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生活  楼市

700岁的三元里,广州城北第一大村!改造中...

  广州城北,三元里,是历史上无法抹去的地标。百余年前,荡气回肠的三元里抗英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走进三元里,战火硝烟的味道早已远去。现在的它,更像是带着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静默矗立于偌大城市的一隅。

 1

三元里有700 多年的历史。据有关考证,此村名来源于“天、地、人”这“三元”,寓意福寿绵长、人丁兴旺。 据说三元里村有56个姓氏,95%均为李姓一族。村内最负盛名的李氏大宗祠,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村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辖内古迹三元古庙是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不少宗祠、牌楼、民居等获评为广州市历史建筑;新修建的三元里历史文化展览馆,向人们诉说着三元里的革命精神。

村子对于民间特色多有传承,每年正月十八的庆元宵活动已经持续600多年;岭南特有的醒狮、洪拳、粤剧等在三元里也都有完整的文化保留。村里的街道巷子名字也多少带着些复古色彩,如仁信巷、仁礼巷、如意巷等,很有历史文化的感觉。

作为广州火车站的下一站,三元里地理位置优越。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很多从外地来广州打拼的年轻人,都会把这里当做落脚的第一站,那些或稚嫩、或远大的梦想自此处生根发芽,飞向四面八方。

近几十年,三元里周边逐渐发展起了皮具市场、化妆品市场等,时至今日,三元里的皮具、化妆品、音响已成为本地的三大铭牌。尤其是皮具市场,“世界皮具看中国,中国皮具看广州,广州皮具看三元里”,足以显示出三元里在中国皮具市场的地位。 若说广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那么三元里则算得上是广州最包容的地方。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万人在此打拼、彷徨与成长,密集的空间里藏着无数人的青春和故事。

也因此,三元里被称为“广州城北最大的城中村”。

  

2

尽管笼罩着历史古村的光环,但三元里的生活与广州其他城中村并无太大不同。作为中国最早的“城中村”,三元里曾一度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 这里流动人口众多,出租屋密集,楼挨着楼,窗户照看着窗户。街上各种小吃店、服装店、美甲店、理发店里飘荡而出的网红流行曲,混在一起,嘈杂喧嚣。村内小巷纵横交错,七拐八绕,里面昏暗、潮湿、狭窄,有些地方阳光都照不进来。各种线网“纠缠不清”,环境问题也令人堪忧。

  这里不是理想的生活地,一眼望去的人气和烟火气,究其根本是因为这里租金便宜,生活成本较低。三元里人口结构复杂,除了本地人、外来打工者和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很多歪果仁,初次来这里的人甚至会有点恍惚。

对生活在这里的大部分人来说,三元里只是一个临时的栖息地,过不了几年,就会离开去往更舒适、更好的环境生活。

总有人进来,也总有人离开。三元里,给了离乡背井的漂泊者一个不大的栖身之所,也见证着怀揣梦想的人,在这座城市里奋斗、拼搏。

这里杂乱,却很实际,也很鲜活。

  3

随着城市的发展,三元里正在一步步变好。

早在2002年,三元里就被列入广州市首批城中村改造试点。 广州城中村的改造方式主要分为全面改造和微改造两种。全面改造,顾名思义是将整条村推倒重建,改造过程中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博弈;微改造,则一般是政府行为,在保留村庄原有格局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治。

早前三元里的改造方式一直朝着全面改造方向进行,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正式启动,加上村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全面改造与文物保护存在重大冲突,故而十余年间,三元里旧村改造一波三折,规划和方案也先后编制了多轮。

近年来,政府不断对三元里村容村貌进行整饰,对产业进行规划升级。期间,原本狭窄杂乱的抗英大街被整修拓宽,变成了美食街,路面铺上平整的新石板,街边的商铺招牌焕然一新,颇具岭南风情。

村内公共环境和配套服务也有所提升,改造的同时,也留下属于三元里独特的历史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11月4日,三元里村公布最新微改造招标公告,这标志着,三元里村的更新改造方式从原先的全面改造转变成了微改造。

根据招标公告,三元里将通过重要节点空间的提升改造和游憩线路的打造,提升环境品质,消除安全隐患,充分展现三元里村整体环境形象、文化特色和创新形象。 此外,改造坚持“人文传承”原则,挖掘延续三元里村历史文化,打造完整的历史文化游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规划特色游憩线路,并对线路沿线建筑外立面、道路铺装、景观小品等方面提出提升方向和思路…… 三元俱兴时和利,三元皆备天地宽。新时期,三元里这一历史古村,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文章来源:乐居买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