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广州资讯  资讯

中山七院完成广东省首例侧脑室给药-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治疗顽固性疼痛

2020年,52岁的江女士(化名)经历了一次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先后经多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生活,但却持续遗留顽固性剧烈的左侧头部及右侧半身疼痛(丘脑痛)。

近两年来江女士过着一种痛苦不堪的生活,右侧半身上下持续地针刺、刀割样疼痛,醒着就是一种煎熬。每天半夜从剧痛中醒来,而白天原本轻偏瘫的右侧下肢因下地时受力而疼痛加剧,她逐渐不愿下床,只能持续卧床。这期间,江女士口服各种止痛药,即使加大剂量,止痛效果仍欠佳,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江女士也考虑过常规肌注吗啡,可以预见的是很快就会成瘾,她不得已放弃。江女士家人的情绪也很低落,她的丈夫看着她饱受病痛却无能为力。

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设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简称:中山七院)神经外科主任刘智良教授团队决定为江女士实施侧脑室给药-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Intracerebroventricular Durg Infusion System Implant)来缓解她的疼痛。

吗啡泵输送药物的导管通常放置于脊髓的颈段水平以下,一般用于控制某一部分脊髓节段的疼痛。考虑到江女士疼痛范围广泛的特殊情况,中山七院的刘智良教授与郭见医师决定调整手术路径,不同于以往的鞘内给药,而是将导管穿刺置入侧脑室,药物通过侧脑室得以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中枢痛觉感受器。由于药物直接从侧脑室注入,自上而下,便能全面覆盖江女士包括头面部在内的偏身疼痛区域。

江女士既往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软化、加上已行颅骨缺损修补术,依据既往手术经验行侧脑室穿刺难以达到理想的位置。2022年1月12日,针对江女士的这一特殊情况,刘智良教授与郭见医师个性化地设计了穿刺路径,并采用了神经导航的微创技术为江女士顺利开展了吗啡泵导管植入侧脑室穿刺术。

头部穿刺孔较小,导管行走于皮下,对患者日常活动无影响

术后,吗啡泵开机,医生给予初始用量,持续匀速给予吗啡0.25mg/天,江女士的半夜痛醒消失了。根据镇痛效果,吗啡剂量会逐渐调节加量,到江女士出院时仅需吗啡0.33mg/天。这一术式为江女士带来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极微量的镇痛剂用量避免了大剂量带来的成瘾性和其他副作用。

随着疼痛的明显缓解,江女士积极要求下地活动,开始逐渐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据了解,侧脑室给药-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在2020年上海华山医院完成全国首例,广东省尚未开展。此次手术的成果标志着中山七院在慢性顽固性痛治疗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侧脑室给药-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疼痛治疗新手段,尤其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范围广泛的慢性顽固性疼痛(例如恶性肿瘤转移、丘脑梗塞或出血后、脊髓外伤或手术后的偏身疼痛或双侧肢体疼痛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较高。

2021年8月,广东省将此项治疗技术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相信这一疗法的应用,必将为广大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小科普:

自20世纪60年代,脑室内吗啡注射就开始临床研究。1978年Hosobuchi教授第一次报道阿片类药物灌注系统。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中将其作为顽固性慢性疼痛、剧烈癌痛治疗的“第四阶梯”。其原理是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输注泵,将泵内的药物(吗啡),输注到患者的脊髓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系统),作用于脊髓相应的位点,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给患者每天注入的药量可以根据病情需要精确调整,且远低于患者口服给药量或静脉给药量,因此显著减少药物副作用,疗效更稳定可靠。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

:郭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

南方私募基金,日历天计算器,如意事,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4922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兴业证券总部地址,堕落的女武神,微微一笑很倾城迅雷,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