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民生

职教中考招生政策或有调整

  近几日,广州市会组织部分代表接连视察了广州华侨博物馆、广州粤剧院等文化场馆建设情况,实地调研了解了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那么,截至目前,广州市“2号议案”(即《关于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领域民生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议案》)中关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进展如何?广州市职业教育面临哪些发展困境,又该如何应对?

  7月23日,广州市会召开教科文卫专业小组代表集中视察政情通报会。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负责人汇报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代表的咨询。

  市教育局副局长谷忠鹏在会上透露,广州拟将“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中职学校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的招生计划纳入中考招生第一批次录取。

  近日的视察中,职业院校普遍反映存在办学用地紧缺、办学层次不高等限制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在通报会上,谷忠鹏介绍,为解决办学用地不足、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广州市已在黄埔区安排1000亩用地,筹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校——广州交通大学;在增城区建设广州科技教育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将进驻;在南沙区研究筹建广州旅游学院(暂定名)。

  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谷忠鹏表示,广州正在大力开展“三二分段”、高职专业学院、高职与本科协同育人等改革试点。其中,中高职衔接的“三二分段”贯通培养改革使应届初中毕业生可以在三年中职和两年高职培养后获得大专文凭。据悉,今年广州7所高职院校与42所中职学校将在84个专业点计划开展3425个“三二分段”招生培养改革试点。

  同时,广州将推动中考改革,针对当前存在的中职学校在中考最后一批录取带来的生源资源较差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拟将“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中职学校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的招生计划纳入中考招生第一批次录取,引导优质生源报读职业院校。

  谷忠鹏提到,虽然广州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办学条件、产教融合机制、师资队伍、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问题。他建议,可参照国家层面做法,建立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建议推动出台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比如出台对参与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企业给予财政奖补政策、对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企业出台落实按生均对企业进行补贴的政策等。此外,他还建议在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及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时,出台国有资产、知识产权、收益分配等政策措施,消除对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的顾虑。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士林在发言时表示,除办学层次不高制约技工教育发展外,办学场地严重不足也是一项短板。他介绍,省人社厅正在推进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工作,拟将办学场地300亩以上、符合条件的3所技师学院确定为第一批正式挂牌的学校。广州市7所技师学校(含1所民办)占地面积均在100亩左右,均未被纳入第一批申报学校之列。其中4所技师学院拟进驻科教城,规划占地面积均在500亩左右,但因近7年来推进缓慢,无法真正进驻或获得国有土地使用证,也将错失高端发展的先机。

  何士林还提到,师资力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也较为突出。市属技师学院现有教职工编制为2007年核定,但目前市属技师学院在校生规模普遍已由10多年前的3000—5000人发展到上万人。市属技师学院普遍编制不足,临聘人员约占教师总数的1/3,学校普遍员生比约1∶26,师生比约1∶35。

  “应加快推进广州科技教育城建设,优先保障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等4所技师学院首批入驻院校尽快入驻。”何士林说,推动科教城建设将破解技工院校办学用地严重不足的“瓶颈”。

  7月1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关于解决我市公共服务设施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明确了相关工作机制、对象及范围、处理原则、完善手续及申请确权登记、确权登记税费问题的处理等系列事项。

  通报会上,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经济师邱琳重点介绍了“2号议案”教育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的进展情况。她介绍,以《若干意见》为政策指引,广州市建立了容缺受理机制,解决学校申请立项、规划报建、施工图审查、预算申报、招标、施工许可的问题,准予改扩建和维修改造;同时确定了集体房地产登记和城市更新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邱琳表示,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市教育局确定了4批有条件推进确权登记的学校项目,涉及项目212宗,学校78所。目前,已有67所学校,155宗物业完成技术审查,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中学部等6所学校已完成不动产登记。

  谷忠鹏在补充报告时介绍,广州市建立了教育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动态工作台账,截至目前,未确权教育设施项目达到1807宗,涉及1345所学校(包含“村改居”学校及农村地区学校)。已取得或有条件推进土地确权的学校项目达846宗。

  截至今年3月31日,广州市共有140个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的建设、移交历史遗留问题未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配套设施已建成,但建设单位拒绝移交或多种原因无法通过规划验收,建设单位不愿意继续支付整改费用,及配套教育设施基本未建设的情况。

  谷忠鹏表示,该局起草的《广州市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方案》在本月印发,广州教育局将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开协调工作会议推进上述方案实施。

  针对“村改居”学校及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学校确权难的问题,谷忠鹏提到主要的困难是将土地从集体征收为国有的难度较大。他认为,处理思路首先应继续按照修建事项与产权登记事项分离的原则,协同推进学校的修缮及新、加、改、扩建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满足办学要求。对于土地权属问题,建议以确保办学为主、逐步解决权属问题的思路为原则,对“村改居”、使用集体土地建设教育设施及国有土地权属不明等问题导致教育配套设施无法确权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分阶段解决。

  他解释道,第一步是要优先推进用地条件、报建手续齐备的国有土地上教育设施的确权工作。第二步是办理有用地文件、无报建手续的国有土地上教育设施的确权,利用“三旧”改造、农村土地整理、收储的契机,处理“村改居”等地区使用非农建设用地建设教育设施的确权问题。第三步是解决土地房屋权属争议、土地登记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的教育设施确权问题。

  谷忠鹏说:“对于确实无法突破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无法完善相关手续的,在确定安全的条件下,教育设施维持现状继续使用;无法使用的,通过腾挪、置换或拆除另行安排等途径,确保满足区域公共服务要求。”

  通报会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主任科员于洁介绍了广州关于贯彻执行《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下称《条例》)的情况。

  于洁表示,截至2018年底,广州市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1515.78平方米。全市免费开放并实现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191个;免费开放的文化馆和分馆70个;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61家;公共文化广场2286处。全市170个镇街均建有综合文化站,2693个社区、村均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广州市博物馆(文物建筑和遗址类除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全部实行免费开放、错时开放和提供免费上网服务。

  2018年,全市191家公共图书馆共接待读者2427.18万人次,累计注册读者量为317.47万人。全市文化馆和文化站分别惠及1105.83万人次和312.15万人次,其中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9万场次,受益市民人数达892万人次。

  据统计,去年广州市61个博物馆(省属馆除外)共举办展览473个,开展教育活动3618次,接待观众1254.53万人次,其中免费观众995.29万人次,博物馆送展到社区、学校、农村170次,480多万人次免费参观。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扩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并增加相关服务内容……”于洁介绍,去年广州已经完成广播电视数字化转化,实现村村通和全覆盖。全年为校园、社区、企业、农村放映公益电影1.73万场,约135万人次免费观看,确保1144个行政村每村每月免费放映1场电影。

  职业教育目前因录取分数线低,在最低的录取层次录取,导致家长和社会产生了“最差的孩子才不得不去读职业教育,最差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才不得不去做工匠”的固有印象。这样的引导增加了把职业教育往高端化、精品化方向打造的难度。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在录取时避免家长和社会形成“成绩差的孩子才上职业学校”的印象。职业学校要以培养出一批真正有手艺的工匠为目标,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来发掘、培养王牌专业,让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拥有较高的技能和水平,毕业后可以迅速受到业界认可,这样职业教育才能逐步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对于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其中一部分。相关部门可以对尚未解决项目的土地出让合同或报建文件等进行梳理,整理出确有合同约定需移交教育配套设施但尚未移交或未建设的项目。同时,根据合同确定权利主体,由该主体向法院提起诉讼。获得生效判决后,可依据判决内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以解决部分开发商或建设单位拒绝移交或应建未建等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