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广州版“清明上河图”引轰动 西关河上老广州

近日,一幅名为《西关上河图》的画卷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轰动。小时候的荔枝湾涌清澈见底,而借助西关四通八达的水网,江门的潭洲大蔗、南海的蔬果都能通过水运到恩洲十八乡。她指出,过去荔湾一带河网穿织,对荔枝湾“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描写,是珠三角农业文明的一种写照。

近日,一幅名为《西关上河图》的画卷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轰动。这幅长16米、宽70厘米的画作,一一收入荔枝湾游船、梁家祠、仁威庙、泮塘、泮溪酒家、龙津桥、文塔、西关大屋、荔枝湾大戏台等等特色景点和建筑,还有仁威庙三月三北帝诞、泮塘龙船等等民俗元素。“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荔枝湾实景跃然纸上,老街坊对依涌而居的生活的记忆,也年轻人对家园变迁的思考。

79岁的老西关陈杰禹,曾作为“亚运特使”向游客推介西关文化。陈伯说,虽然近几十年来西关处于一个快速变迁的过程,但留下来的西关大屋、泮溪酒家、荔湾博物馆、蒋光鼐故居、陈家祠、沙面等建筑,仍值得细细品味。

取景仅局限于荔枝湾,何以称作《西关上河图》?对此,马健忠表示,名称源自于副市长周亚伟,“他在荔湾区任职时,提出要将荔枝湾打造成西关上河图,当时画作已经完成一半,听到这个词后我觉得很切题,就引用了。”2010年底,马健忠闭关创作。历时一年多,画作面世。《西关上河图》公开展出几次后,入选荔湾区文化局藏画。

西关人,话西关

《西关上河图》全部实地采景,包含了荔枝湾沿岸的各大景点,人景融合,呈现出一派繁华热闹景象,将西关风情刻画得淋漓尽致。马健忠先用相机将景点拍下,然后再对照进行创作。画作中的西关小姐、鸡公榄等形象,都是马健忠看到实景后画出。

据了解,荔枝湾一期工程在亚运前已完工,此后二期、三期工程也相继开工。荔湾区曾,要乘势而为复活荔湾老城水系,将荔枝湾涌到昌华苑、到恩宁的大地涌、再到梯云的下西关涌、到沙面的沙基涌打通,恢复3.9公里长的水道。到目前为止,复涌工程已进行到恩宁。

复涌,恢复西关水系,重连老城情味

亚运前夕,长700米的荔枝湾揭盖复涌,惹来争议。荔枝湾的,背负着阵痛与。如今的荔枝湾,展现在眼前的,是岭南水乡风情,是西关美食的集聚区,还是粤剧发烧友的聚脚点。一碗艇仔粥,一曲《卖荔枝》,“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昔日情景再现眼前。每天,游人在这里游船、听粤曲、品西关美食,体会数十年前珠江水系的四通八达。

据介绍,《西关上河图》二期创作加入了荔湾湖、粤剧博物馆、恩宁河涌等元素,整幅画卷长约32米,于今年初在荔湾水上花市发布。

西关,是广州人对老荔湾的统称。从名字中不难看出,它保存着广州城的记忆,汇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荔枝湾,更是西关文化的一个缩影。

老西关,画西关

《西关上河图》局部,作者马健忠。

实景取材,闭关一年创作

原标题:广州也有一幅“清明上河图”

实际上,作者马健忠完成《西关上河图》首卷作品距今已近3年。2012年,马健忠历时一年余创作的《西关上河图》荔枝湾一期完稿。去年,他又将荔枝湾涌二期、三期的景致补上。

老街坊有水有涌,才是西关

马健忠,西关画院秘书长。作为地道的老西关,创作《西关上河图》并非临时起意,他认为,荔枝湾是广州最美丽的地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漂亮,岂能埋没?

在陈伯记忆里,西关文化在“落雨大,水浸街”的童谣里,在麻石巷间,在邻里守望里。西关的人在变,景在变,但味道不变,在陈伯看来,荔枝湾就是其中一个缩影。“这几年,荔枝湾真是越变越好咯。”陈伯小时候的荔枝湾涌清澈见底,而借助西关四通八达的水网,江门的潭洲大蔗、南海的蔬果都能通过水运到恩洲十八乡。后来,河涌被污染,荔枝湾涌被盖上,成为荔枝湾。亚运前,涌盖又被揭开,西关风味一下子又回来了,而且景致更胜一筹。

“西关离不开河涌,离不开水。”陈伯说,以前有水的日子,生活更方便。“以前南岸架起木板桥,走没多远就能走到泮塘、澳口趁墟,不像现在这样坐车才能到。”陈伯说,住在荔枝湾涌边的陈廉伯、陈廉仲兄弟家境殷实,他们就从来不坐汽车上班,而是坐船,在口的荔枝湾涌下船,拐过柔济医院、恩宁、第十甫出沙基涌,就能到沙面汇丰银行。

大多数人只知荔枝湾今日之风貌,荔枝湾昔日风情,只存在老西关人的记忆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