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生活  楼市

广州 景福宫(广州景福宫)

广州 景福宫(广州景福宫)

 

鄙人2021版故宫套贴,连载的《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十七弹,得到了不少读者不吝赐读。其中有一些读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指出一些谬误。这次修订版二刻重发,采纳了前期读者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实了一些内容,校勘了笔误,并更新和补充了一些图片。虽然不敢说纠正了所有谬误,但应该是大部分得到了更正。详记赏明清皇宫所见的中国古代顶级宫殿建筑艺术、故宫展出的一些皇家文物收藏和清宫皇家生活痕迹,也联想到明清皇宫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不敢说以飨读者,只是希望和读者共享。谢谢。

——————————————————————————————

看完珍宝馆里的宝贝,你一定不要顺着宁寿门、皇极门原路退出去,那叫倒行逆施。你要顺潮流而动,往宁寿宫后面走。从西边走到宁寿宫后面,一定要左右看看。往左一看,西路衍祺门內那是宁寿宫花园,就是著名的乾隆花园。疫情期间不开放了,里面空间狭小,怕游客腿脚腾挪不开被病毒给附体了。趴门缝一看,里面既不是影壁也不是屏门,而是一座假山充当此任。

往右一看,东路那边的门倒是开着。可以看见宁寿宫锅炉房的烟囱。

往宁寿宫背后看,就会看见中路一座宫门,门前有一个小广场。

这是养性门,门前扶手踏跺下有一对鎏金铜狮。

原来乾隆归政以后并不是住在宁寿宫,而是要住在养性门内。前面皇极殿和宁寿宫是太上皇的前朝,前殿典仪,后殿祭神,后面这养性门内就算是太上皇的后寝了。所以,养性门也就相当于是皇宫里的乾清门。看看养性门檐柱上花哨的雀替。

养性门进去的正殿就是养性殿。

这里虽然是太上皇的后寝,但它不是仿后三宫,而是仿养心殿而造。养性殿建筑形式很神奇,它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但是开间很大,用方柱隔成了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咱们就按照面阔九间来看吧。上面是斗拱抬梁结构,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五只脊兽,四周带檐廊。它的正面接出来四间卷棚顶抱厦,明间加东西次间再加西二次间,你看,不平衡。再看下面,三尺高白石台基,正面垂带踏跺,中间有丹陛石。踏跺东侧有日晷,西侧是空的,西二次间下有垂带踏跺,东二次间下却没有,也是完全不对称。这种东西不对称也是仿养心殿的。养性殿不开放,只能隔着玻璃窗往里面看。

殿内正中是地坪,地坪上摆紫檀皇帝宝座,东西隔成了暖阁。东暖阁南是明窗净几,北是随安室,随安者取其随所遇而安之义。西暖阁北是佛堂,南窗下是书房,叫做长春书屋,所以外面檐廊下用隔板遮挡。雍正曾赐其子弘历长春居士之名。西暖阁尽间南窗下布置成养心殿里三希堂的模样,叫做墨云室。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70年),一学者官员陕西巡抚毕沅进贡给乾隆一块南唐李廷珪私制翰林风月古墨,墨云室即以此古墨为名。由此来看,这座养性殿是太上皇的日常起居之所,学个文化见个客什么的。。

《周礼》说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太上皇既然是归政后的前皇,当然就已经不是天子了,不能有五门了,只能有三门。宁寿宫区的三门是相当于午门的皇极门,就是周制雉门,只不过没有双阙;相当于太和门的宁寿门,周制应门,只不过不在这里御门听政;相当于乾清门的这座养性门,周制路门。没有了相当于天安门的阜门和相当于端门的库门。那五门三朝里说的三朝呢?宁寿门算是相当于太和门的外朝,相当于太和殿的皇极殿做为治朝之所,还有就是相当于乾清宫的养性殿做为燕朝之所。其实太上皇不是诸侯,他不在这里办公,所以三朝也就无所谓了。

养性门和养性殿之间有一圈抄手游廊,构成养性殿的第一进院子。跨过养性殿东西游廊就可以进入后面的二进院。

养性殿后身摆着一排露陈座,上面立着几件摆设,有太湖石,也有青铜器。那个青铜器不是花瓶,应该叫尊,古代盛酒的容器,后来演变成礼器。

转过身看看养性殿后面的乐寿堂,刚刚修缮完。

乐寿堂是太上皇的寝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梁结构,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五只脊兽,四周有檐廊。养性殿正脊鸱吻上没有大金链,但其后的乐寿堂鸱吻上却有。不知道是前殿的丢了:还是后殿是后装的?

