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文化

被赋予新定义的博物馆 以人为中心 与城市相融

被赋予新定义的博物馆 以人为中心 与城市相融

  今年8月,在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博协大会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这为博物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被赋予新定义的博物馆如何在不同发展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探索契合自身发展的最优方案,也成为各大博物馆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5年,我国博物馆行业首部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正式出台施行,其中明确指出:“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博物馆具备公益性、教育性、共享性等特点,这为博物馆广泛开展惠民文化服务、“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博物馆条例》中将博物馆确定为“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具备公益属性。自2008年实施免费开放以来,青岛市博物馆常态化开展的“五进”“三下乡”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将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从馆内延伸到馆外,志愿宣讲团结合史实图片、资料及文物,通过流动展览、多媒体讲座、互动体验、历史短剧展演结合等多种形式,走基层、到一线,将中华传统文化和博物馆的人文关怀送进校园、军营、社区、企业、乡村等基层,送到社会公众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身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均等、便利地共享文化福利。以2021年为例,为响应疫情之下“就地过年”的倡议,青岛市博物馆为留在青岛过年的城市建设者们送去文化慰问和新春祝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向乡村援建文博图书角并带来古籍修复体验活动;传承敬老孝老精神,走进老年公寓,给老人们送去“古韵悠长”流动展览;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青岛各大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红色主题党史讲座,带领大家重温党的奋斗历程,展现青岛党史风采,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提升了公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

  习总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在“双减”背景下,博物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更加凸显。青岛市博物馆先后打造推出名师历史课堂、国韵学堂、蒙学雅颂等社教品牌,深入开展艺术展示、互动体验、科普教育等文化活动,陆续开展了“青春团课”“红军长征”等线上线下历史类、红色类特色博物馆研学活动,开设青博历史课堂文博研学夏令营,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热情参与。依托特有文博资源,衔接学校课程内容,打造“博乐伴成长”特色选修课进校园品牌,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选修课的形式植入学校日常教学课程。自2019年3月启动以来,已走进大中小各级各类学校,为青少年送去20余个主题、200余节选修课程,参与学生达1.1万人次,进一步开拓了青少年的文化视野。今年青岛市博物馆联合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开展艺术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以藏品为基础、以展览为媒介,创新推出“展教实验课程项目”,使学术成果与实践工作相互交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推出“青博展教实验公开课”,在线万人次。观众纷纷表示,节目形式新颖,专家解读精准、见解独到,课程进一步丰富了观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展教结合探索的教育效果愈发显著。

  博物馆的共享性能有效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陈履生认为:“与文物所关联的内容需要有很好的呈现和表述,需要在文化共享的过程当享研究的成果以及阶段性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公众也对这些背后的内容很感兴趣。”为积极践行共享理念,青岛市博物馆在多方面开展探索尝试,通过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开展研究合作共享;结合藏品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展陈内容;借助各级媒体网络宣传新发现、新成果等多样的共享方式向公众共享文化成果。除此之外,还积极搭建文化共享平台,结合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发挥青岛市博物馆大馆带小馆的龙头博物馆作用,牵头成立胶东五市博物馆联盟,组织《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市级国有博物馆联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初步建立起胶东五市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聚焦服务青岛博物馆协同发展,成立青岛市博物馆联盟,激发区域博物馆发展活力,推动优质博物馆资源实现人民共享,扩大文化辐射面和影响力。

  博物馆与坐落城市的地理关联,决定了它要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博物馆通过地方历史基本陈列,呈现城市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迁,记载着城市的记忆。而如今,认识一座城市要从走进城市的博物馆开始,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博物馆见证城市历史的同时又服务于城市发展进步,展现城市文化特质,也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走向和社会发展。中国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青岛市博物馆围绕这一目标,推出特色鲜明、辨识度强的高品质展览6项、H5微展览5项。2022年,聚焦城市更新项目,青岛市博物馆作为青岛老城区申遗分指挥部的展示利用部门,推出“老城区申遗展览”,并通过自媒体助力老城区申遗的宣传推广,以多元化形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彰显博物馆力量。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与黄河流域省份甘肃陇南地区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合作推出“信念旗帜红军长征在哈达铺图片展”红色文化展览;探索新的展览运作之路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2022年青岛市博物馆联合法门寺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拟策划推出“溢彩奇珍法门寺地宫的惊世宝藏”特展,由专业展览公司运营,以联合力量将高端精品展览引入岛城,是近年青岛市博物馆展览精品化之路上的尝试和探索。

