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广州性文化博物馆搜狐旅游频道

全国首家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举步维艰

据劳动报报道,在开馆之初,刘达临还是有思想准备的,为避免热爱的事业半途夭折,谨慎地采取了一些措施:第一,用费孝通、吴阶平的题词压阵;第二,把近年来自己在国内外巡回展轰动效应的照片,及出版的有影响的中英日等文字著作陈列在博物馆的第一展厅,想借此来表明其学术性和国际性;第三,在展品下都放上几句话的说明与思考题,便于参观及正面引导;第四,将一些比较的春宫画转移到一个单独隔离的房间,门上挂一块“本室仅供专业工作者参观”的小牌;第五,严格执行“未成年人谢绝参观”的。可到头来,似乎这些措施都白费心机。

于是,1999年9月2日,刘达临和上海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签约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正式在南京举行开幕仪式。博物馆在原先施大楼的8楼,展馆有1000平方米,“新世界”前期投资了五六十万元,一时间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中外游客各占一半。这则中国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馆开幕的热点新闻,曾被国内外广为报道。

记者被一副费孝通先生题的“五千年来第一展”的大字和一块“参观请上二楼”的牌子领上了楼。一到二楼,工作人员见有人来了,明显地露出起的样子,立刻迎上来。得知记者不是来买票参观时,又露出明显的失望,期待观众的迫切之情可见一斑。

他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如果到时实在维持不下去,就再走各地巡回展出的老。

该广告公司李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该公司两个月前确实与上海的“中国性文化博物馆”谈过。李总说,他最初的想法就是想办个博物馆。但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后,最终合作没有成功。不过性博物馆创始人刘达临教授还是有意在广州的高校宣传他的学术观点。所以,如果这个博物馆以广州为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

困惑的刘达临有关管理部门,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据国家工商局1996年一个通知,“性产品不得做广告”。更加困惑的刘达临:性文物又不是性产品,它们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

在,华人把刘达临的展览看成一件大事,他们说:“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很保守,很落后,特别在性领域,而这个展览证明他们是错的,中国的老祖在性方面是科学、的。”

可惜好景不长,炒作的热乎劲过去以后,“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便开始被人冷落。但冷落她的并不是广大市民,而是由于一块小小的牌。

李教授认为当前科学的性文化观不占领阵地,反而让盗版的VCD之流私底行,简直是文化的耻辱。他主张性文化要与生命科学结合起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让市民站在对人的生命关怀角度来看待性文化。他说:“最好不要应用商业化手段,更不能搞神秘主义,用来推广科学”。

“有一位美国客人,第一次、第二次来上海都没找到,第三次来还是兜了好大一个圈子,才打听到我们的电话号码。还有几个日本客人曾沿着南京东从外滩一直找到南京西,两三个小时都找不到。不好找,客源就少;客源少,经济收入就少。当时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只能勉强支付员工工资及水电等杂费,连房租、装修费用都不上,更别谈什么赚钱。我们想在交叉口立一块牌,但有关管理部门就是不同意。他们说,‘性’这个字是绝对不能出现在南京上的。”刘达临今天谈及此,言语中仍有隐隐的不平。“我想,‘性’字不用,那‘生殖文化’看上去不会是那样刺眼了吧。没料想,‘生殖文化’的牌子刚一挂上,就被管理部门强令翻转了过去,他们声称,‘生殖’两个字也不能用。”

广州医学院心理学李幸民教授认为如中国性文化博物馆能落户广州绝对是双赢。他说性博物馆的出现确实有观念上的冲击,社会上谈性色变还大有人在,一般人的心理难以接受。但广州人实在讲究实效。近现代以来,文化上的创新都离不开广东,譬如康有为、孙中山等历史文化名人的诞生及的率先一步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通过在广州的预热进而推向全国是完全有可能的。

让更多的人“没白活”