乐寿堂东西游廊内墙上嵌满书法碑刻。这是乾隆临摹古人书法的帖子集,就是著名的《敬胜斋法帖》。

《敬胜斋法帖》是乾隆研习书法的集子,刻在石上安装在这里。这部法帖还曾出过皇家拓本,因为刻石和拓印都是在皇宫内完成,所以民间流传极为罕见。据说只有中国书店手中有一套全本《敬胜斋法帖》,镇店之宝,绝不出售。

乐寿堂是故宫内装修非常特殊的一座殿,清代建筑集大成者,也是乾隆的得意之作,是一定要看的大殿,没有之一。因此,必须要进殿嗟叹一番。

殿内减去了中间的四根前金柱,所以空间非常大,没有办法按老套路看。你就把中间叫做大堂好了,大堂中间摆地台,地台上是宝座。看看地台上摆放的瑞器甪端,金胎掐金丝珐琅,非常漂亮。

宝座后面中柱之间是楠木框架夹纱隔扇背屏,头顶上面是楠木刻花平棋天花,故宫里独此一处,恐怕海内也是孤例。中柱背屏以上做成了二楼,带隔扇墙,中间挂的兴和气游纸匾和楹联都是乾隆所题。

东西暖阁也做成了二层楼,为了搭架二楼,在前后金柱外又增加了几根不通天的支撑柱。这叫增、减柱法,中间减柱增大空间;两边加柱加强支撑。西暖阁二层是太上皇的卧房,有点类似明代乾清宫的皇上卧房。东西阁楼外也都是隔扇墙。

看看东暖阁一层。两座玉雕非常有名,南侧的是丹台春晓,取意自元代陆广的《丹台春晓图》,原画现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陆广是《富春山居图》作者、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传人,其画颇具黄公望风韵。另一座玉雕是秋山行旅,取意自北宋郭熙的《秋山行旅图》。原作已佚,清宫收有元代唐棣仿本,现存台北故宫。郭熙作画无师自通,后受北宋三大家之李成画风影响,擅山水寒林。

看看西暖阁一层,一面墙的多宝阁书架,室内摆放着一座青玉云龙玉瓮。

这是皇宫内著名的乐寿堂二件大玉雕之一,虽然没有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大,但其精美程度绝对和那大玉海有一拼。这座青玉云龙玉瓮作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用六块玉石做成,有五千多斤重。瓮身上是九龙戏珠于海浪白云间,瓮内刻有乾隆所作《玉瓮记》,其中一上来就提到了元代的渎山大玉海,并说和阗玉瓮昨琢成,质文较此都倍赢。

正厅大堂后面还有一个后厅。

从后面一看,原来二层是东西阁楼之间的一个过道。中间过道下做了一个神龛,里面设了一个宝座。后厅中间摆着一座玉雕,叫做大禹治水,是乐寿堂两件大玉雕之二,国宝之一。

这座玉山也是来自昆仑石的新疆和田青玉制作,五千多公斤重,作于乾隆五十二年,由扬州玉石匠花了七年多时间制作。此玉山取意自一幅宋代无名氏《大禹治水图》画轴,原画现在台北故宫。这块玉石从新疆运进北京,再运到扬州雕刻后运回皇宫。走近看看。

制作《大禹治水》玉山劳民伤财无数,乾隆良心发现,从此禁止制作这样的玉山。

乐寿堂里都是夹纱隔扇墙,格芯里都是字画。看看这个。

盛业铭汾鼎,昌期应洛书。愿陪歌赋末,留比蜀相如。这是唐代开元年间文豪宰相苏頲(念挺)《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节选,苏頲给唐玄宗唱赞歌的酸诗。落款的高赓恩是光绪年间的正二品资政大夫,很文的一个人。这肯定是慈禧修缮乐寿堂时贴上去的。我没见过洛书,倒是在山西宁武县汾河源头见过一只新铭的汾鼎。

乐寿堂后面摆放的倒是有鼎,不是汾鼎,是乾隆伪造的青铜盖鼎。

这座乐寿堂乾隆就来过一次,就是竣工时来走了一圈。慈禧在宁寿宫办了六十大寿,之后居然就在后面的这座乐寿堂住了好多年,不仅每天晚上爬到西暖阁二层去睡觉,还每天早上下楼去前殿养性殿东暖阁吃早点,你说她累不累?乾隆当年都不敢这么每天上下楼折腾。住了些年之后,慈禧膝盖、坐骨神经都严重磨损,她终于知道为什么乾隆当年盖了这么高级的楼子自己不来住。最后,慈禧把西苑仪銮殿改造成自己的养老院,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搬那儿住去了,就是现在中南海怀仁堂。

