认为广州“软

  硬件都没有准备好”。和中国各大城市一样,广州在垃圾分类处理上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2000年,广州被列为国内首批分类收集垃圾的试点城市之后,当局一度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不过,市民普遍意识不足,社区宣传也不到位,这一工作很快陷入了尴尬场景。在2009年,广州又回到原点,宣布不再投放分类垃圾桶。经过11年,垃圾分类仍是徘徊不前,而垃圾处理的压力却与日俱增。根据广州市的官方数据,广州每天进行填埋和焚烧等终端处理的生活垃圾有将近1万5000吨,而目前广州的垃圾处理设施基本上是在超负荷运作,推行垃圾分类已是势在必行。今年,广州宣布将重新启动垃圾分类,并制定了国内首个地方法规《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强制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这一条例从本月起开始实施,在广州部分区域先行试点,违规的个人将被处以50元(人民币,约10新元)罚款。不过,在该条例正式推行一周之后,广州垃圾分类的工作被批评为“软硬件都没有准备好”,一些社区的设施设备仍没有到位、相关宣传不足、不少民众还不清楚具体应该如何分类。承担执法工作的广州市委不讳言困难重重,表示这是一场“攻坚战”,并承认在垃圾分类工作正式开展之前,“组织领导不到位、宣传教育不到位、投入经费不到位、设施设备不到位”,而这直接影响了相关管理的工作。对垃圾分类的推广表示不看好的民众不在少数。在天涯论坛上,有网民表示,改变民众几十年来形成的旧习惯将是一场持久战,短期内不大可能会有明显效果。也有网民指出,广州一直没有专人在社区指导民众如何分类垃圾,相关的电视节目也欠缺,宣传力度明显不够。

  越秀:餐厨垃圾回收率不足一成——2015年2月,大田山餐厨垃圾处理厂在试运营阶段率先与越秀区内的各党政机关、学校饭堂等众多机关单位和餐饮企业实现对接。据越秀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越秀区有162家党政机关、83所学校以及许多机团单位和餐饮企业。5月1日起至今,只有十多家机团单位、学校等实现了餐厨垃圾的统一收运。越秀区每天产生300吨到400吨餐饮垃圾,但回收的只有20吨左右。据悉,餐厨垃圾卖给“潲水佬”可获利,交由政府统一收运则是无偿的。

  根据5月1日正式实施的《广州市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办法(试行)》,机团单位、餐饮企业不执行将追究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然而有负责人坦言,目前有许多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回收外包合同仍未到期,机团单位审批也要时间走程序。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方式与有关单位进行沟通,“不能一上来就处罚,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黄埔:大件垃圾无人回收只能填埋——“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在物业小区的推广一直不太顺利。位于广州黄埔区的黄埔花园,高层撤桶曾引起小区居民的强烈反感。“撤

  桶第一天,反对撤桶的居民甚至直接将垃圾倒在居委会门口,表达不满情绪。”黄埔街道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不断上门宣传和活动推介,“定时定点”才逐步被大家接受。“楼道内不设垃圾桶,家里也没有老鼠、蟑螂出现了,楼道里也不再有恶臭。”居民陈伯说。“定时定点”推广有成效,但大件垃圾无人收的问题依然存在。黄埔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找不到企业进驻试点回收低值可回收物,只能拿去填埋厂填埋。为解决废旧家具等大件低值可回收垃圾无人回收的问题,萝岗区联合街道办专门在社区内设置了旧家私交换平台。居民可通过预约上门、主动送件等方式,把家里闲置或废弃的大件垃圾送到集中收集点,经评估后分类处理,或翻新后再出售,或卖给回收企业,或填埋。

  海珠:中转站超负荷垃圾车占道——位于江泰路与泰沙路路口位置,是一处垃圾中转站,摆放着大量废木、废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等待清运。然而在餐厨垃圾收集点,却堆满了废旧的塑料泡沫。现场有环卫人员介绍,由于空地有限,加上餐厨垃圾回收率并不高,只能暂时将泡沫塑料、木材等回收物堆放在这里。海珠区怡安路与仲恺路交界位置同样面临用地紧张的问题,环卫车辆在内环路高架桥底和马路边一字排开,占据了部分人行道和整条机动车道。有环卫人员解释,垃圾量越来越多,早年在此处设置的垃圾中转站已经超负荷,由于老城区空地有限,在附近扩建或新建中转站都非常困难,不得已只能占道了。

  南沙:“不分类可拒收”仍无法实现——南沙区作为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者”,垃圾分类市场化模式已颇具规模。在南沙区龙穴社区,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清运特种车辆,这些崭新的双胆环卫车辆一台车便可分类运输四类垃圾,属南沙区独有。南沙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垃圾分类清运车不仅解决了运输成本问题,还能让市民看到垃圾分类工作每日都在进行当中。

