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生活  男女

喜迎二十大丨教育赋能让每个女性享有追梦的权利

喜迎二十大丨教育赋能让每个女性享有追梦的权利

  今年初血橙丰收,重庆万州沙河街道孙家村的女孩巧巧却犯了愁,犹豫是否退学帮相依为命的奶奶卖血橙。了解到情况后,“春蕾陪伴”重庆执行团队将巧巧纳入春蕾受助对象,并号召爱心人士助其卖出血橙1000多斤。10年来,“春蕾计划”资助的困境女童达到176万人,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促进妇女和女童教育与减贫生动鲜活的“中国经验”。

  “我们要采取措施确保所有女童上得起学和安全上学。”2015年9月27日,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国家主席习庄严宣告。

  党的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妇女教育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优先领域,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如今,我国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比重过半,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得以真正保障,妇女受教育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为努力实现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7%,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

  ——2021年,小学净入学率超过99%,初中毛入学率超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4%;

  ——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

  “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也为广大女童、妇女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资源,女童、妇女受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性别平等在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均得以实现:

  ——小学学龄女童基本实现应上尽上,净入学率自2015年开始连续6年保持在99.9%以上,与男童基本持平;

  ——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在校女生1950.4万人,占比46.9%;普通高中在校女生数量连续6年超半数;

  ——2020年,全国文盲群体性别差距由2010年的女性比男性高4.1个百分点缩小为高2.8个百分点;

  ——2020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性别差距由2010年的女性比男性少0.8年缩小为少0.6年。

  “正是党和国家持续重视女童教育,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才有了妇女教育的巨大成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这样评价。

  教育不仅是妇女平等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妇女发展的基石。来自那曲的女孩旦增益西通过努力,被杭州师范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录取,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山凤凰筑梦计划”项目资助下,家境贫寒的她最终如愿走进校园。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以来,贫困和残疾女大学生获得多渠道、多形式的资助,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水平得到有力保障。2020年,普通本专科、研究生、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分别为51%、50.9%、58%,女性教育优势进一步凸显。

  看到中国已在教育领域基本消除两性差距,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努卡女士曾在访华时高度赞扬,“中国在保障女性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杰出的男性,更不乏智慧能干的女性,我们要相互尊重,共同进步……”2021年10月20日,安徽淮北市西园中学,一堂以《性别尊重,你我同行》为主题的观摩课,让性别平等观念直观地融入孩子们的内心。

  随着“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等目标被写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十年来,这样的性别平等教育场景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愈加普遍。

  为有效拓展性别平等的推进路径,自2014年起,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通过组织编写《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手册(试行)》,召开“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启动暨培训会”等方式,在中小学校探索将性别平等理念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性别平等教育全面走进中小学,教师学好悟透性别平等理论是第一步。近年来,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多次举办全国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培训班、教育工作者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班等,让一批又一批具备性别平等理念的骨干教师深入校园,播撒性别平等的种子。

  ——2014年,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学校平等对待每名学生,在教材封面设计、插图安排和内容选择等方面充分考虑性别因素,消除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

  ——2017年,江苏南京市政府公布《南京市“十三五”妇女发展规划》,将性别平等首次写进教材;

  ——2020年,山东省妇联、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发布百期“性别平等有声教材”,以讲故事的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教育部门还通过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课标修订及三科教材统编、统审、统用等方式,展现中国女性的良好形象,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观念。

  加强女性学理论研究,普及女性学课程,推动女性学学科建设,也是深化社会性别教育、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目前,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女性学专门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

  各级党校、干校也将性别平等相关内容纳入教学,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专题课、宣传培训等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性别平等课在更大范围内开讲。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性别平等教育多层次、多方面的展开,为新时代推进性别平等融入学校教学内容和文化建设,加强干部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发展基础。”西安交通大学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金沙曼说。

  “发展面向妇女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的变化”。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指出。

  2021年6月,创办十年、面向贫困家庭女孩的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广西扶贫巾帼励志班”正式更名,成为秉承文秀精神的“广西文秀巾帼励志班”,进一步激励生于逆境的女孩成长为掌握技能、品德优良、服务乡村振兴的优秀巾帼职业技能人才。

  进入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成为广大女性大展身手的强劲助力。我国不断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政策,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助学政策体系,实施高职扩招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妇女接受职业教育规模,构建女性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妇女接受职业教育的水平逐步提高。

  备战一年零四个月,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时装技术项目选手胡萍身披国旗站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成为大赛唯一一名获金牌的女选手;

  用实力粉碎质疑,广东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古慧晶在汽修大赛上一举夺金,被网友称为“汽修宝藏女孩”;

  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在“妇女与教育”中增设“促进女性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女性接受终身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新目标。

  “新妇纲致力于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大背景下,努力实现让每个女性都能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国民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终身教育的目标,必将进一步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姜秀花说。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必将会有更多女性因教育而受益,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能与智慧。

  2022年12月21日,航拍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海子村油菜种植基地和海子湖泊,绿意盎然美丽如画。

  2022年12月20日,“终身不拟作忙人——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作品展”在江苏省苏州博物馆启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傅抱石的绘画作品46件,常用印章10余方。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2月19日。

  2022年12月18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闫庄镇大北林村,莒县过门笺传承人在凿刻传统过门笺,迎接新年的到来。

  2022年12月17日,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鱼尾洲湿地公园水杉进入最佳观赏期,成片水杉树叶由绿变红,色彩斑斓,与城市构成一幅和谐生态画卷。

  2022年12月15日,冬日暖阳下的江苏苏州古城与环城河畔景观。俯瞰古城、街坊,“一桥一路”,窥探出当年姑苏城的“小桥,流水人家”,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独特风韵。

  北方的冬天,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小草也黄了。但大自然又给了我们另一番美的景象,雪花飘飘洒洒,染白了大地,瑞雪绚丽多姿,既温情又浪漫。身处此情此景之中,全无了冬日的凛冽。

  2022年12月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CIODC)暨“一带一路”器官捐献与移植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

  2022年12月5日,上万只红头潜鸭、骨顶鸡等鸭科类鸟类来到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越冬,场面十分壮观。

  由于近期山区极端天气频发,当日下午16时许,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伊车嘎善边境派出所特阿克苏边境警务站接到牧民李某求助称,在牧区开车返回家的途中,不慎将车辆陷入一米多的积雪中。

  2022年12月4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冷泉镇出现壮观的云海。壮丽的云海在阳光照射下云腾雾涌,变化万千,山峦时隐时现,把村庄装扮得如蓬莱仙境。

  2022年12月2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黑峪水库色彩斑斓,青山、绿水、村庄、田园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冬日画卷。

  翠绿的荷叶丛中,伫立着朵朵娇艳的荷花,盛放的花朵像披着轻纱的仙女,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也送来缕缕清香。

  2022年11月30日,安徽省黄山风景区迎来入冬首场降雪,一派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宛如仙境。

  在12月4日第九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合肥军事法院到合肥支队开展宪法进军营活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法律咨询、宪法知识宣讲等活动,引导广大官兵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强化官兵依法履职、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