从乐寿堂后门出去,北面是颐和轩。

颐和轩面阔七间,进深二间,但是前后有檐廊,而且前后出抱厦,所以也不显得太单薄。斗拱抬梁结构,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五只脊兽。前抱厦有月台直通乐寿堂后门,抱厦两侧有一对露陈台,东侧是日晷,西侧是空格。你看那抱厦前檐柱,居然是石柱。

颐和轩内明间加东西次间是大堂,中间设楠木地坪宝座,楠木隔扇夹纱龟背纹背屏。这个背屏现在换成了玻璃,在后窗还可以看见当年夹纱的效果,故宫修葺时很精心。金砖墁地,素白海墁天花,上面安装的有火灾报警探头,既有感温的还有感烟的。坐在这个宝座上,抬头就可以看见前面乐寿堂的大禹治水玉山。乾隆当年在背屏上下其手,写有匾曰太和充满,两边有联曰:景欣孚甲含胎际,春在人心物性间。这是说老乾退休以后坐在这里一团和气,殿外有春风习习,殿内有春心荡漾。东暖阁隔板墙上刻着乾隆的《西师》诗,还带自己批的,叫弘批。《西师》记述的是准噶尔平叛,属于王婆卖瓜诗。西暖阁隔板墙上是他的《开惑论》,也带弘批。这是一篇乾隆关于平定新疆叛乱的策论。

东西两墙,一文一诗,都是当年西征的文章。老乾是把开疆扩土作为自己执政的最大功绩,想着退休后还在这里蓦然回首、嫣然一笑,其实他忘了中国那句老话好汉不提当年勇。乾隆除了在宫里自卖自夸,还在避暑山庄外八庙和颐和园立碑,夸赞自己开疆扩土、巩固边防、建立健全新边疆的丰功伟绩。

颐和轩名称出自《周易》颐卦,舍尔灵龟,观我朵颐。轩内到处都是龟背纹,显长寿;颐和就是颐养,比咱们现在老说养生有文化多了。老乾每天来这里喝药养生,就是枸杞泡的那个药汤。

进了养性门,日常起居的养性殿中规中矩,晚上睡觉的乐寿堂是新奇的建筑结构,到每日养生的颐和轩这里内装修又有变化。这种建筑上的变化脱去了皇宫威严阴森的气氛,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情调,说明这里是后宫,不是执政之所。这三殿形式和装修的变化也是中国古建节奏感最佳呈现,有别于园林置景的山水楼台节奏。皇宫里有很多像养性门内这样的三进院,都是前殿起居,中殿寝宫和后殿便殿。南三所、北五所、重华宫都是这样的三进院,现在都不开放。现在还能看到的慈宁宫也是这样的三进院,但是后殿不开。所以,宁寿宫养性门内就是游客在故宫能看到的唯一三进院,而且是最大规模的三进院。

颐和轩两边有碑刻游廊连接乐寿堂,再连接到前面的养性殿。颐和轩的后门有一座穿廊。

月亮门上的纸匾挹明月背后还有一块引清风,都是乾隆手笔。《日下旧闻考》里说此处有这两块匾,但当年修复颐和轩北厅时并无。后来是从书画库里翻到了无框的匾纸,重新裱糊加框后挂在了这里。

穿廊北端墙上画着《妻妾弄崽图》。

生存法则:求人不如求己,靠谁不如靠己,与其放下脸面,讨好别人,不如努力改变,活好自己。当你成功了,就无惧风雨;当你强大了,就不怕人欺。

穿廊北端原来是通往后面景祺阁的,后来被用这面石膏板隔断给墙上了。那块静聴匾是景祺阁里西次间小戏台的,被挪用到这里了。匾下的《妻妾弄崽图》是从乾隆花园玉粹轩挪过来的,老乾逛花园就可以看到妻妾满屋笑、子女遍地走的景色。画中有一副乾隆御对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故宫前院长单霁翔先生曾用此联做2019年故宫过大年活动的口号。