  作为世界知名的沿海旅游城市,青岛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布多条主题文化旅游线路,青岛市博物馆位列其中,受到推介,成为助力城市文旅融合的重要一环。以青岛市博物馆“夜色青博”时尚文旅活动为例,为助力青岛时尚城建设,积极践行“公共文化场馆赋能夜生活”新理念,青岛市博物馆于2014年启动“夜色青博”夜场活动,通过“古琴悦赏会”“夜色青博我的家”“博物馆之夜”“夜色青博悦古今”等20项不同主题活动,为观众解锁夜间参观模式,使公众感受到别样的博物馆之美和暮色中的城市气质,并借此成功获评全国十佳文博社教案例宣传推介活动“优秀文博社教案例”。除了馆藏文物、文化活动,博物馆还拥有创意十足、种类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诸如文创纪念币、博物馆护照、数字藏品等,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吸引和推动当地城市文化旅游消费。

  文物是承载文明、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党中央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博物馆作为文物的征集、收藏、展示、利用部门,是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好文物故事、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启迪人们感知历史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应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发挥文物在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指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研究成果、中华文化典籍等全媒体传播,提升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展陈教育水平。”博物馆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和连接文明的桥梁。青岛市博物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推动展览精品化建设,常设的青岛历史基本陈列和古代工艺品、古代钱币、木版年画、高凤翰书画、李汝宽家族捐赠陈列6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现独具青岛特色的地区历史发展脉络及馆藏文物精华,年均举办各类临时展览20余项,推出社会教育活动300余场次,仅2022年以来就通过线余万人次。先后打造了“东夷探源”“文博讲堂”“技艺密码”“文博夏令营”等多个明星教育子品牌,定期推出国学系列课堂、传统工艺品制作体验、国画及古琴公益班等活动,打磨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期通过对传统节日和重要节日、纪念日的文化供给,为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满满的仪式感,用传统文化滋养现代生活,满足公众多样文化需求,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向上向善力量。青岛市博物馆注重挖掘、保护和利用好文物资源,推进其历史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近4万件馆藏文物建立健全基础信息电子档案库。开展建党百年主题文物等专题征集活动,通过以物代人、以物叙事、以物传情,让新入藏品成为时代的印记。从2018年至今,举办文物主题展览14个,展览题材丰富,突出文物特点,赓续传统,弘扬时代精神,服务社会公众红色文化需求。2022年,青岛市博物馆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门制作推出“信念旗帜红军长征在哈达铺图片展”“光辉典范抗战时期中国党党风廉政建设图片展”“烽火胶东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展”系列红色主题展览,同时结合红色展览推出红军长征主题线上研学、“文物里的廉政故事”系列微课堂、胶东抗战口述史交流研讨会等配套红色教育活动,增强展览效果。

  围绕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青岛市博物馆积极推动国际展览交流合作。今年,与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策划举办“友城合作 共创未来”系列活动之印象乌拉圭“路易斯法比尼高乔人摄影展”,并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这是青岛市博物馆与南美洲地区博物馆签署的首个友好协议,为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艺术、文物、展览等方面博物馆国际交流奠定基础。参与“首届亚美尼亚中国博物馆美术馆合作论坛”,开展展览交流磋商,增进与埃里温历史博物馆友好合作关系,青岛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图片展”在亚美尼亚成功展出。在中德建交50周年到来之际,青岛市博物馆还计划推出庆祝中德建交50周年主题活动,从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引进“舰证中德交往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通过中山舰出水文物见证中德友谊。

  未来,博物馆在助力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何促进博物馆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打造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2020年,随着青岛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提速,以及青博扩建项目被列入城市品质改善提升任务,青岛市博物馆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在审视自身实际、借鉴国内外博物馆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青岛市博物馆确定了建设研究型博物馆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筑牢博物馆发展根基,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地方历史陈列如何去讲述城市故事、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需要统筹谋划、谨慎论证。目前,青岛市博物馆新馆正在扩建中,青岛市博物馆提前规划新馆展陈布局,着重突出地域特色、海洋特色和馆藏特色。经过前期调研,结合博物馆智慧化、交互性发展趋势,初拟新馆展区的展陈策划草案,并就改扩建后的陈列体系进行专家论证,确定陈列体系,扩建后的展览体系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青岛城市历史和文化特色。同时,以新馆改扩建为契机,青岛市博物馆完善服务设施,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精品社会教育活动,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高品质文化服务。积极推动实现数字融合化发展,做好智慧化发展顶层设计,从全面升级场馆网络出发,建设数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智慧保护体系拟逐步覆盖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数字化采集、藏品管理、观众管理、智能服务、互动展示等业务工作领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智慧化方案。以新技术为支撑,多渠道强化线上文化供给,强化品牌推介力度,主动对接各级融媒体平台,利用微博、微信、官方网站、小程序等自媒体平台,制作推出“虚拟展厅”“云展览”,提升展示效果和观展体验,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不断丰富博物馆的内涵、拓展服务外延。

  正如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邱玉胜所说:“新的博物馆定义已发布,青岛市博物馆将积极推动新馆建设与国际接轨,立足于提升博物馆的展藏承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与文化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建设一流高品质文化平台,打造成为青岛市的文化颜值担当和城市客厅,有力推动构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概念的定义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