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生活  车市

广州景南驾校和尚得尔驾校(景南驾校和尚得尔的关系)

广州景南驾校和尚得尔驾校(景南驾校和尚得尔的关系)

 

文|马惠彬

世界遗产中的南运河德州段,南起武城县的四女寺,北至德城区二屯镇的第三店止。由于地界的划分,它流经了两省两市三区县。

德州城的运河西

南运河德州段是经人工开挖的蜿蜒性河道,系隋代开拓永济渠时的下游区段,元代京杭运河的组成部分,故称隋运河。今它河槽宽72米,堤距60—120米,限泄流量300立方米/秒。堤防长度39.306公里,堤高4—5米、宽5—6米。具备通航的条件。

星星就是我凝望您的眼睛;微风就是我轻抚您的双手;牵挂的眼泪比星星明亮,相思的心情比微风轻柔!

它的东岸均在山东省德州城的辖区内,总长44.8公里(按起止桩号为34.075公里);它的西岸分属河北省衡水市的故城县、景县及山东省德州市的德州城管辖,其中属德州城的区段,南起代官屯村的南端,北止小庄社区(月河)的北端,总长7.8公里(按起止桩号为5.231公里)。

在这个区段里分布着诸多的村落,其中属河北省管辖的村落,它们从历史上就与德州城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明·洪武九年(1376年)、永乐五年(1407年)分别设德州卫、德州左卫。这些村落的刑名①及钱粮②分属德州卫和德州左卫(以下称德州二卫)管辖。清朝初曾沿袭明旧制,后来逐步对其改制,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全部裁撤,并将刑名钱粮归并于附近各州县。故原德州二卫的七所五十七屯便划归了德州管辖。

清·宣统元年(1909年),时任德州知州的杨学渊,对所屯和乡里村落进行了合并重新划区。将全州划为九个区:即城厢区、连城区、将陵区、绎幕区、屯氏区、龙潭区、临齐区、安德区、厌次区。

民国时,将德州改为德县。这时的德县仍沿用了原九区制。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任德县县长的李树德公布了德县的区划:城厢为第一区、连城为第二区,将陵为第三区,绎幕为第四区,屯氏为第五区,龙潭为第六区,临齐为第七区,安德为第八区,厌次为第九区。其中,德县第三区、第四区,就多为今运河西属河北的某些村落。

抗战时期,1943年原属德县三区的百草洼、五里庄、阎庄等五十多个村庄,划归景南县管辖。属德县四区的三里庄、魏庄、代官屯、八里庄、钟辛庄、杨家圈划归故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将已属景县留智庙镇的五里庄、张庄、陈庄、李庄、李家门楼、叶园、宋家道口、东营、西营等十五个村庄,及已属故城的代官屯、八里庄、钟辛庄等六个村庄,划归山东德县管辖。

1953年9月,李家门楼、叶园、宋家道口、东营、西营等五个村庄,又从德县划归了景县。1956年3月,将德县的陈庄、张庄、李庄、阎庄、屠屯、五里庄、三里庄、魏庄、代官屯、卢家八里庄、罗家八里庄、钟辛庄、杨家圈等村庄划归德州市(德城区)管辖。

故这些村落在历史上就与德州城有着密切割舍不断的联系。

运河西的几个村落

1、芦家圈:故城的芦家圈与德城区的卢庄村隔河相望。它原属德县第四区管辖,1943年划归故城县。

卢家系德州城的官宦世家,见河圈地里土质沃肥,便在这一带广置田园。之后,他家雇佣了四户佃农为其耕种,天长地久这里便成了村落。因该村北、东、南三面均被运河环绕,故名卢家圈,今改为芦家圈。

当年在芦家圈附近,有座20余亩的墓地,系明朝光禄寺卿卢宗哲他二弟卢宗贤家的。据说,卢家在该墓地里,种植了上百种树木,形成各式各样的绮丽景观,它是城南所有墓地中最耀眼的一处。地里最漂亮的是那棵花儿树,每到晨曦暮霭之时,它更能显露出伞状树冠的艳丽。据说乾隆每次下江南行至德州城南时,都要问见到花儿树了吗?意欲见到了花儿树,那就是过了德州城了。

这棵花儿树,实际就是一棵绒花树,它曾为这一带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2、东第三、西第三位于芦家圈北,距运河街道代官屯村约一公里左右。明清时期,这里原系德州正卫右所第三屯,简称第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德州二卫裁撤后,归德州(德县)第四区管辖,1943年划归故城县。

该村初只有金、解两姓,后又迁来了郭、杨等姓,经多年的繁衍,渐分为东第三、西第三两个村。由于该村处在运河畔、紧邻德州城,村民多为拉船工、搬运工及为城市服务的商贩等。并于清中期,发生了村民解宝岐家,用一车白面堵住运河决口的故事,德州州衙便以此而命名,该段河堤为白面口子以示表彰。