隔断墙左右有两小门,通往东西小院。东边门内那个小院是景福宫西小院,院里有著名的文峰石。现在不开放,憾不能观。

西边的门出去也是一座小院,站在院子里可以看见后面也不开放的景祺阁,这就是中路的最北端了,它就相当于是宁寿宫的后罩楼。由此来说,景祺阁和颐和轩按道理应该是算在一个院子里的。

只能看看景祺阁的大概。外观二层楼阁,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一层四周有檐廊,二层一圈平座栏杆,这里是一个暗层。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五只脊兽。一层明间开门,连接刚才穿廊的隔断墙那里。可以看见景祺阁外有一圈围廊,也是和颐和轩穿廊相通的。院内有酸菜缸,还有渍酸菜时扔烂菜叶的垃圾箱。

前面说养性门外西侧的宁寿宫花园门不开,可是不要紧,从景祺阁西小院可以走进西路宁寿宫花园,窃观乾隆花园之景。乾隆花园是一个由南到北的小窄条,前后一共有四进院落,我们在这儿能看见的是第四进院子。这一进院子的正殿是符望阁。

符望,符合愿望也。符望阁是一座五开间方阁,外观也是上下二层,二层有一圈平座,其下有一圈围脊,平座和围脊之间有斗拱支撑,说明这里和景祺阁一样是一个暗层。上面是黄色琉璃瓦蓝剪边单檐四角攒尖顶,琉璃球上坐鎏金覆钵脊刹。一层有一圈檐廊,方檐柱,檐柱之间上面是枋替,下面是坐凳楣子,不对称。符望阁里是用隔扇分割的很多小屋,之间的通道十分复杂,被人叫做迷楼。传说乾隆年间曾在这里赏王公大臣吃饭,一人坐一个小屋里,老乾坐在楼上。一喊上菜,就有太监小二们端着盘子去各屋送饭。这些吃客根本看不见老乾,那也要立即扑通跪地上喊一句谢主隆恩。老乾会偷偷溜下楼在暗道看大臣们的吃相,要是有吃相不好的,他在门外一咳嗽,那大臣就吓得把鱼刺或鸡骨头卡嗓子眼里。所以吃老乾的饭还是挺悬的一件事。

符望阁的北面是从未开放过的倦勤斋。

倦勤斋建筑格局不合常规,从正面看,它是面阔五间,明间开门。再看上面,是绿色琉璃瓦黄剪边卷棚硬山顶。仔细一看,不对呀,这屋顶下不止这边五间,西边还有呐。原来东边这是五间,西边还有四间,就是面阔九间呗。东边这五间和符望阁加东西游廊构成一个院子,西边四间是另外一个小院。倦勤就是厌倦勤政的意思,老乾因老而难理政后就想退休来这里躲清闲。倦勤斋东面是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屋内用夹纱隔扇分成了好几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或床或炕。老乾计划每天夜里一更在101房间睡下,二更由太监和宫女抬到102房间接着睡,以此类推。其实老乾并没有真正睡过倦勤斋。据说每个房间都有好看的内檐,隔扇上夹的纱还是双面绣花,内装修是世上唯一,最高档次,乾隆时期装修最高水平。为了防止游客中有装修公司设计师混入其间,偷学了乾隆装饰大法,大修之后故宫仍不开放倦勤斋。

倦勤斋西四间也是海墁天花,上面据说是乾隆御用画家郎世宁伙同高徒画的竹架藤萝,三面墙上也是郎世宁画的楼台亭阁、鹤飞燕舞,都是整面的通景画,这肯定是郎世宁把意大利宫殿文艺复兴壁画和天顶画借鉴过来的。这里是乾隆的小戏台,听非常私密的小戏。小戏台上的勾栏都是金丝楠木雕刻的高仿竹子,皇宫形胜,不吝奢华。这西四间更不让游人看啦。倦勤斋自乾隆建成后就没有认真修葺,直到2002年,故宫组织了一次非比寻常的倦勤斋大修。说它非比寻常,就是因为西四间内的那些通景画。这些画不是画在宣纸上的,而是画在蚕丝布上,因此才能挺过来二百多年。修复倦勤斋通景画的过程被故宫拍了一部纪录片,你要是感兴趣,可以在《故宫100》中看到。倦勤斋壁画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室内西式壁画了,中式壁画还有更早的。

