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广州生活  车市

公募基金的2021:平均收益近三年最差,新能源类基金现退潮迹象

邹永勤 随着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结束,公募基金2021年的成绩单亦随之出炉。据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2021年整体公募基金(全市场除货币基金以外,下同)平均收益率仅5.04%,不到2020年的零头(2020年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6.73%,2019年为24.14%),表现为近三年最差。

展望2022年,众多著名基金经理均表乐观。其中,大成国企改革基金经理韩创表示,无论从基本面角度还是流动性方面来看,2022年市场的投资机会将比2021年多;但是,依靠押中某个赛道来获得巨大超额收益的做法将行不通,需要强调选股的重要性。

QDII基金业绩创近十年最差,拖累整体业绩

从2021年各类型公募基金的表现来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具体而言,混合型基金的年度平均收益为8.21%,股票型基金为7.17%,债券型基金为5.07%,QDII基金为-15.16%,其他类投资基金为-1.89%。

QDII基金的糟糕表现,成为了2021年度整体公募基金业绩欠佳的最大拖累因素。而其-15.16%的收益率,更是刷新了QDII基金近十年收益的最差纪录。据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QDII基金自2012年以来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87%、5.20%、3.28%、-2.98%、6.70%、16.38%、-7.53%、19.58%、13.64%和-15.16%。

在全市场205只QDII基金产品中,仅有67只产品录得正收益,其它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率大于20%的有19只,亏损率超过40%的有5只,分别是鹏华全球中短债人民币A(-48.97%)、鹏华全球高收益债(-47.91%)、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46.80%)、易方达中证海外50ETF联接人民币C(-40.26%)、易方达中证海外50ETF联接人民币A(-40.03%)。

QDII基金虽然整体大幅亏损,但在67只录得正收益的产品中亦有表现亮丽者,其中由叶帅掌舵的是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人民币A和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人民币C分别豪取67.77%和66.42%的佳绩,其它诸如华宝标普油气上游股票人民币A(60.23%)、华宝标普油气上游股票人民币C(59.52%)和国泰大宗商品(54.93%)等,收益率均超过50%。

同为QDII基金产品,但榜首与榜尾的收益却相差了116%,业绩分化如此之大的原因何在?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表示,这是因为在2021年全球金融资产整体向上的大格局下,中概股(尤其是知名的中概股)却因各种原因出现了大幅杀跌,从而造成了持仓组合中以中概股为主的QDII产品业绩下滑、但主攻大宗商品的QDII产品却业绩亮丽的分化格局。

据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众多知名中概股股价均出现了大幅杀跌情况,比如拼多多2021年1月1日开盘价177.67美元,12月31日收盘价58.30美元,跌幅高达67.19%。其它诸如新东方(-88.69%)、雾芯科技(-86.78%)、爱奇艺(-73.91%)、贝壳(-67.30%)、腾讯音乐(-64.39%)等,股价被腰斩者比比皆是,甚至连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亦录得-48.96%的跌幅。

上述这些知名中概股,均是QDII基金产品的重仓对象,比如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2021年三季度显示的十大重仓股当中,就包括了阿里巴巴、拼多多等。

与此同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却出现了大幅攀升的格局,素有“大宗商品之王”之称的原油价格更是收获56%的年度涨幅,从而助力以大宗商品为持仓对象的QDII基金获得良好收益。

年度翻倍基仅3只,新能源类基金现退潮迹象

QDII基金创近十年最差表现固然是2021年公募基金业绩欠佳的主因;但同时也不能忽略A股市场走弱的因素影响。以最能代表A股走势的沪深300指数为例,2019年和2020年,该指数的涨幅分别为36.07%和27.21%,使得公募基金在这两年能够取得超过20%的收益。2021年,沪深300指数却录得了5.20%的跌幅,从而导致本年度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的大幅下降,仅为5.04%,为近三年最差表现。

同时,翻倍基金数量亦大幅锐减。2019年收益成功翻倍的基金数量有6只,2020年更是公募基金的大年,翻倍基金数量逾百只。但这一势头在2021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全年翻倍基金仅3只,它们分别是崔宸龙执掌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行业(119.42%)和前海开源新经济A(109.36%),以及肖肖、陈金伟联合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A(100.5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3只翻倍基都是新能源类(虽然宝盈优势产业A是组合型,但仍偏向新能源);但如果把统计标的放宽、统计时间拉长,可以发现,曾经盛极一时的新能源类基金已经呈现明显的退潮迹象。

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收益排行榜前10的基金,除了上述3只翻倍基外,还有大成国企改革(94.76%)、广发多因子(89.03%)、大成新锐产业(88.25%)、大成睿景A(84.19%)、华夏行业景气(84.11%)、大成睿景C(82.79%)和交银趋势优先A(81.45%)。

