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教育

一月的哀思:缅怀谷教导

一月的哀思:缅怀谷教导

  月,原淮宝县边区政府撤销,将区划内地域分别划分给淮安、宝应、淮阴、天长等县,我们南闸东南的戴湾、三太两个乡由东湖区划归给淮安县林集区。当时建国初期干部称谓仍然保持边区时代叫法,区委抓工作的叫教导员,抓行政的叫区长,而小乡抓为指导员,抓行政为乡长。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教导员为区一把手。

  建国初农村地方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当时抗美援朝要动员参军,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工程艰巨,还要土地改革合作化,淮安县委考虑运西林集区的工作任务重,特地把任淮安县委组织科长的谷庆歌同志调任林集区任教导员,副教导员为王建高同志。当时一般干部和老百姓都称他们为“谷教导”和“王教导”。

  谷庆歌同志是淮安渠北与涟水搭界的宋集乡人,1923年6月出生,1942年2月参加工作,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党,1948年10月参加淮海战役,任郝渠区支前大队长,刚解放就被调到淮安县委机关工作。

  当时谷庆歌同志家离林集八十多里路,建国初期教导员连自行车都没有,出行都靠一双脚板,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都住在老家,妻子陈秀英一人在家种田并照料家庭。谷教导长期住在林集很少回家,回一趟家不容易,多是去淮安开会后徒步往家赶。临走多是夜里两点钟就叫妻子做点吃的上路了,建国前支前时他跑惯了,走路特别快,到林集也就是点钟,不耽误工作。

  谷教导到小乡去检查工作,穿着已经很旧的黄军装,夏天也就是汗衫裤头,草鞋一双,戴一顶草帽。往往都是和基层干部一边谈工作一边劳动,他特别反对一些轻浮的干部,有些穿着小开的年轻干部看到他都不好意思,只好坚持和他一起穿草鞋,当时区里干部回忆他一年要穿破几双草鞋,如果路上草鞋坏了,照样赤脚回到区里。

  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工程,林集区的工地在淮安东乡苏嘴段,两个月时间,区里是谷教导亲自带工,指挥部也设在工棚里。戴湾乡陆春福老人(民工,现年九十岁)回忆,那时候工地红旗招展,民工经常会看到谷教导身影。谷教导很亲和,民工都认识他,他到工地基本是边挖锹边和民工攀谈,特别关心民工的生活和身体情况,和民工讲话都没有大言语,根本看不出他是区教导员这样的大干部。

  到1957年地方建立大乡,王建高到南闸任,谷庆歌同志留在林集乡任,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谷庆歌同志任林集公社。那时候已经进入三面红旗时代,全国,属于大刮风(浮夸风)阶段。那段时期工作很难抓,宣传卫星上天,县里有当时就特别重视虚报产量。笔者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故事,谷庆歌在县委汇报产量,基本如实,当时也就是三百斤一亩,县委负责人当场就很严厉批评说,你太保守,一定是少报一个零字,应该是三千斤一亩。

  笔者当年曾经和早年副县长杨锦富先生熟悉,老人健在时我曾和他攀谈过早年关于虚报产量的事情,杨县长当时很是严肃,说这件事不怪谷庆歌,是林集一个大队好出风头,有两棵长在粪堆塘里水稻,稻穗子特别大,每个稻穗有尺把长,三四百稻粒子,于是就把这两个稻穗子用红绸子扎起来,送到北京去报喜,说这就是亩产万斤粮的证明。上面检查没有办法交差,便到大米加工厂把稻大糠都拖家来,囤起高囤子,上面少铺点稻粒子,真把看,于是就被捧为国家的典型,那个大队还到北京开会,他家还有国务院的奖状呢。当时就造成较坏的影响。

  原来是这回事,听说后来这个大队犯了错误也被撤了职,说明这件事与只是一种连带关系。也就是那种特别绯闻以后,谷庆歌离开了林集,说明县委还是了解谷庆歌同志的本质和作风,并没有让他受到无辜的牵连,被调往顺河公社继续担任。

  期间,谷庆歌同志被派当作走资本主义当权派批斗;以后,老干部复出,在淮安县商业局长位置上离休。也许因为长期辛劳成疾,1985年1月8日不幸去世,享年六十二岁。他一辈子清正廉洁,没有给子女们留下什么物质遗产,而留下了艰苦朴素、身先士卒等传统作风,和忠诚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形象。墓碑上一行大字“清白人生后辈楷模”,正是对这位老人很公正的评价。

  六十几年过去了,淮安运西又一次被优化组合成一个乡镇,命名为“漕运”,这时候我们不禁想起当年的老领导“谷教导”。这个地方的老一辈人还记得他,大家都在深切地缅怀着他,他的为人正直、廉政清平的精神将被后辈永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