  花都:试水养殖黑水虻“吃”餐厨垃圾——花都垃圾分类供销社一负责人介绍,花都区正在试验利用养殖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这种昆虫以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腐烂有机物为食物。根据科研机构测算,一平方米的场地可养30斤黑水虻,30斤黑水虻一天可吃掉10公斤餐厨垃圾。“目前计划达到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至400吨的目标,现在是试验阶段。”该负责人称。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主要由回收市场和垃圾分拣者完成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较早。2004 年,由广州市环卫局主编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由国家建设部作为国家行业标准颁布实施。随后,市环卫局又印发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工作方案》和《垃圾分类标志和分类方法》,将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等5大类。广州市生活垃圾回收主要依托废品回收市场来进行,垃圾分拣主要由垃圾拣拾者、环卫工人、家庭等来完成,分拣出来的废弃物通过废品收购站收运后交由利废企业处理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垃圾拣拾者队伍从业人员约10万多人,废品收购站及临时性的收购点约5 000个(其中有登记注册的2 160个) ,每年约480万t废弃物被回收利用,其中含生活垃圾回收利用160多万t。

  填埋: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易填埋,忽视了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填埋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严重。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堆肥:食物垃圾约占生活总量的 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等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堆肥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发酵不成熟堆肥效果不理想。堆肥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爆炸。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易通风。

  焚烧:焚烧的成本很大,在我国应有并不普遍。焚烧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垃圾焚烧场的建立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目前,广州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填埋为主,全市垃圾填埋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其中:中心城区垃圾填埋与焚烧处理的比例为87 . 50∶12 . 50,见表1。由于容量所限,兴丰和番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将于2012年填满封场。由此可见,在生活垃圾生成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垃圾现状处理能力却趋近极限和饱和。从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现状来看,除了兴丰卫生填埋场和李坑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外,其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多数不达标并且基本接近饱和状态,见表2。如果不新增垃圾处理设施,到2012 年,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只有李坑焚烧发电厂一期和二期合计 3 000 t的处理能力,缺口约9 000 t。

  目前,广州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以广州中心城区垃圾填埋处理占垃圾处理量的87 . 5% , 焚烧处理不到12 . 5%。按照目前广州垃圾产生量及人口增长的情况,如果继续采取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广州每天约需要土地0 . 067 hm 2 ,一年要增加土地24 hm2 ,这对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广州来讲,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在广州已实施多年,但成效并不明显原因主要有:①在垃圾回收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地方市民在前端分类,环卫工作人员在后端处理上又都混淆在一起。②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垃圾回收人员往往只回收有经济价值的垃圾,而对那些缺乏经济价值但仍有回收用途的垃圾不回收。③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没有分开,餐厨垃圾湿的成分较多,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既不方便处理,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在垃圾处理的投资结构中,大量资金用于后端填埋厂和焚烧厂建设,广州每年投在垃圾分类和回收的资金投入约2 000万元,而建设一个垃圾处理厂通常要5亿~6亿,也就是说95%以上的资金用于末端处理,这明显是一种被动的垃圾处理方式, 而在发达国家, 2 /3的资金花在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和管理上。

  到目前为止,广州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垃圾处理厂的生态补偿机制,例如,兴丰卫生填埋厂建在白云区,南沙区的垃圾要经过42 km的运输距离运送到白云区兴丰填埋厂处理,但南沙及其他区对白云区未有任何生态补偿及财政转移支付,区域之间的补偿机制严重缺失。

  目前,广州垃圾分类回收主要由废品回收市场和拣拾者自发进行,政府缺乏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统一规划,垃圾的收集、运输、再利用和终处理等环节是脱节的,没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在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形成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企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垃圾产业体系。

  居民对垃圾焚烧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是政府在这方面的疏导和引导不利,导致居民过度恐慌,使政府建设垃圾焚烧厂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

  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环境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逐步过渡到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产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

  费。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当以各地经济能力、社会条件、分类收集现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合理安排垃圾分类收集环境行政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措施。

  民政府应当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采用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置方法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关键在于国债资金的有力支持。垃圾集中处理环境管理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重视卫生管理,忽视环境保护。除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外,很少有适宜的环境管理方法。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选址和构造,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确需关闭、闲置或拆除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核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复。垃圾集中处理还应与垃圾减量化、家庭自身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相结合。如广州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类收集、净菜进城、包装容器循环利用以及垃圾发电相结合。

