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民生

翔安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项重要工作→

翔安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项重要工作→

  12月9日上午,翔安区举行2021年转产就业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翔安区就业情况及转产就业的成效与亮点,中央、省、市多家主流新闻单位及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建区以来,翔安区共征地14万亩,海域退养19万亩。海域退养共涉及34个社区、10万人,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4。其中,涉及劳动年龄内人口6.39万人,已实现正规就业3.7万人,灵活就业1.8万人。

  近年来,翔安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农渔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将推进经济发展与促进转产就业有机结合,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群众主导”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配置更优、就业空间更广、幸福指数更高的转产就业道路。

  目前翔安劳动年龄内人员21.74万人,其中无劳动能力、无就业意愿等1.5万人。目前已实现就业17.36万人,在用人单位正规就业14.6万人,占就业人数84.1%。

  截至2021年11月,辖区失业人员再就业16500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790人,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261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480人。

  今年累计发放社保补贴、社保补差、招工招才等补贴6535万元;发放保障性就业补贴27.31万人次8235.99万元。

  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今年来举办各类招聘会111场,累计3820家次企业提供10.23万个次岗位。

  开展以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导向的项目制培训,举办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84期,3480人参加培训。

  聚焦低保、低收入群众等困难群体,今年以来,走访33572人次,推荐岗位信息5357条,困难人员有劳动能力2836人,实现就业2678人,就业率94%。

  组织了10场线下大型校园招聘会,组织省内外22所知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和部分高校的优秀学子来翔安区参观考察。今年已接收高校毕业生5730人。

  设立翔安区农渔民转产就业集中区,全区累计已实现手加工灵活就业1600人。在现行民生十五条的基础上,又制定农渔民转产就业扶持措施12条。

  目前,翔安区正加快建设“五个翔安”,担起厦门“新发展极”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新机场和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等重区建设快速推进,翔安区在结合重区的开发建设,推进农渔民的就业创业方面有何举措?

  一是政府搭台、精准服务。翔安建立实施了“112”(一次入户走访、一次培训推荐、两次就业推荐)精准帮扶机制,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形成“就业台账”,并对重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征地、退养农渔民就业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定期走访,了解群众需求,畅通维权渠道。并开发建设了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就业信息实行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精准就业服务水平。

  二是企业助力、拓展空间。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我们与各重区指挥部、重点企业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就业培训,举行专场招聘会和“一对一”推荐,引导企业优先招聘我区未就业毕业生和转产就业人员,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又破解了群众“就业难”。比如,33名大嶝新机场片区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片区内翔业集团等单位实现就业;79名转产农渔民在机场片区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其中保安65人。

  三是群众主导、推动创业。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就业的有效支撑。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引导,扩大“一次性创业补助”“小额贴息”“场地补助”等政策受益面,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等措施,积极鼓励转产农渔民和未就业毕业生抓住大开发大建设机遇,投身创业大潮实现自我价值,并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强劲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转产就业问题,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策划开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渔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让翔安的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一是突出“人性化关爱”。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十五条”及各类培训补贴政策未覆盖的退休女性群体,今年,我区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工作的扶持措施(试行)》,将女性农渔民参加培训的年龄放宽至55周岁,所需费用全部由区财政承担,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就业热情,为推动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创造了条件。

  二是实行“开放式管理”。按照“群众点餐、政府买单”的思路,以镇(街)为单位,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以项目制培训为例,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将可选专业从原有烹饪、保洁、育婴等32个传统项目拓展到现在的42个,新增电商营销、电动车汽修、无人机驾驶等10个新兴项目;在培训时间上坚持灵活、方便的原则,既可以选择连续开课,也可以实行间歇式培训,或利用业余时间,最大限度地便利群众参加培训。

  三是做到“无缝式衔接”。加强供需精准对接,实行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比如,为保障大嶝手加工集中区用工需求,我们在大嶝街道组织开展了6期针车缝纫工培训,培训学员222人次,结业后定向输送到专门岗位,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针对机场片区的大量保安岗位需求,在大嶝街道和新店街道开展保安业务培训,既保障了片区用工需求,又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培训、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对重点片区拟入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组织辖区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采用“政府搭台、定向培训”方式,为企业输送骨干型技术人才,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又增加了转产就业对象的非农收入,实现了服务群众与服务企业统筹兼顾、有机结合。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必须将稳就业作为“六稳”和“六保”之首,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大稳就业工作推动力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明年翔安区将采取哪些举措来有序推动各项稳就业工作?

  下一步,翔安推动“稳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打好一系列稳就业“组合拳”,用实际行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一是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对现有民生保障和各类就业促进政策进行梳理,研究出台新的民生保障政策,并将政策项目化、具体化,推动落地落实,计划2022年生成项目近30个。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进一步降低惠企政策门槛,及时兑现稳岗补贴、招用本地劳动力奖励等政策。依托重点群体项目制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农渔民等重点群体转产就业。

  二是拓宽就业促进渠道。紧抓“跨岛发展”战略机遇,推动“5+6+N”现代产业体系再升级,以产业发展带动居民就业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实施大帽山境、香山乡苑田园、千年金柄古村等旅游综合体项目,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加强“供需对接”,密切跟踪企业用工情况,引导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特别是未就业毕业生和“40、50”农渔民,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三是打造就业促进标杆。在建设“大嶝转产就业手加工集中区”的基础上,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打造转产就业特色“品牌”。同时引导各镇街因地制宜,结合资源优势探索实施更多的就业促进项目。比如,借助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项目落地的有利条件,鼓励当地群众发展休闲渔业、海上旅游、海洋文创等特色产业;在农村大龄劳动力特别是40、50人员较多的镇街、村居,引进、发展家政服务企业及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现代都市农业,有效吸纳群众就地转产就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翔安区新店民生银行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