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广州魅力  生活

以礼让画出“最美斑马线”

一种为非机动车过街“定制”的“安全通道”,近日出现在广州的中山-教育、中山-起义、康王-西华等7个路口。而在中山-教育、康王-西华等路口,广州交警还增设了非机动车通行等待区。作为广州交警交通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一环,这些举措不但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在复杂的交通组织中更准确地“各行其是”,而且破解了外卖小哥、自行车族在路口穿梭的“痛点”,难怪被市民们称为“最美斑马线”。

近年来,随着外卖、快递的兴起,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行人争道的问题在城市街头愈发突出,国内不少地方开始相继尝试“上线”非机动车通行等待区。然而,与在一些地方大受好评相比,另一些地方试行这一举措并非一帆风顺。比如,西北某市的骑车市民因为不肯在烈日下的非机动车通行等待区里等红灯,又回到了原来有绿荫遮蔽的非机动停车线附近;右转的机动车则只好无奈地排在后面“陪等”。

为什么这些交管新举措会有截然不同的实施效果?因为单一的交管措施难免有局限性,加上人作为交通管理最重要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交通组织一定要有完善的配套,软、硬件都跟得上,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性的效率和安全保障。仅以非机动车通行等待区为例,如果一些路段的非机动车流量大,等待区停满后,势必会影响到机动车或行人的通行。广西南宁便专门加装了诱导屏来引导非机动车,以最大限度避免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冲突。

由此可见,广州试行“最美斑马线”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考量不同道路通行条件,做到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则需要广大市民最广泛地支持和配合。任何好的机制、办法,缺少“人的要素”积极参与其中,都难以行之有效。回顾以往,从敦促相关企业对外卖员工交通违法追究责任,到在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中推行“自选罚单”,广州治理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一直在围绕着“人的要素”把工作做实做细。

相比其他城市,此次广州交警试行非机动车“安全通道”和配套非机动车通行等待区,前有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支撑,后有相关互联网车流数据做验证,而且还会有进一步的跟踪研判和方案优化,能更科学有效地推动新措施落地。而其中,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需要保有礼让的意识和习惯,主动适应新的交管举措,尤为重要。唯有“车让人,人守规”,创新的交通组织措施才能持久推行下去。

(杨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