记者只好径直来到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创始人、董事长刘达临教授的办公室。刘达临一头花白的头发,学者味特别浓,谈话中清晰的思和对事业的热情,让人根本看不出他已年届古稀。聊起这个博物馆,刘达临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1995年至1999年期间,刘达临举办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展览,可以说是这所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的前身,“我当时在上海、无锡、沈阳、广州、大连、合肥6个城市公开展出的时候,反响空前强烈。最早在上海的第一次展览,短短一个半月中,参观者达到了10万人次,由于人太多,过于拥挤,不得不停止售票。”刘达临回忆起以前的盛况,掩饰不住的高兴。

+++++相+++关+++++

记者辗转联系上在上海的中国性文化博物馆,其创始人刘达临教授正在访问。他的助手胡宏霞女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胡女士介绍目前的经营状况时是阵阵苦笑,“每天最多也就二三十个人来参观,门票仅收30元每位,老人学生还卖半票,但每月光房租就达5万多元”。她说目前博物馆大部分支出靠刘教授及自己的多年积蓄才得以勉力苦撑,有许多好的性文物送上门来,就是没钱买。但“我们不会轻易放弃的,因为更多的中国人确实需要它”。

就这样,刘达临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在一块小小的牌前败下阵来,参观者越来越少,展厅越来越冷清。

《广州日报》讯(记者刘显仁、张红晋、封露露)前不久本报《性博物馆面临关闭》的报道引起不少市民的兴趣,有人报料说广州某广告公司正力邀中国性文化博物馆落户广州。

早在1995年,刘达临在青浦徐泾镇买了一幢小楼,上下有7间并不算大的房间,刘达临将搜集到的性文物陈列出来,经常带朋友们来参观参观。虽然公开性的,但也比一般民间博物馆的规模要大一些,而且渐渐知道的人多了,辗转相托要求参观的也多了。

研究性学是刘达临年近半百时的又一笔传奇色彩。八十年代初,在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工作过程中,他越来越觉得性问题在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中国还没有人研究,挑战新领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于是刘达临开始主攻性学,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第五届国际性学大会上获得的“赫希菲尔际性学大”令刘达临在国内外一举成名。随着研究的深入,刘达临注意到性文物在我国保存得实在太少了。人们有的不知其重要性,有的认为是之物,有的不好意思怕被人指点,种种原因使性文物遭到灾难性的。抢救,是刘达临搜集性文物的初衷之一。有次刘达临在古玩市场发现一件珍贵精巧的性文物,但却遗憾地无法承担一万多元的价钱。他就求卖主能为他保留,他可以先付一些押金,由于是熟客,卖主也同意了。回到上海刘达临便一直不放心,于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他又先后去了3次,到仅仅是为了看这件文物一眼,毫不夸张地讲,真是只有一眼,只为看看还在不在。后来等手头有钱了,刘达临立刻把它买了回来。中国古代性文物博物馆就是这样由刘达临一点一滴的心血构建成的。刘达临常常觉得博物馆就像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

今夏,被费孝通誉为“五千年来第一展”的全国第一家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由于参观者寥寥,入不敷出,从热闹繁华的南京悄然撤退。创办人中国性学家刘达临自己出资,继续在本市武定择址维持。

许多国外性学家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性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悠久、丰富,她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得但说不得

为“性”痴狂

刘达临虽自嘲撤离南京只是战略转移,但言下那种锲而不舍的执著流露无疑,这种正是他最有力的靠山。有位外国记者曾问他:“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是我善于从别人那里汲取智慧;同时说干就干,要干就咬着牙干到底。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心里却是有一尊‘’的,这就是不要枉度此生,而要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的献身。在我的青年时代,受保尔·柯察金的一句名言影响极深,那就是:当你回顾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而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壮丽的人类解放事业。”海外报刊报道曾认为刘达临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又当过兵,曾投笔从戎20年,转业后当工人,接着又当大学教授。他的性格是一个混合体:他拿笔杆子,可他又是个运动员、优秀的射手;他文质彬彬,可做事十分果敢;他严肃,但又温情脉脉;他能团结人但也没少得罪人。他的生活适应能力很强,在部队,他编写条令、教材;在工厂,他一个人写自动化仪表教材;进入大学工作后,他又陆续出版了45本著作。他经常一天写八千字、一万字,而且从来不打草稿。

