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魅力  生活

广州 游戏美术培训(广州成人美术培训)

广州 游戏美术培训(广州成人美术培训)

 

谈到非遗传承和开发,你能想到的还是只有那些冰箱贴、钥匙扣吗?非遗发展到今天,早已经不是昔日被抢救、被扶持的角色。随着国潮在年轻人中流行,非遗正变得越来越时尚、科技和多元化。做为文化大省,广东目前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居全国第四,受益于广东擦亮传统文化名片的各项举措,广东非遗大餐光彩夺目,非遗传承和开发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非遗+文创

传统押花在直播间大放异彩

每天下午三点,是非遗岭南押花艺术首位代表性传承人傅庆军的直播时间,她是真朴苑的创始人,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曾被评为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

早在1997年的时候,傅庆军就开始触网,在互联网里摸爬滚打了二三十年,个人网页、阿里巴巴、淘宝、微博、社群运营……她都试过,认为短视频直播是比较适合非遗的。傅庆军在直播间教大家怎么做押花,探讨押花与中草药、押花二十四节气、亲子教育、生活美学等话题,画作欣赏、现场表演、优惠抽奖……每场直播都是干货满满。

在直播间,可以和粉丝们互动,随时解答他们的各种问题,有一次直播间里来了一位暨南大学的博士,我就邀请他和我一起做主持,我们在直播间聊了一个多小时。还有粉丝专程从湛江来到广州,和我一起做直播。

网络直播也对传统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押花,傅庆军一直在改进押花技艺,我做了很多尝试,在西方油画中汲取灵感,最近流行国潮,我又开始研究新中式、写意画,不断寻找新的可能。在文创产品的开发方面,我想办法把押花与灯饰、家具、笔记本等有结合,创作出受消费者喜爱的押花首饰、押花扇面等。傅庆军还联合广州其他非遗传承人,比如剪纸、陶艺、盆景、木雕、牙雕、竹编,和他们一起创作出新作品。

傅庆军的押花作品也是获奖无数:《岁寒三友》、《国色天香》、《金陵十二钗》、《羊城八景》、《二十四节气植物图》等,《二十四节气花卉图》还数次入选学习强国。

非遗+科技

网游、AR等技术让非遗焕发新生机

在佛山祖庙景区,游客们可以利用AR技术练神功,工字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你在电影电视里面看到的那些很厉害的咏春拳拳法,大师一招一式演示给您看,你只需站在练功机旁,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你和大师在同一个练功房里,你可以跟着大师一起挥拳、踢腿、称霸武林……

事实上,在网游、短视频、VR、AR、5G等诸多科技前沿应用领域也总能看到广州非遗的身影。比如三七互娱旗下自研游戏《斗罗大陆:魂师对决》中融入洪拳元素,邀请洪拳非遗传承人亲自演绎洪拳打法,通过动态捕捉技术,将原汁原味的洪拳还原到游戏当中。三七互娱还上线一款名为《我是画卷修复师》的H5,将广彩等极具岭南特色的非遗以画卷拼图的方式进行展现。《叹西关》也是三七互娱推出的一款功能游戏,通过精美的插画、珍贵的老照片,从而让用广大玩家了解到一盅两件的起源、发展及相关的文化。多益网络与广东省博物馆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进行跨界,把广州港和广绣等元素巧妙地融入至游戏产品。而由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广州图书馆主办的粤享粤美已连续举办三届。作为项目成果之一,《广彩纳须弥》AR明信片对广彩传统纹样进行研究,利用三维动画技术,设计出一套新的视觉效果,将广彩纹样立体化与活化,实现广彩数字化。

有中生有——西关故事新编是华南地区首个非遗主题艺术展览 ,《龙子之舞》创作灵感源于广东民间非遗技艺——醒狮,艺术家运用音画交互的形式,尝试重现长存于古今人们美好希冀中 " 游龙在天,醒狮助兴 " 的景象。

观众可通过 " 点睛 " 作为激活作品的触发点,挥舞双手在游走嬉戏的醒狮周围打出绚烂的烟花。这些作品用装置、新媒体以及声音艺术等多领域的艺术表现形式,尝试探索非遗与当下及未来语境的关系。参观的过程也很有趣,你可以走进醒狮的狮头里,拉动绳子体验舞狮;你可以走进迷宫,在聚光灯下细细观看榄雕……

记者了解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日趋成熟并广泛运用到社会经济生活中,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发展也逐渐成为新潮流、新趋势。2022年,随着5G、AI、VR、AR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广泛应用,预计在非遗领域,数字影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扫描与重建、动作捕捉等数字技术手段将得到充分运用,以数字科技与古老技艺相互碰撞的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元素和更时尚、更年轻的表达形式,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现代需要,吸引更多人群尤其是年轻人进一步关注非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将最传统的非遗融入最现代的生活,使其进一步焕发新的时代生机。

非遗+旅游

传承人跨界联合做旺永庆坊

文化和旅游相融合,推动非遗项目转化为旅游资源,是广东非遗工作的一大亮点。2021年,广东发布首批3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沿海经济带粤东文化遗产体验游、沿海经济带粤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展现了以粤剧、广绣、广彩、潮绣、潮雕等为代表的岭南特色的非遗项目,为游客提供可观、可学、可游、可玩的非遗体验新玩法。其中,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线路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成为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范本。

