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广州生活  网事

广东营造良好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公布,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力举措。

  民营经济在广东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2018年,广东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60%左右的投资、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95%以上的市场主体。在此背景下,广东如何落实《意见》也就备受关注,多位省内专家对此积极建言献策。

  放宽市场准入 契合民营企业发展需求

  近段时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徐现祥在调研中发现,商事制度改革一直聚焦的“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难题,已不再是全国市场主体目前普遍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竞争激烈、招工困难和成本高。市场主体的“新三难”,不是源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本身,而是更多源于市场因素。

  《意见》提出,“在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大幅放宽市场准入”。

  “只有开放更多市场领域,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竞争激烈和成本高的新困难,同时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徐现祥表示,调研数据显示,商事制度改革以来,77%的新增市场主体进入了服务业,内生地需要服务业领域更大范围的开放。

  徐现祥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表明,农业领域向市场主体开放,解决了吃粮难;工业领域向市场主体开放,成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理,服务领域向市场主体开放,将助力成就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配置资源方面,《意见》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市场化要素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得资源要素。

  对此,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英表示,从全国来看,广东是市场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但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广东还应做好三点:首先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高效配置资源。其次,要构建起完善的公众监督机制,让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行政手段进行监督。最后,政府要对民企、国企等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产业政策转变 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意见》提出,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

  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与使命发生阶段性变化的体现。

  “曾经差异化、选择性的产业政策,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走过经济发展追赶期。但政府选择替代市场选择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产生不公平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李志坚认为,当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迫切需要相应产业政策调整,构建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具体到广东,他认为,广东现阶段正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建设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承担着重要角色。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可以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消除行政垄断、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支持中小金融机构 可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意见》则更为具体地提出,要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度,支持发展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

  “《意见》中关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非常及时。”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任志宏表示,金融资源配置总体而言是金融体系为社会提供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进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然而,据他所在的研究所调查,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广东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处于相对合理水平,但隐性融资费用过多过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等因素仍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

  任志宏建议,广东应探索打通政府、资金供给者、企业融资需求的痛点难点,通过政府支持下的外部性增信手段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内部能力建设来解决资金供给者担心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

  此外,在创新方面,《意见》提出,鼓励民营企业独立或与有关方面联合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转化创新成果。

  对此,李志坚表示,广东应让民营企业有更多机会承担或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计划项目,鼓励民营企业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参与规划制定、政策调研项目的评审、预算评估、结题验收等环节,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实习生 黄敏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