  不可能也不可行,但我们可以借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和分类收集试点的契机,对有经济和能力条件的城市尝试对垃圾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垃圾分类处理和集中处理是一种末端控制措施,应该和源头控制和产生控制相结合。由于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具有不经济性,单位和个人一般不会主动承担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义务。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强化环境管理,严厉处罚不执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对于居民生活垃圾,通过实行居民分类收集付出成本2~3倍的罚款并责令其限期分类收集或代履行收取相应费用的方式,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对于工业区、街道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场所设置单位或主管部门必须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任何人投掷垃圾必须投入且必须按分类标准或方法将垃圾投入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处以罚款,对违反规定的个人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垃圾的环境行政管理要与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管理结合,以形成结构互补、功能配套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环境管理体系。市人民政府制定垃圾

  分类收集处理办法,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具体实施,大类粗分,厨余垃圾就地绿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应实行面向社会、公开发包、平等竞争、有偿服务的原则,鼓励单位或个人举办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的专业化服务企业。

  “化危为机”,推进垃圾分类。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在全市建立起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理管理体系。明确分类原则。对垃圾分类要设定近、中、远期的不同目标,在当前推广阶段,争取达到分离干、湿和危险品垃圾,或者只要分离占垃圾成分较重的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 通过干湿分离,有利于焚烧厂原料热值的提高,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探索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使占比很大的餐厨垃圾在进入垃圾压缩站以前已经部分得到分离和处置,打通原料处置、收集运输、集中处理、产品销售整个产业链,使餐厨垃圾有一个完整的处置通道。环卫分类处置要先行一步。环卫部门要对市民的垃圾分类进行对接,不同的垃圾要有不同的处置方式,环卫部门要增加设备投入,设置分类设施, 进行人员培训,巩固和扩大垃圾分类成果。

  设计源头减量化的制度安排。提倡生产者责任延伸,促使生产企业建立废弃物减量和回收机制,减少包装物的产生,回收和处置废旧电池、灯管、电子产品等。政府要对企业的废弃物减量化和回收给予适当的鼓励,建立奖惩机制。建立资源回收的网络化社会系统。充分利用广州业已充分发育的资源回收产业,形成由市民废旧物质回收企业、环卫部门、包装物产出企业等相关链条组成的网络化社会系统,给予税收工商、场地等方面的优惠和便利,鼓励用经济手段回收有再生价值的废旧物品,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再生企业科技和工艺水平。政府要加强对这些地区和企业的监管,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污染问题进行整改,同时扶植大型企业进入这个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提高产业规模和人员素质,用先进的生产要素替代落后、污染的生产要素,使得垃圾回收的后处理产业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焚烧发电无论在无害化和减量化程度、土地资源占用方面都优越于填埋,因此,广州城市发展的垃圾处理战略,是建立以焚烧发电厂为核心,包括餐厨垃圾堆肥、资源再生利用、危险品集中处置的综合体系。强化项目示范效应。环卫部门要加强对李坑垃圾焚烧厂的管理,保证焚烧发电厂的各项运行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要成为垃圾焚烧的一个示范点,有计划邀请各界人士参观, 打消市民对于垃圾焚烧的疑虑,为今后其他项目的推出扫清障碍。

  集约化利用土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既要顾及垃圾运输的经济半径和服务范围 ,也要考虑发电厂的征地绿化成本,尽量把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分拣回收、堆肥、炉渣建材制造和填埋、污水处理等相关项目集中连片设置,节约土地资源 ,降低运营成本。适度隔离、绿化环绕。根据国内外有关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选址要和民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尽量留有余地。在厂周围征地、租地大量种植常绿乔木,起有效阻隔和吸附烟尘的作用。靠山进山、靠水傍水。在山地较多的区域 ,可以利用森林公园核心区建设焚烧发电厂。在靠江近海的区域考虑利用未开发的江州、离岛,或者通过填海成陆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垃圾储运方面 ,充分利用江河水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量 ,减少汽车运输对空气和路面的污染。

  根据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灵活处置环卫产业的资源配置。焚烧发电产业需要顾及环保、效益和社会形象,如果企业运营方式以外资来主导,容易出现管理失控等问题。因此,在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吸收的基础上,由国有控股企业运作垃圾焚烧产业,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稳定垃圾收集基层员工队伍。从垃圾收集的层面来看,当前广州城区的保洁工作,是通过公开招标形式产生选择竞标单位,通常是价低者中标。这种经营模式,降低了基层清洁工人的收入,影响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加大了垃圾分类收

  集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要考虑适度改变经营机制,提高基层清洁工人的收入,稳定职工队伍,从而提高广州环卫工作的质量。

  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统计,2014年,全国244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1.6亿吨(不包括循环利用价值较高的再生资源)。其中,广东省产生量1860万吨,广州市产生量430.2万吨(回收再生资源总量约250万吨)。