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大家就是为了寻访非遗文化而来。永庆坊的非遗体验中心已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非遗体验中心全名是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荔湾非遗体验中心。牙雕、广州泥塑、西村窑、采芝林中药炮制技艺……在这里,非遗传承人给市民们授课,游客可以拍照打卡,选购自己喜欢的非遗文创。

手工茶非遗传承人温凯雄是永庆坊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乌龙茶世家和印刷业世家的他于2017年10月在永庆坊二巷11号创办恒士通茶文化交流空间。茶是海丝外贸最大的中国物产,我出生乌龙茶世家。我以茶为媒,和很多非遗文化结合。选择永庆坊,是因为那里有文化,有浓郁的广府气息,适合我生存和发展。温凯雄被誉为非遗文化推广专家,他熟悉茶园、茶厂、茶店的经营,又以茶会友,以茶为媒,推广广府文化。恒士通茶品进而成立了广府茶礼手信共创空间,设立专柜,出售广府书画、剪纸、南乳花生、广州戏服等非遗文创商品。

温凯雄和知名画家董国康联合出品红棉茶是店里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之一。红棉是广州的名片,广州市的市花,红棉茶是高山单枞、红棉花、素馨花、陈皮等配制而成,它们各具功效,加以科学调节,确保其茶品性。茶是饮品,是解渴的,也是精神的载体,为正气、静气赋能的,所以茶是刚需,也是软实力。恒士通上新茶已经成了永庆坊的大事,传承人和摄影师们齐聚茶空间,开展给我点光·有戏拍·拍好广州· 永庆坊意境摄影活动。还有喜剧演员的《红棉哥&素馨妹》折子戏,开心上新茶,火拼永庆坊。

人生最可悲的是:生活把我们变成了当初最讨厌的那种人,可我们终究还是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非遗+乡村振兴

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真的别随便闯红灯,要么你就比别人快几秒,要么就比别人早结束一辈子。

中国的乡村有着悠久的历史,非遗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产物,承载着来自乡村的文化记忆。以非遗为代表的乡村文化因素,是乡村振兴的气韵,为乡村振兴提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加大对脱贫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支持,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可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乡村要振兴,非遗可先行。以东莞为例,赛龙舟是当地民俗活动中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活动。但是过去是比较零散的局面,结合这一情况,2017年以来,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举办各类龙舟活动的13个镇街,打造东莞龙舟月品牌活动,并在东莞万江的滘联正丫村隆重恢复起龙仪式。龙舟文化带动了龙舟经济的发展,各项社会资源被盘活,多项非遗项目得到产业化发展。万江龙舟东莞龙舟第一景名气打响了,带动了乡村振兴。

还有番禺区大岭村,这是一个具有9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村里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村里有专门的岭南文化和大岭村文创研究基地。大岭村人也喜欢赛龙舟,村民水哥是村里的龙舟选手,性格豪爽、在村中颇受爱戴。岭南文化和大岭村文创研究基地尝试把他的形象开发成一个文创IP,并将村里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份当地旅游导览,放入旅游APP中。

非遗不是乞求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保护的对象,而是乡村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乡村振兴的资源宝库。木呷狮舞是清远英德地区非遗,舞狮队的成员大多来自乡村,他们经常受邀参加节庆、开幕等活动,为前来的游客献上最地道、最具清远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很多游客都是从小看着舞狮长大的,因此特别有亲切感。

但乡村现存的非遗传承人依旧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应对新技术乏力、文字梳理和传授能力弱的问题,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让生活在乡村的年轻人成为未来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非遗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还有一个迫切的需要就是让传统的非遗需要通过现代科技等途径实现现代化转型,与民众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形态相融合,创造出一系列受大众欢迎的生活用品,让非遗以现代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比如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村民擅长刺绣,他们的日用品,包括上学的背包、结婚的衣物、头巾等都有各种独特的花纹和图案。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在带领山区妇女及少数民族群众传承刺绣技艺的同时,将传统技艺重新解构,又整合瑶绣、壮绣和汉族刺绣,逐步打造清绣(清远刺绣)品牌,举办系列刺绣培训班,把村里的人才聚集起来,形成了发展合力,给予他们技术支持,激发了村民们的干事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这个过程里,山区的村民特别是绣娘们感受到了自身价值。他们不仅鼓了口袋,更富了脑袋。

大文创的概念已成为主流

1+1如何才能大于2?

广州非遗的活化利用实践路径多元,参与面广,有章法,成效好,可以说在全国业界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春雷在激活传统——广州非遗活化利用成果展上说过这样一句话。

非遗发展到今天,大文创的概念已成为主流。每一种非遗,都不是单一的形态。广东近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也并不仅仅盯着项目和传承人,而是注重整体生态的塑造和培育。系统性保护成为主要非遗保护理念,强调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将其转化为优质资源。而活化利用就是对系统性保护的一个脚注——通过非遗资源活化利用,非遗变成了能够充分服务当代的角色,而非昔日被抢救、被扶持的角色。

非遗+以非遗为主体,通过跨界、跨域、跨业融合,发展非遗经济或新业态,为非遗带来新的创作素材、表现载体、传承平台、传播场域、展示途径和销售渠道,产生1+1>2效应。

非遗+文创非遗+金融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非遗+影视等新的发展模式,为非遗等传统文化发展带来新变化、新机遇。2022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非遗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致富、提升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预计将释放更多潜力。同时,5G、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科技与非遗的融合发展必将持续深入,非遗+科技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将持续为非遗带来更多机遇,更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我的世界不允许你消失,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会爱你。什么事情都要相信我,无论有什么时候都站在我的身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