倦勤斋是乾隆花园往北最后面一座建筑,过了符望阁进入倦勤斋东五间,这里是老乾灵活就寝之居所。老乾起床之后可以走到西四间去听戏,或者自己上台暗唱一曲。之后,他就从西四间出来回头往南走。这里是由游廊和东五间隔开的,里面有一面弧形短墙,墙上朝东开了一座八角门,门上额匾写着暎寒碧。

暎就是映,寒碧就是寒冷的碧空,高冷。暎寒碧意境取自陆游《东湖新竹》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陆游说的东湖是绍兴东湖,竹多。因此,老乾在暎寒碧门内小院里背靠宫墙就盖了一座小楼,取名竹香馆。倦勤斋西四间的窗棂也都漆成绿色,仿竹。竹香馆是一座面阔三小间的二层小楼,两侧还有耳房,应该叫耳楼。耳楼二层有看上去只够老乾侧身过去的爬山廊,非常局促。竹香馆里没有陆游说的涟漪,就在房前安放了几块来自洞庭湖的太湖石,一到雨季就千孔冒白烟,好像陆游会出现,挺吓人的。

竹香馆爬山廊往北通向倦勤斋,往南则通向前面提到的玉粹轩。

玉粹轩是一处非常精致的所在,谁都喜欢。它坐西朝东,坐在三尺高白石须弥座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面有檐廊。檐柱之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楣子。上面是斗拱抬梁结构,黄色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明间开门,门前有青石月台直通东边的符望阁,月台有汉白玉扶手栏杆,南北有汉白玉扶手踏跺。玉粹轩南端就是乾隆花园第四进院子的院墙,游人的目光现在就到此为止了。

刚才我们在养性门外见乾隆花园南面的大门不开,但是它东面的小门是开着的。从养性门东侧小门出去一看,好家伙,东路这里还有楼呐!

这座楼的东边楼下有一处游人救急之所,救什么急?当然是内急。逛过救急所出来,不急了,就抬头观看此楼。这楼真是一座好楼,可是为什么没挂门匾?突然明白了,这是楼的后背呀,它的前脸儿在北边呐。一边从西侧绕过去看前脸,一边想着这个坐南朝北的楼肯定不是给皇上预备的,皇上从来都是坐北朝南的。绕过去一看,果然不谬,这是畅音阁,就是戏楼。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盖畅音阁的时候,并没有上面背后的那座楼,那是乾隆的孙子在道光年间盖的,叫做扮戏楼,就是化妆间呗。畅音阁是三层楼阁,上面是绿色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下面两层腰檐都是黄色琉璃瓦。上层七只脊兽,中层五只,下层三只。这种楼台在古时候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崇台延阁。另外,你看那四角的屋脊,是不是有点上翘的?这个结构当时也叫翘角重檐三层。这是样式雷的设计,样式雷家族来自江西,把持清代宫廷建筑设计二百年。江西的赣派建筑传承于徽派,有翘角屋脊和马头墙。畅音阁是故宫内罕见的带有翘角戗脊建筑,样式雷家族痕迹。畅音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下层戏台进深二间,中层一间,上层没有。上层叫做福台,中层禄台,下层寿台,福禄寿俱全。戏台中间有天井,直通三层,有卷扬机可以吊着天兵天将从上层下来打妖怪,还可以把成仙的老道从下层吊到天上去。下层的中间对着天井的地方还有一个地井,里面有真的水井。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开地井盖往外喷水。菩萨也可以坐在莲花上从地井里升上来发功。

上层檐下挂着畅音阁匾,畅音就是音畅,声音通畅无遮无挡。在畅音阁唱戏的功力要求是挺高的,不像在戏院里有聚音作用。二层檐下挂着导和怡泰匾,就是让人心情愉悦的意思。三层檐下挂着壶天宣豫,壶天就是壶中天,仙境。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喝了壶中物便如入仙境。豫就是娱乐、快乐。就是说这一层的娱乐演出如同仙境呗。这几块匾上的字看上去都是慈禧所题,应该是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为慈禧六十大寿修缮时所书。

清代没有电影、没有芭蕾,清代的卡拉也不OK,他们那时候的娱乐活动就是看戏。一到过年过节就看戏。皇宫里还有几处小型戏台,包括符望阁那里的如亭。畅音阁是皇宫里最大的戏台,适合演出大型歌舞剧,有神仙打架的那种。乾隆给崇庆太后过生日建了颐和园,他在颐和园听鹂馆里也盖了一座戏楼。那座戏楼是坐北朝南的,因为乾隆要上台给他妈唱一出。慈禧重修时,改成了坐南朝北。而且,慈禧在颐和园里模仿宫里的畅音阁也盖了一座三层戏楼,你们肯定都去看过,就是那个德和园,俗称大戏楼,单收票。