其中,大成国企改革、广发多因子、大成新锐产业、大成睿景A和大成睿景C均是“无锂无茅”的组合型基金,它们成功入围10强名单的背后,则是一众新能源类基金的跌出榜单。

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在公募基金收益排行榜前列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新能源类基金,其中由韩广哲管理的金鹰民族新兴混合、王睿执掌的信诚新兴产业混合以及杨宇掌舵的长城行业轮动更是榜首的最大竞争者。

但进入11月份之后,随着新能源赛道股票的熄火,这批新能源类基金便出现了将值大幅回撤的惨况。其中,长城行业轮动12月当月净值下跌9.45%、信诚新兴产业混合下跌6.51%、金鹰民族新兴混合下跌6.21%,从而跌出前10榜单。即使本年度冠军崔宸龙执掌的前海开源新经济A,在12月份亦录得了5.93%的回撤幅度。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重仓豪赌某一热门板块的基金产品,盈亏同源下,其收益必然会跟随该板块沉浮而盈亏;因此,就算这类型的基金产品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甚至夺取年度冠军,也体现不了基金经理的盈利能力,且其收益不具备长期持续性。反而是均匀配置组合型的基金产品,如果能够远离热门板块获取良好收益率,那么相关基金经理的盈利能力反而让人值得期待。

著名基金经理看2022:机会将比2021年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10排行榜中“无锂无茅”的5个基金产品,其中4个出自韩创手笔(分别是大成国企改革、大成新锐产业、大成睿景A和大成睿景C),而广发多因子的基金经理则是唐晓斌和杨冬。那么,这些著名基金经理为何能够在2021年大盘疲软的背景下远离热门赛道而取得优良业绩?对于2022年的投资机会,又是如何看待?

对此,韩创表示,其2021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超额收益,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源于投资框架,二是比较勤奋;此外,景气度投资还是需要在投资过程中的一些悟性与务实。

在谈及2022年投资的总体看法时,韩创指出,“从基本面角度来看,我认为不应低估中央稳定经济的决心和政策力度,经济增长是有保障的;流动性方面,国内货币政策有望边际放松,加之目前仍处于居民财富配置从地产往权益资产转折的历史窗口期,股市流动性无忧。总体而言,我对2022年的投资是有信心的,甚至认为机会比今年会更多”。

韩创同时强调,明年选股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依靠押中某个赛道来获得巨大超额收益的做法,在明年很可能会行不通。只有通过中观和微观研究,选到优质个股,才能可持续地获得良好回报。

对于2022年的市场,唐晓斌同样不悲观。他指出,虽然2021年下半年一段时间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叠加宏观经济下行,让市场一度担心存在“滞涨”风险。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相继落地,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

而杨冬则通过总结历史规律得出虎年市场相对乐观的观点。他表示,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目前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三重冲击,因此重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原则。从历史上来看,最近两次有这个提法的会议分别是在2014年年底和2018年年底,“我们通过观察历史数据发现,前两次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年市场都有不错的机会,当然历史不预示未来,仅仅是个参考。结合广义社融的底部增速逐渐探明,我们对虎年市场相对比较乐观”。

既然2022年市场有望乐观,那么哪些板块最为值得关注? 对此,韩创表示,他看好两大方向:第一个大的方向是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战略仍然是一个长期战略,是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包括传统高耗能行业、新能源行业、电力系统领域、节能降耗的新材料新技术等4个方面。第二个大的方向是中游制造业,专精特新类的制造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具体抓手,也存在重大机会。

而唐晓斌和杨冬则更关注在资管大时代中受益的头部投行以及参股头部资管机构的券商股。他们指出,关注券商的逻辑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当前短期社融增速见底,2022年流动性大概率将转为宽松,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权益市场中期预期向好。二是随着2022年主板注册制的落地,多层次权益市场(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以及债券市场可以满足大部分主要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中长期看,直接融资占比将进一步上升。三是“房住不炒”的观念渐入人心,居民资产配置有再平衡的需求,招商证券一项研究表明,2019年美国居民配置权益市场的比率为34%,而我国居民2020年权益资产配置比重只有5.45%,中长期看提升空间较大。四是在利率市场化、投融资底层产品标准化以及理财产品净值化背景下,头部的资管公司可以吸引到更多更优秀投资人员加盟,市占率会快速集中。

“放眼海外市场,美国最大的一家资管公司过去20年股价的涨幅是100倍。由于机构客户占比提升,机构业务占比高的头部投行市占率也会快速提升。我们可以看到场外衍生品、收益互换以及融券这些相对较新的业务,行业前三名的公司市占率大概在40-60%左右,行业从原有的业务同质化,逐渐变为行业龙头走出阿尔法行情。”杨冬说。

泡沫爱情中文版 http://www.xinzhiliao.com/sj/xiaji/4750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