至今,在该村仍可看到石柱台、斑驳的石碑、苍老的门墩、残破的石磨等,它们好像在说着这里是:君子以厚德载物,重德崇义之地。

生活从来都不会亏待努力的人,而你要做的,就是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3、叶园:明清时属德州绎幕区,即民国的第四区管辖;相传,古代有一叶姓高官路过这里,见其紧临运河、交通方便、环境优美,便在此修了座几十亩地大的私人花园,并派人在此管理,不断有家人前来居住。多年后便形成了村落。初称叶家花园,后来简称叶家园、叶园而沿用至今。

抗日战争时(1941年9月),冀南军区敌工部在德县城河西,建立了德石敌工队。当时叶园人积极配合德石敌工队,对德石铁路进行破袭、拆毁、砸火车等活动。

1946年6月,在解放德州城的战役中,时任村长的叶世广同志,带领全村人拆卸门板搭浮桥,并组成担架队赶赴前线抢救伤员。1948年,又积极响应晋察冀边区的号召,村民们抬钢轨、运石料,积极投入了恢复德石铁路,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建国后,1953年9月,叶园划归河北景县。

4、四里屯,它与北厂隔河相望,系今景县留智庙镇的东营、西营两个行政村。

四里屯系明·洪武五年(1376),初设德州卫时正卫中左所四屯的管辖地。其东营、西营是德州卫为保卫北厂皇家粮仓,在河西设的两个军营。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德州卫撤销时归属德州管辖,民国时为德县第四区,1953年9月划归景县。

西营是回汉族杂居且民族团结融合的村落。现该村有291户、1205人,约三分之一是回族村民。村里的清真寺(2018年3月翻建),其大殿为阿拉伯特色的圆顶建筑,色彩明亮,庄重神圣,雄健雅致。寺内南、北讲堂、水屋子等设施齐全。该寺与德州城的四个清真寺关系密切,德州城回族人所称的五居就包括该寺。

东营村系远近闻名的蔬菜之乡,种植蔬菜面积达800多亩。据民间口传,他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种蔬菜了。当时主要以食用菜为主,主要销往德州城。如今,站在运河堤上西望,大大小小的各式菜棚,一眼望不到边。每天前来村里采购蔬菜的车辆络绎不绝。

5、八里屯:它坐落在石德高速公路旁,东临京杭运河,西为进京的公路,距德城区5公里左右,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该村系明·洪武五年(1376)间,德州正卫的中左所八屯,原名为八屯,后误传为八里屯。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撤卫时,划归德州管辖。民国时属德县第四区第三乡,建国后(1953年)划归景县。

八里屯系道观、庙宇、宗教文化浓厚,且源远流长的村落,原有奶奶庙、真武观、玉皇阁、龙王庙和关帝庙等庙宇,现在村西仍有一座奶奶观,现有大殿三间,供奉着影神奶奶、送子爷爷和送子奶奶,大殿前有东西厢房和一块石碑,道观里住有道士。

可惜这些庙宇的来源、修建时间等资料丢失,现已无从考证。只有据史料记载的:德州城唐朝修的慈氏寺,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被觉能和尚拆除,用拆下的建筑材料,在这里建起了信奉密宗佛教的布拉达庙,俗称喇嘛庙。该庙建好后,觉能和尚在此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后因觉能和尚与清·乾隆朝的国泰贪污案有关,故刘墉(刘罗锅)在征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后,拆除了布拉达庙、捣毁了他作案的地下室等。

另外,在德城区的运河西还有:因是九省御路路口而得名的宋家道口村;因高大、豪华的门楼而获名的李家门楼村;因地势低洼,常有积水、稗草丛生而得名的白草洼村;因汤、纪、张、陈等人,在战乱中躲进老君堂庙里而脱险后,后他们在此发展成了村落,而被命名的老君堂村等。

在明清时期,这些村落系德州卫、德州左卫的领地;清朝末年撤卫后,它们归属德州管辖,成为德州的将陵区、绎幕区;民国时为德县的第三、四区。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它们先后划归了河北省,但从历史上它们与德州城有着割舍不断的关联,一直就是共融共存、亲如一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近邻。

注:

1、刑名:古代刑罚、刑律的名称。

2、钱粮:古代指田赋。旧时征收田赋时,既征粮食,又征银钱,故称钱粮。

3、本文资料源于:2011《德州市志》、民国二十四年《德县志》、1991《景县志》、1995《故城县志》等历史资料,以及河北省部分爱好文史研究者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马惠彬、一九四四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男、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二百万余字。并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了《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不能做最快乐的自己,但一定要做最真实的自己。时间有限,来不及去惦记心里没我的人。精力有限,来不及去迎合看不起我的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