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广州文化  娱乐

惠州将对标东莞松山湖,打造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工业园区

东莞松山湖创新发展引人瞩目,园区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日,惠州市促进工业投资暨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会指出,各县区要对标东莞松山湖,打造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工业园区。

  同为“三来一补”发家、同为制造业大市,惠州与东莞在实体经济领域有不少相似之处。然而,东莞正在一批现代化园区的带动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改变世人对其“世界工厂”的印象和定位。

  近年来,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松山湖”)创新发展引人瞩目,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24位。对于正在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的惠州,可以从松山湖身上借鉴什么样的经验?

  统筹发展

  从“一条线”到“一大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园和开发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直备受关注。纵观中外工业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地区,大都依托工业园区,也都走过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的历程。

  比如台湾新竹工业园、新加坡工业园等现代制造业基地,在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苏州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4个、省级开发区6个,创造了全市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为何要学习借鉴松山湖?惠州与东莞在实体经济领域有不少相似之处。近年来,松山湖的考评排名逐年上升。2017年,松山湖名列第23位,在省内地级市高新区中排名第1。而在2013年,松山湖位列全国第53位。

  东莞和惠州,均是以“三来一补”加工业起步,迅速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然而,经历“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粗放式发展之后,这些效能较低的园区成为产业经济的发展瓶颈。

  “海纳百川,厚德务实”是东莞的精神。东莞人并未沉迷在“三来一补”的红利中,他们早早意识到,在“漫天星辰”的格局下,存在招商引资的非规模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隐忧。2000年后,长三角经济发展迅猛,部分城市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上已经赶超东莞。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迈向高端化的未来之路究竟在何方?

  最终,东莞选择大园区之路,把眼光瞄向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交会处的松木山。2001年,东莞提出开发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2006年,东莞作出整合东部快速路沿线寮步、横沥等六镇会合处土地的决策,开发建设东莞生态产业园。

  2010年,松山湖高新区晋升为国家高新区,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步伐较慢。比如,珠海高新区、佛山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早在1992年就是“国家级”。然而,近年来松山湖多项指标增速均名列前茅。2018年,其实现生产总值638.6亿元,同比增长13.9%;规上工业总产值4208.38亿元,同比增长18.5%。

  从空中俯瞰,松山湖位于东莞地理几何中心,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自松山湖新城路到生态园大道贯穿南北,两侧集聚了园区大部分的创新资源。其延长线南连深圳大沙河创新走廊,北接广州增城山水新城,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在东莞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莞是不设县区一级的地级市。这样意味着,必须创新组团管理模式,完善分片管理机制,加强园区对组团内部的事务统筹。2014年,东莞决定将松山湖高新区、东莞生态园合并,实行统筹发展。

  明权确责

  “五大统筹”激发活力

  目前,惠州的工业园区除大亚湾石化区在同类园区中排名靠前、配套相对完善外,其他园区从形象、基础配套、运营管理等方面,大都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惠州有大大小小的园区上百个,布局分散、多而不强,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发展难以持续。”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工作报告直言不讳,必须下决心推动园区整合,项目进园区,园区以外不再新批工业项目。每个县区都规划好重点发展的园区,引导项目、资金、土地指标等向园区集中。

  当前,劳动力、资源和土地等要素红利正在减弱。如何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摆在各园区面前的新课题。

  松山湖被定位为“东莞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区、生力军和加速器”。除了集聚创新资源外,在机制体制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这与惠州对园区提质增效的期待有不少相近之处。

  当前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最大的问题还是土地问题。虽然松山湖创新资源集聚,但可开发建设的存量土地有限。而周边镇则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城市建设标准较低等问题。东莞提出的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正是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情况下,以园区统筹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为核心,将片区内的多个发展单元组合成一个大片区。

  向统筹要红利,向集约要效益。2017年,松山湖高新区(生态园)与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石排、茶山等周边六镇组成松山湖片区,作为试点拉开东莞片区统筹联动组团发展帷幕。2019年,将横沥、东坑和企石三镇纳入,形成“一园九镇”的松山湖功能区。

  松山湖的成功,在于破解了体制机制的障碍。早在2017年,松山湖片区推进园区统筹组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东莞市委常委任组长,园区、镇区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和组员。领导小组以联席会议形式研究决策片区统筹组团发展的重大事宜。

  那么,联席会议议些啥?打通“断头路”、共治水污染,整合发展资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