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广州生活  男女

文献综述 | 选文献、读文献、写综述的原则与方法

来源:《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3期。本文有删改。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训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撰写好文献综述,就要先了解它的特点。只有依照文献综述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

文献综述具备一般性学术论文逻辑性、学术性和简洁性的要求外,还具有客观性、综合性、评述性、前瞻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一)客观性

客观性,就是忠实于原始文献的观点、数据,结论等信息,简言之,客观性就是实事求是。在研读某一主题的文献时,要仔细地分析文中的观点,结构,思想,论述问题的角度,要理解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去陈述。

客观性主要有两种体现:一是现有文献研究成果是有一定数量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二是每一种文献中作者的观点、思想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被他人曲解的。基于这两种客观性,在文献综述时,只有遵循客观性,才能使研究具有科学性和性。

在作文献综述时应秉承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论述,不能在字里行间夹带个人的主观情愫,如想凸显或拔高自己研究的价值、对某些研究者及其观点的不满。

(二)综合性

综合性主要是从论文收集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说的。综合性是指关于某一主题的研究在内容方面应涵盖古今中外所有的文献,尤其是对某一领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文献。文献收集的种类应该比较繁多,只要有利于研究的需要都应该将其收集整理。因为现有文献种类繁多,每种文献的作用和地位各有差异,所以文献综述中常用的和比较受研究者青睐的文献比较集中于书籍、论文、报纸文章等几种文献。

如果搜集文献资料不够全面,评述时也会有失公允。如有些研究者没有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没有找到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3]。这样有选择性的综述文献就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三)评述性

收集整理文献只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前提,其主要目的是为评述作准备,使评述有理有据,这样论述才能以理服人。议论是论文的基本特点,因此评述性自然成为文献综述的基本属性。

评述主要是针对前人研究的成果作出客观的分析,分析其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叙述与评论,旨在理清某一领域或学科专业发展的脉络或发展特点,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四)前瞻性

任何学术研究都是认识和学习的过程,通过研究性活动,提高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研究,认识某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这也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意义所在。文献综述的写作,一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寻找研究的盲区和缺失,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高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同时,基于现状的认识,预测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的目的无外乎有两个,一是理论的完善,二是为实践提供指南。

(五)继承性

继承性体现在文献“综”的方面。做文献综述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批判。别人的文献只是自己研究论文的一种支撑性的材料,不用过于倚重。继承性暗含着你的学术论文要具有创新性,有更多“新”的东西。否则,就沦落为低水平高重复的文字泡沫或学术垃圾,更有甚者,成为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始作俑者。

二、文献资料的选择与阅读

开始写作前一定要收集齐全文献资料、并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忠于原文,否则就很容易会产生歧义或偏颇。

(一)选文献的“三最”原则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收集和选用文献是前提。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出选用文献时的“三最”原则,即“最权威、最经典和最新的”原则。

“最权威”是指当下某个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的著作、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学术论文;

“最经典”是指在中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那些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检验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书籍;

“最新的”是指近几年来(一般默认为5年)发表的各种文章,而“最新的”资讯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因为报纸信息更换速度和信息承载量都比较大,每日都在更新。

以撰写“高等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例:

“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12本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学名著丛书,比如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诸如此类的名著就是经历过历史和世人的考验的学术专著,那么他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就比较大。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写文献综述中,连这种非常重要的文献你都没有收集到,那么,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就可以预想而知了。“

最权威”的论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代表着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

“最新的”的文献就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教育报、教师报等报纸上传递的教育类的知识或报道。恪守这“三最”原则,就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有利于研究所用。

(二)用“史-著-论”的顺序读文献

阅读文献时,可以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更接近于对原文的理解,分清谁是作者的观点,谁是前人的观点,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哪些是议论性的文字。

著作类性更强,知识覆盖面更广,逻辑关联性更强。著作类,特别是学术专著,更多地体现出作者的性,它更多依赖于长期的教育生活实践,它的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文类知识涵盖量有限,更多作品只是对著作类的解读或释义,算是比较二次性的作品。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如何构思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问题时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

(二)内容有评有述

“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4]。只有把两者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时要“综”“述”结合。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应做提炼、分析,尽量避免对所引述文献只做一般性简介[2]。

(三)带有读者意识

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考虑读者的文化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在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用专业和平实的语言写作,这样才能让读者理解和明白作者的真实意思。

如果我们善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为文献综述的修改找到了方向,从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和质量。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5],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在理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站在读者的角度体验自己写出的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感觉,试想,它将给读者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呢?

如果我是读者,通过读某人写的文献综述,我能从中收获什么呢?这篇文献综述的新颖和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有时,你去读别人写的文献综述时,常常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类文章多半属于低水平高重复的文章。如果在读别人的文献综述时,能找到眼前一亮或者拍案叫绝或读完之后意犹未尽之感,那么这类文献综述就算是比较上乘之作。

参考文献

[1]王琪.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9.

[2]时俊卿.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4:56~58.

[3]辛治洋,张志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案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84.

[4]张丽华,王娟,苏源德.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45~47.

[5]安雪花,王冬梅.论文写作中的读者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104.

天道之旅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15735.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注册电气工程师待遇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