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魅力  美食

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内容是什么?

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内容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总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现制定本计划。

  到2022年,把文化和旅游业建设成为资源配置更合理、产品供给更丰富、公共服务更完善、产业实力更强劲、交流合作更深入、品牌形象更突出的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把我省初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1.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实施广东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九大行动”、100个红色遗址保护规划建设提质工程,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传“五个一批”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推进红色文物资源普查,建立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库,推出9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线路,举办文物展。重点保护利用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农动讲习所、广州杨匏安旧居(杨家祠)、广州“团一大”纪念广场、深圳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系列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

  2.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围绕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策划一批红色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创作若干优秀红色剧目。深入挖掘南粤古驿道沿线的红色英烈故居、“万里碧道”工程的沿江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南粤“左联”之旅、韩江至苏区红色秘密交通线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粤北段)和13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鼓励在红色文化场馆、红色旅游景区开设红色剧场,推出一批红色主题沉浸式戏剧,推进红色研学旅行。

  3.保护利用岭南文化遗产。开展岭南文化资源普查,深度提炼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创建全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利用“科技+互动”“情景重现”等方式让文物“活”起来,推出一批体验性、参与性更强的文物领域旅游项目。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到2022年全省推出60条历史文化游径,打造一批文化遗产旅游品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对接,打造广东非遗周、非遗品牌大会、非遗旅游线路等项目,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落实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政策,支持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兴办特色博物馆并纳入旅游精品线.深度开发海洋文化旅游。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民俗、海上交通、海防军事、水下文化遗产等海洋文化资源,建设广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洋历史文化遗址公园等,推动“南海Ⅰ号”、大鹏所城等活化利用,推出一批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精品线路和特色节庆活动。立足14个滨海城市的文旅资源打造蓝色经济带,加强“海洋-海岛-海岸”立体开发,打造跨海岛游、邮轮游艇、海岛度假、暖冬旅游等文旅产品,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

  5.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提质升级。推广“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乡村+游乐”等乡村文旅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到2022年建成200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出2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落实《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及《民宿建设指引》,开展民宿从业人员培训,打造一批特色民宿。开展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培训和乡村创客行动,到2022年建成3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6.推进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落实《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组织实施体系,推动古驿道示范段及相关文物古迹的活化利用。举办古驿道特色主题体验活动,推广精品线路,完善沿线服务设施,打造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少儿绘画大赛、定向大赛、研学旅行等系列品牌,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7.完善文化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演艺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改造升级,增强观赏、体验和参与等旅游功能,重点建好广东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等。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创建A级景区,到2022年实现全省创建A级景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达到50家。深入实施“厕所”,对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厕所改造升级,3年完成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500座以上。

  8.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以质量等级评定等为抓手,推动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游集散中心等提升文化内涵,鼓励引入博物馆、影院剧场、文创商店等文化设施,到2022年新增突出文化主题的旅游风情小镇50个。鼓励A级景区与艺术团体合作,打造“文化旅游剧场”,推动广东省艺术节、艺术院团演出季、国际青年音乐周、现代舞周、华语戏剧盛典、美术作品巡展等品牌活动进景区,开展惠民巡演每年不少于100场。建设一批艺术旅游小镇,打造若干集艺术商业街区、创作基地、主题酒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艺术旅游综合体。

  9.深化文旅智慧服务。推动文化旅游与公安、交通、气象、通信等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智能化云平台。鼓励利用APP、小程序等便民形式,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以及景点、交通、美食、酒店、民宿、厕所、精品线路等旅游产品信息,为公众提供查询和指引。支持企业开展门票在线预订、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承载量监测预警等数字化应用。

  10.优化文旅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减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完善红名单、黑名单和警示名单制度,实施“体检式”暗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紧盯重点时期、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做好文旅市场安全监管。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11.高水平建设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推动文旅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鼓励引导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康体养生等主题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重点扶持具有地域特色、能带动贫困人口就业的文旅项目,3年内培育文旅融合重点项目超过10个。推动华侨城集团、长隆集团、华强方特、融创集团等改造提升主题公园和游乐项目。