名角们在畅音阁上按着台本辗转腾挪嘶声呐喊毕,便站到每层前檐下,能站满三层。这叫谢幕,也叫讨赏。看戏的皇上就会喊来太监,往楼上扔糖球,这叫打赏。对了,皇上在哪里看戏?皇上的包厢在哪儿?喏,在这儿。

这是阅是楼。楼下蹲着几位摄影学者,他们在等着中午十二点拍戏楼。我上面那张戏楼顶上的太阳不在楼顶正中间,他们拍出来的肯定是在正中间。这是摄影师和摄影学者拍照的区别。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的就是一片大海;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幸福,我送你的就是整条银河! 早安

阅是楼也是乾隆所建,但最后的修缮是在同治年间。三尺高台基上的二层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下有前檐廊,正面垂带踏跺,东西有围廊。上面是斗拱抬梁结构,黄色琉璃瓦带绿剪边的卷棚歇山顶,五只脊兽。围脊贴黄绿如意纹琉璃砖,二层檐廊檐柱之间上面是倒挂楣子,下面是寻杖栏杆。乾隆照此模样在颐和园里也办了一座楼,就是昆明湖东岸的佳夕楼,站在佳夕楼观日落玉泉山,那景色真是不可一世。

皇上皇后,贵妃娘娘,还有子孙满堂都可以挤在这座楼里看大戏,有太监宫女在两边耳房里烧水沏茶烙饼烤白薯,随时供应皇族吃喝。奉陪的大臣们进不了楼,只能在台下池座和两边围廊里跺脚喊好,围廊里给他们准备了桌椅板凳,台下届时会摆满长凳。

皇上来时,自己坐在明间的宝座上,把执扇的两名宫女留在门外。

皇上坐稳之后,太监上好茶,宫女打开靠扇,大戏的开场锣鼓就可以齐德龙东强地敲打起来了。皇上一旦在楼内喊好或者拍手,两宫女就合扇,就是两把靠扇比划成一个叉,外面众臣就要随之喊好拍手跺脚。这是在宫里看戏。慈禧在颐和园大戏楼看戏不这样,颐和园大戏楼的看台是单层的颐乐殿。慈禧带着女眷们在颐乐殿看戏,男宾们在两侧的围廊里(包括那个倒霉的光绪),臣子们在台下池座。

阅是楼再往北是庆寿堂。庆寿堂是一座四进院落,庭院深深,不见章台。院门是一座垂花门。

庆寿堂被乾隆盖好后可能也是在竣工验收的时候来过一次,后来在嘉庆年间修缮过一次,不知道给谁住了一段时间。光绪十七年再次维修,慈禧六十大寿后住进了乐寿堂。慈禧有时会把她的妹妹接进宫里住几天,这个妹妹就是光绪帝的亲娘,醇亲王的亲老婆。接进宫干嘛?当然是过年过节陪着慈禧看戏、喝酒、剥虾、吃肉等等。这座庆寿堂前院就是畅音阁,看戏到多晚都没问题,一跰腿就到宿舍了。除了自己的妹妹,慈禧还把亲戚家的闺女接来宫里玩儿,都住在这座庆寿堂里,包括恭亲王奕訢家的闺女荣寿公主,还有庆亲王奕劻家的四格格。庆寿堂现在锁着门不让进。

庆寿堂院子北墙上有一座琉璃随墙门,进去之后是景福宫。

景福宫是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所建,就是前面说的康熙盖了给嫡母仁宪皇太后住的。乾隆盖太上皇养老院的时候,重建了这座景福宫,光绪十七年又有修葺。

景福宫的建筑形式在宁寿宫区是非常高档的。据官方介绍说,它是一座面阔五间方殿,下面是汉白玉须弥座,殿前是宽大的月台。类似于乐寿堂,景福宫的建筑形式也有特殊的地方,这次是在外面。它的屋顶是三重卷棚歇山顶,也叫做元宝顶,皇宫内独此一处。另外,它四周一圈檐廊的檐柱柱础是带莲花浮雕的,不像其它地方都是素面的。乾隆建这座景福宫是想着将来归政后在这里宴宾客,也就是做国宴大厅的。