  面对“垃圾围城”的难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广州正在用实践给出答案。目前,广州每天需要处理生活垃圾约2.26万吨,近1/3的垃圾实现了分类回收,新的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正在顺利推进。在日前举行的第一届城乡垃圾分类与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研讨会上,“广州经验”引起与会者广泛关注。

  “生活垃圾若能够积极分类,广州每天至少能减少2000吨生活垃圾。”广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说。2015年4月,广州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9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标志着广州生活垃圾分类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经过多年努力,广州市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制度体系正在健全完善,制定了出台政府规章《广州市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办法》、《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以及《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和指引。

  目前,广州明确了生活垃圾处理原则和技术路线,确定了“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生活垃圾分类原则,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垃圾等四大类,并努力构建“居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垃圾分类体系。

  自1960年日本广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以来,分类收集方式在发达国家与地区迅速推广和普及,对垃圾的认识也发生转变。城市生活垃圾开始被视为可以回收或综合利用的原料,或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许多城市实现了废瓶、废电器、废玻璃、废纸、废塑料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并建立起相当完备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一些城市街道旁配备了专门收集废纸、废玻璃等的容器,容器上标明收集物的品名。有的城市将特制塑料袋、塑料容器等免费提供给居民,以利于住宅居民的分类收集。

  在德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在居民房前、户后放置一定颜色的垃圾筒,收集厨房及庭院产生的有机垃圾,每天或半月清运一次,另一部分是几个路段或一个区设立一个收集点,放置一组垃圾筒,垃圾筒上标有不同颜色,分别收集纸张、塑料和玻璃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其中收集玻璃的垃圾筒有3种,分别收集无色、棕色和绿色瓶子。收集点每月清运一次,垃圾运到处理中心,加以分类。纸张为一大类,被送到造纸厂;植物类的叶、根、茎以及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被分离出来,制成农民非常欢迎的有机肥;还有一类可燃性垃圾,则送到特制的焚烧炉,加以焚烧发电。这些方法处理了相当数量的垃圾,但即使在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仍有大量无法处理的垃圾,也只能填埋处置。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近年做的都挺不错,但仍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垃圾收集所占有的土地,政策的执行程度不够严格,单纯的垃圾桶居民不能很好的进行垃圾分类,需要通过一些方法使居民更好的接受并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后的主要措施是焚烧或者填埋,还是有不少的资源会被浪费,单单依靠填埋作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是不够的,在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垃圾的产生才是最优的解决方法。

  所以我的建议是,政府部门应制定科学、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市民的卫生行为方式,如限塑令及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出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并不够完善;应扩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让市民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让环境卫生意识扎根与每个人的心中;还应建立高效的资源回收系统,尽力回收可循环利用资源。可以吸取国内外针对垃圾分类进行比较好的地区学习。

  如今是互联网社会,垃圾分类也需要“互联网”的加入,电子商务也可以成为垃圾分类的助推器。政府部门可通过社会组织、环保产业公司等机构,“收编”一部分收买

  佬,统一培训管理,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他们用互联网联系客户,以更优惠的价格上门收购垃圾,甚至可通过移动支付进行结算,数据也可以进行监控与优化。

  最后,垃圾分类的宣导工作也可更深入地和互联网结合。委已经通过互联网进行图文视频的投放、小游戏的推广以及问卷的发放等宣传工作,下一步可更大胆地尝试,例如推出A PP,加入垃圾识别功能,市民不知道如何正确分类时,可拍下图样和后台数据进行匹配,由系统以最直观的方法解答。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鼓励街坊将垃圾分类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反馈给工作人员,并尽快加以解决。更可开发在线小游戏,让市民在玩乐中学会分类。

  垃圾分类不是政府一家的独唱,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而“互联网”正是这台大合唱的麦克风,利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更能凝聚多方共识。“互联网垃圾分类”,广州一定得。

  至此,论文的写作已全部完成,此刻,感谢广东华南农业大学给我们开了这么好的专业,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要特别向我的论文辅导教师龚贝妮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他的细心指导下,本文才得以顺利完成;从本文的选题、结构的安排到内容的编排等,每一步都给出相关性指导。在此,我对龚贝妮老师的指导和关怀表示深深的谢意。

  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同学,他们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在我的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了大量宝贵的意见。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一直给我最多的支持和鼓励,你们一直是我前进道路上最大的动力!

  [7]熊文辉,孙水裕,广州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2

  备注:论文成绩评定等级:参考指导教师、评定人评阅结合答辩的情况,按照4:3:3 的比例评定论文总成绩,然后按照优(90-100分)、良(80-90分)、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给出成绩等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广州市垃圾分类现状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