  12.高标准打造文化旅游骨干企业。支持大中型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鼓励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品牌输出、跨界经营、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推动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文化和旅游龙头企业集团。加大对中小微文旅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提供“菜单式”文旅产品和服务。到2022年,创建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0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13.高起点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企业集聚、业态迭加优势,推动传统技艺、岭南美食、艺术展演等项目在示范区聚集转化,打造“请到广东过大年”“文旅护照”等文旅IP,支持建设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产学研合作、孵化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到2022年,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达到24家。推动商业街区、企业园区、工业厂房和工业遗址等增加文化和旅游配套功能,全省推出50条商业或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14.大力培育“文旅+”“+文旅”新业态。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推动“文旅+演艺”“文旅+体育”“文旅+教育”“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文旅+演艺”,结合实施文艺院团振兴提升计划,打造一批彰显岭南特色的文旅演艺精品节目,进一步推广提升广州国际灯光节、珠江《船说》、韶关乳源《过山“谣”》、清远连南《瑶山那抹红》等演艺项目知名度。发展体育旅游,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联合办好徒步穿越丹霞山、“中国杯”帆船赛等文旅体育赛事。发展研学旅行,建设一批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基地,加强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活化利用和保护。发展康养旅游,突出打造粤北生态文化旅游区,推进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开发温泉、健身、山地越野、户外露营等康养产品。推动“农业+文旅”“科技+文旅”“生态+文旅”等融合发展,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和旅游元素。

  15.推动文化旅游消费升级。设立文化和旅游消费专项资金,鼓励各地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活动,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高性价比产品,编印《广东文化旅游活动指南》。推动重点国有景区降低门票价格,鼓励A级景区免费开放,支持星级饭店、文旅企业推出电子消费卡、文旅一等优惠措施。大力发展文旅“夜经济”,实施公共文化设施、A级景区夜间延时开放,引导步行街、商圈、景区、酒店、民宿等增设艺术演出、影院剧场和游客参与类项目,丰富晚间消费业态。开展“粤菜师傅”“食在广东”美食推广,推出“吃够100碗”“吃完100家”等名菜、名店活动,引导有条件的市县镇村建设美食一条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和农家乐、渔家乐。重点支持25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创产品试点单位建设,组织大型文创展览,推动设立创意设计大奖,打造“广东有礼”“岭南手信”等品牌。

  16.建立健全全省文旅宣传推广体系。建立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职能部门及省属企业、省级媒体等参与的省级对外宣传工作机制,统一制作突出广东文旅品牌特色的形象标识、宣传口号、宣传片、图书等系列作品。探索成立政府、行业、媒体等共同参与的推广联盟,赴重点客源市场开展文化和旅游推广,组织旅行商、媒体等采风踩线,运用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创意策划和大数据,不断完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宣传推广体系。

  17.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深度挖掘多元文化、主题公园、美食之都、购物天堂等优势资源,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精品巡演等品牌活动,构建连通三地的滨海旅游线和连通美丽乡村及绿道、碧道的生态旅游线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办好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青少年艺术夏令营、青年实习计划等活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用好文旅合作机制,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推广活动,3年内新增“一程多站”精品线条,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超过9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600亿美元,联合港澳打造国际知名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18.深化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深化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支持办好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广东文化周、广东文化丝路行、国际马戏节、国际音乐季等对外交流品牌活动,深入打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广东旅游文化节、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展会节庆品牌。充分利用境外推广中心、国际重点展会、文艺展演等平台,实施精准营销和国际传播,加强金牌导游、五好讲解员建设,共同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推广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便利签证,争取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推动引客入粤。

  (一)加强组织领导。探索建立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统筹协调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工作。文旅资源富集的市、县(市、区),可参照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文旅发展工作格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细化目标任务确保落到实处。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跟踪评估落实工作,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

  (二)完善平台建设。整合省相关资源,探索建立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综合平台,负责建设、运营、管理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品牌。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可探索成立文化旅游投资管理公司,将散落分布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一批经典文旅产品和重点项目。

  (三)强化政策支持。省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对投资金额大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统筹资金予以支持。省财政以直接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高端文旅项目建设。各地按照有关政策标准安排支持文化和旅游方向的专项资金。探索国有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产权明晰、监管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放宽文化和旅游企业享受中小企业优惠政策的条件。鼓励保险机构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保险产品创新。

  (四)落实人才支撑。大力引进文化旅游领域的高端或紧缺人才,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打造吸引优秀人才集聚的“绿色通道”。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鼓励政府、企业、产业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文旅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发展文旅职业教育、新型智库。推进文化艺术系列职称评审改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广州特色美食简笔画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