景福宫后紧挨着是一座二层楼,有点后罩楼或者靠山殿的意思。这是梵华楼,就这个梵字,说明它是一座佛堂。这是一座格鲁派显密兼修的六品佛楼,又叫妙吉祥大宝楼。梵华楼一层面阔七间,中间是明间。明间下层是一座北京圣安寺迁来的明代铜鎏金旃檀佛像,旃檀佛像是释迦穆尼在世时的雕像,世上第一座佛像,旃檀木雕刻,身上有水波纹。上层供奉金漆木雕格鲁派宗师宗喀巴。其它六间代表六品。每间里面有一座佛塔,佛塔之上有天窗通上层。楼下是供奉的护法,楼上供奉主尊,上下合为一品佛楼。六品是藏传佛教显宗一部加密宗四部,其中密宗无上瑜伽部分为父母二部,一共六部。故宫内有四座这样的六品佛楼,建福宫慧曜楼毁于1923年那场大火;雨花阁后的淡远楼也毁于建福宫大火;还有一座是慈宁宫花园正殿咸若馆的东配殿宝相楼。那两座已经烧毁的就不说了,宝相楼里的佛像和唐卡大量流出皇宫而丢失,只有宁寿宫里这座梵华楼里的陈设是完整的,也是目前世上最完整的六品佛楼了。除了皇宫,承德避暑山庄还有四座六品佛楼,里面的佛像唐卡也都丢失了。

景福宫院子有一圈围廊,相当于是抄手游廊。它的正门不是前面庆寿堂北墙上的随墙门,而是西廊上的垂花门,就是景福门。景福门外有一所小院,里面是著名的文峰石,被乾隆题了一首《文峰诗》。这不是出自洞庭湖花石纲的艮岳石,而是来自北京西山。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得此石立于此处,并拽诗记之,其中又提到执政六十年便退。老乾执政限于六十年是有原因的,他当年曾令钦天监专家测算过天文,结果说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正月初一会有天狗吞日,正月十五又会有天狗吞月。正月一来,天狗便把日月都吞走化粪,对老乾执政颇为不利,他便要在天狗尚未吞月之前撂挑子,把皇位名义上禅让给十五子颙琰,自己当太上皇训政。中国有史记载的禅位第一次应该是尧禅位于舜,清乾隆禅位于嘉庆应该是最后一次。上古的禅位是一种自觉,后来的禅位多是被逼无奈,但乾隆禅位于嘉庆还是自觉的,尧帝开了个好头,乾隆结了个好尾。

由这块文峰石向北,又有一座小楼,这是佛日楼。这还是一座佛堂,梵华楼里供的是藏传佛教佛像,这座佛日楼里供的是密宗佛像,那就是五方佛呗。

由这块文峰石向西,是刚才走宁寿宫区中路在颐和轩后面看见的景祺阁。上面这些宫楼阁院都不开放,在墙外跳脚也看不见里面,我上面这些文字都是记录的道听途说。

前述这些建筑里,最有名的是景福宫。景福一词出于诗经,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洪福齐天的意思。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那是相当有才,常写诗词惊到他爸。曹植有五首《鼙(念皮)舞歌》,其中第四首最后有圣皇长寿考,景福常来仪一句。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丕那是相当有种,他抢走了汉献帝的龙椅和二个女儿,自己当上了魏文帝。他还把龙椅传给了儿子曹叡(念瑞),让曹叡做了魏明帝。魏明帝要从洛阳东巡去许昌,他不肯住许昌的酒店,就雇人在许昌盖了一座行宫,内有殿名景福殿,借用了他叔叔曹植景福常来仪的良好愿望。曹操收养的儿子何晏(念艳)还为此殿写了一首《景福殿赋》,浮华辞藻遍布其中。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叫景福的宫殿,康熙也是借用诗经意境把这座殿叫做景福,希望仁宪太后住在里面享福。仁宪太后寿至七十四岁,确实是享了不少福,当顺治帝皇后时不得宠爱不算。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乾隆的昙花阁时,也用了诗经意境,重建了一座景福阁。明代洪武年间,藩属国朝鲜李氏王朝太祖叫李成桂,他按照明朝藩属国三门三朝的规制在汉城修建王宫,他也借用了诗经意境把它叫做景福宫,王宫大门叫做光化门。据说现在韩国把那座大门当作国门,常有旅长带着旅团去那里参观。当时的朝鲜使用汉字作为文字,所以汉城、景福宫、光化门都是汉字的,它的文化也是汉文化。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世宗李祹(念陶),才组织专家学者编了一套朝鲜文字,世宗大王发布新文字的圣旨也是用汉字书写的。你看朝鲜的皇上也像中国一样,第一位称作祖,第二位往后都叫宗。不过,现在的韩国人已经忘本了,他们的新人都不认识汉字了,也就完全不懂自己的历史了,也根本不认识祖宗了。按照没有文字便没有历史的真理,韩国的历史应该是从世宗大王发布新字的《训民正音》开始算,那是李氏王朝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你看,它是按照明朝的纪年法的,当时在位的明皇是明英宗朱祁镇。