性博物馆创始人有意来广州

古色古香的展橱错落有致地摆着一件件珍贵的性文物,装潢简单质朴。记者粗略地逛了一圈,只看见一位参观者,而且他尽量低下头,本专注看文物的眼神也四下回避着记者,记者试图靠近他采访,他立刻转身走得远远的。

又有一回,一位河南人来信说,参观后很有感触,自己收藏了五六百件高古玉器,不知其中有没有性文物,希望刘达临能来看看。结果刘达临从中发现了近30件性文物,其中还有几件属于国宝级的,但这位收藏者无条件赠送,只因为他认为刘达临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伟大事业。所以,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刘达临不愿。刘达临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单纯靠门票的收入是根本养不活博物馆的,年事已高的他对要在市场上获得,多多少少有点信心不足。

刘达临带着展览走出了国门,日本、、、荷兰等都领略到了刘达临带去的中国古代性文化。

刘达临的博物馆说起来在繁华热闹的南京,但由于沿南京门面被营业的大商店占去,其真正入口被安排在离南京10米的一条小弄堂内,虽离得不远,但不知道的人就是找不着。

刘达临和助手胡宏霞共同投资了新开张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40多万元,他们已经倾囊。博物馆租用了一幢高层底楼的两层,一楼闲置,二楼展览,陈列了刘达临近年来耗资10万元四处搜集的1000多件性文物,还有700多件文物不得不尘封在库房里。巨大的经济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博物馆30元一张门票,每天至少要有100个参观者才可能不赔钱,但现在每天多时也只有四五十人。“我的博物馆不以赚钱为目的,但是又不能不赚钱,不赚钱就不能发展。我刘达临不是富翁,只是个穷文人,我赔不起,钱赔光了,我还拿什么办博物馆?”真正支撑着刘达临和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的是热忱的观众,是他们的支持给了他不能放弃的理由。多数参观者是怀着的心情来的,经常有人在看完展览后,激动地握住刘达临的手,盛赞不绝。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参观完展览后,拉住刘达临的手感叹说他以前半辈子都白活了。老人的话虽然夸张了一点,但刘达临从中看到了一个社会学家肩上的责任———普及科学、传授常识、人类。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参观了几个小时后,第二天在小辈的陪同下,带了两大袋性学方面的各种书籍,因为他看后颇为,一定要将平时的收藏捐赠给博物馆。

一块小小的牌代表的其实是陈旧的传统观念,做得但说不得似乎是国人在性问题上的矜持态度。《》可以看,而且喜爱看,但一定要偷偷摸摸地看,看完还要收藏好,放在客人家人看不见的地方。“几千年陈旧的传统观念比起几千年优秀的性文化,力量太强大了,力量太强大了。”刘达临说,有时他有种疲倦的感觉,一再地,一再地遭到,有心无力的会偷偷袭来。终于,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在步履维艰地支撑了20个月后,悄悄撤离了南京。2001年4月26日是博物馆对外的最后一天。“离开南京,就像离婚一样。我没离过婚,我想离婚的感受大概不过如此吧。”刘达临的酸楚难受今天依然挥之不去。

广医教授认为落户广州会双赢

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亚历山大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这么多观众。”评论说:“掀起了一股中国古代性文化热,中国古代性文化以其巨大的魅力征服了人。”

本市的武定并不是很热闹。在近延平沿街一幢高层的门面,黑底暗金的几个字———“中国古代性文化展览”显得含蓄,毫不张扬。当记者博物馆时,旁边走过的两人投来了奇怪的眼光。

五千年来第一展

刘达临的愿望是有个基金会接管他的博物馆,或者能有个企业在背后支撑。如今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半,博物馆仍无起色,记者不禁也为刘达临和他的博物馆担忧。可刘达临早有准备:如果半年过后仍无转机,那么刘达临和胡宏霞就打算再次开销小但吃力的老———开巡回展,“反正我们又不是为了赚钱,存在半年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正眼看性,纠正错误的观念,就是对社会半年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