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广州藏宝图揭面纱 史上首次GPS定位文物—广州市文化局地址

●2003年启动到2009年《汇编》正式出版,漫漫6年的普查,有何惊人发现?有何前人未曾涉及的领域?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曾于1956年、1982年和1999年分别进行了三次文物普查,在市辖区内公布了219处市级以上的文物单位和159处登记文物单位。其中南越王墓的发现和、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和、锦纶会馆整体提升平移的工程、从化广裕祠的维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特别贡献一等,备受国内同行的关注与称誉。

在检索上,《汇编》全卷共收录的4334个文物条目,设两重检索,各区(市)卷设有本卷索引,在《总览卷》中设立分卷总索引,查阅方便。

白云寺遗址(白云山)

“作为首部大而全的广州地区文物志、完整记录广州历史文化遗产全书,《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下称《汇编》)的出版将成为广州城建规划各部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读本,从此各级部门对广州地域内不可移动的文物分布心中有数。”《汇编》副主编、文博专家麦英豪指出。

●厚厚十四大本,4334条文物线索,堪称广州有史以来最全的一张“藏宝图”,它将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怎样的一段文化记忆?

信手打开《汇编》图例,发现任何一条街道上都能对应清晰地看到相应的文物资源分布,令人一目了然。麦英豪解释说,“文、照、图等的相互关联,起到方便阅读的效果,这就是《汇编》与过去文物志的最大差异。对所有录入的文物条目,对应的文字记述、照片、测绘图和碑刻拓本,都采取直接关联的编排方式,这样图文并茂的版式风格,在已出版的文物志中是独树一帜的创新之举。”

白云山白云寺遗址建起的广州碑林大门

有专家指出,如果说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将视线较多地集中在历史和文化价值特别重大的遗址遗迹,第三次普查因配合当时正如火如荼的广州城市发展建设因而“抢救”的性质较浓,那么2003年开始的第四次文物普查则是广州基于对“文化遗产”的全新认识,在更广的领域内和更深的层面上进行的一次有史以来最广泛的“地毯式”普查。此次普查不但拾起众多“遗珠”,更将“文物”的外延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将“广州”的文化资源置于更大的范围内评价和考量。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也借鉴了许多“广州经验”。

六年前,广州正式启动了第四次全市文物普查。今天,荟萃六年田野考察和案头工作的《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正式首发。

华夏经纬网 2009-04-24 14:20:50

●从2000多年前南越国都城不过1平方公里的赵陀城,到今天辖10区2县级市总面积7437.40平方公里的大广州,广州地理版图2000年间扩大7千倍。她的文物遗产之丰富可想而知。

广州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正在按照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要求,对《汇编》中收入的文物进行GPS定位和标注。这样,每处文物就会有一个很精确的“地理身份证”,方便检查、管理以及其情况。

位于云山中九龙泉、广州碑林所在的山谷,是白云山海拔最高的,历史上因集道、佛、儒三教而负盛名。相传南汉僧人实性奉旨建寺(一说宋代广州转运使陶定建),景致绝佳。历史上几经存废,明代大学者、教育家湛若水曾将其改为白云书院。抗日碑林,战争时期寺毁,现建为广州碑林,并保存有名泉九龙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