既然上面这些都不开放,你看完阅是楼就只好又回到中路,顺着游廊往后面走。走到景祺阁往西拐过去,有一个小门。进去小门就是那悲惨的珍妃井。

珍妃也是大家闺秀,从小随着伯父在广州长大,思想开明、行为前卫、作风硬朗。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9年),十三岁的珍妃和十五岁的姐姐瑾妃入选凤藻宫,初即封珍嫔、瑾嫔。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大赦天下,宫人加恩,珍瑾二嫔晋封珍瑾二妃。珍妃住进东六宫的景仁宫,瑾妃住进其后胡同里的永和宫。据胡人思敬《国闻备乘》述,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光绪二十四年,清德宗光绪帝谋划戊戌变法,想复兴大清盛世,珍妃尝助之。变法百日便遭慈禧碾压,光绪帝被禁于西苑瀛台。珍妃因参与变法获罪,被施杖刑,禁于北五所。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兵临京城,慈禧带着家眷们准备卷包出逃。此时珍妃是被贬之人,慈禧不肯带其共逃,便让人将珍妃投入上面这口井而亡。慈禧回京后下令将珍妃从井中捞出,葬于京西宫女坟地,追封皇贵妃。光绪帝的隆裕皇后死后,瑾妃将珍妃移葬光绪帝崇陵的妃园寝,并在珍妃井南侧小屋设灵堂供珍妃牌位。就是下面这个怀远堂。

民国年间,溥仪他爸、原摄政王醇亲王载沣曾以太监不能触碰玉体一说,咬定珍妃是殉节投井,而非慈禧所为。后来各种相关人物纷纷实话实说,最终学界相信珍妃确实是被慈禧令人将其裹毡投井而亡。载沣只不过是在为他姨妈慈禧遮掩,好像他姨妈没干这种缺德事似的。珍妃井小院的东墙外是景祺阁后小院,也不开放。

看完珍妃井,往后走出小小的贞顺门,就算是出了宁寿宫区。

这太上皇归隐处乾隆自己没有住过,却被六十岁的慈禧住了进来。慈禧住在这里时,号称是已经归政于光绪,实际上还不停地干政。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清德宗载湉发布《明定国是诏》,实行戊戌变法。变法百日内,光绪帝连连出诏,大刀阔斧砍向旧制,慈禧亦受触。百日后,传说慈禧接袁世凯密报,突然在一个月黑风高夜从颐和园偷偷回到皇宫,从养心殿揪出光绪破口大骂一顿,然后给他关进西苑瀛台。其实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和袁世凯告密无关,也和荣禄紧急回京报告无关,根本没有月黑风高夜一说。实际情况是慈禧早二天就已经回宫,还告诉光绪说过二天还去颐和园,用以麻痹光绪。结果这天一大清早,光绪帝在中和殿审看第二天要去社稷坛念的祭文。审完稿出来就被侍卫和太监将其引去宁寿宫乐寿堂,说是太后请他吃早茶。谁知慈禧见他进来便就严厉斥责他一通,说是我本已经允许你搞变法,哪想你搞得这么激进。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还是我来训政吧。随后软禁了光绪,关押了珍妃,还抓走了光绪的党羽砍头,即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后的戊戌政变。慈禧训斥光绪时提到朝中亲贵重臣,皆请予训政,说明慈禧有自己的党羽上过劝进表。此后,慈禧虽然放出了光绪,还把他的那些变法徐徐推之,但大清已入膏肓之疾是无论补药泻药都无药可治了。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慈禧提出君主立宪制动议,还制定了十年的路线图,终未果。四年后,大清倒台,支持慈禧君主立宪制的蒙古贵族宪制派没有争过辛亥革命真刀真枪的共和派,隆裕太后替溥仪颁发了退位诏书。

(未完待续)

我看过最虐心的小说就是我和你的聊天记录,我看过最惹人泪的画面是我流泪时你得背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