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生活  网事

新华社、新华网点赞新区数字经济!

新华社、新华网点赞新区数字经济!

  数字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助力提质增效;一键协同,智慧供应链实现物料自动调配;企业上云,智能调度系统协调优化排产……面对新一代产业变革,江西抢抓机遇,将丰富的工业场景资源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赣鄱大地正悄然发生“数字蝶变”。

  走进位于南昌县的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安装机床。“我们采用MES系统对车间进行控制,今年7月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不再需要人工在车间里守着了。”佳时特项目经理应维佳介绍。

  这样的“智慧工厂”,是江西推进产业数字化的一个缩影。目前,江西致力于发展“5G+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设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数字工厂。

  近日,瑞昌市华瑞(中国)缝纫线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正在生产线上赶制订单。公司新生产线实现生产全流程的工序连续化、生产自动化、技术控制智能化,生产效率全面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得益于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有力对冲了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企业发展逆势上扬。”华瑞(中国)缝纫线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面对部分原材料价格连年上涨的压力,江西不少企业加速迈出数字化步伐,以推动精益生产实现降成本、提效益。

  金虎集团是樟树市首家“5G+智能工厂”“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已实现生产数据、管理数据、供应链数据的互通、集成和分析,月产能提升到1.8万件,产品合格率提升5%,原材料损耗率下降6%。

  过去,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只是可早可晚、可有可无的备选项,现在成了必须要做、早做早受益的必选项。就连一些“靠手艺吃饭”的传统产业,也逐步向数字化转型。

  “去年,我们投资1000万元实施‘技改升级优化项目’,引进12套萨维奥自动络筒机,人工工序全部转由传送带和反复式机械臂完成。”江西德鑫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落户德安县后,加紧“智慧车间”的建设步伐。“我们还计划引进日本村田涡流纺纱机24台(套),打造涡流纺纱智慧车间,届时用工将更少,产量却更大。”

  上高县出台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奖补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奖补资金,推动工业企业向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全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玉山县每年对获批为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和2万元的扶持,2021年全县新增深度上云企业29家,规上企业全部上云。

  对于攻克数字经济类“卡脖子”难题的项目,铜鼓县给予研发投入5%的资金补助,通过“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的企业兑现奖励资金691.65万元。

  依托数字化,带来的变化不止于企业内部:在贯通企业内部数据的同时,更可联通产业上下游两端,有力提升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水平。

  在高安市行者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里,一面硕大的中国地图显示屏上,密密麻麻闪烁着“赣”牌运输货车的行驶定位。通过这块屏幕,有物流需求的企业和货车司机可实现精准对接,打破了以往“货等人”的交易机制。

  近年来,高安市引进一批具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国内知名物流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现代物流”技术,上线大数据协同平台,有效带动本地物流企业加快迈向数字化,实现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发展。

  今年以来,像高安市物流产业这样,由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链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情况多了起来。“通过加强产业链数据共享,提高上下游企业协同水平。实施产业链‘抱团’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江西推动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江西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进入3月,疫情波及我国多省,一些行业产业链面临新的压力。不少企业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及时掌握生产中存在的风险,有效保障生产运行。

  “自营工厂生产线条生产线暂无生产任务,可以接单……”近日,在江西捷配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工业大脑中心”显示屏上,产能匹配、物流信息等数据一目了然。公司负责人黄成介绍,企业落户上饶市后,致力于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ECMS(电子协同制造生态共同体),连接100万名电子研发工程师和10万家上下游工厂,通过对订单进度实时跟踪分析,及时掌控生产线的运行情况,确保订单按质按时执行。

  通过大数据的协同创新,越来越多工厂实现“云”上生产。《江西省工业互联网强体提能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推动8万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辐射带动20万家中小微企业上云。

  “目前,我们已与132个行业的2万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用大数据技术,帮助中小企业拓宽产业链‘朋友圈’。”中至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飞介绍,自落户南昌市新建区以来,集团聚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整合平台资源,持续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上云”服务。

  在数字化赋能下,江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越走越近,衔接越来越顺畅。目前,江西上云企业已突破10万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国第8位。

  数字经济已成为江西名副其实的发展“引擎”,不仅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协同、高效,也悄然改变着各地产业生态及发展路径。

  走进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随处可见火热的施工场面,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据悉,中医药科创城已形成集种植、提取、制剂、成品药包装以及医疗设备、医药第三方物流、终端医疗检测于一体的较完整产业链。

  “中医药科创城将围绕中医药产业数字化路径,打造一个特色‘智慧新城’,形成从中草药的种植到配送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码”上制造到发展有“数”,数字化赋能效果逐步显现。江西各地围绕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积极融合政府侧和市场侧,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为产业发展明确未来方向。

  南昌市提出,发展壮大红谷滩区、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和小蓝经开区数字经济集聚区,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改革示范区。

  “今年南昌市工业系统将推进重点产业集群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围绕‘4+4+X’产业体系,推动绿色食品、现代针纺等八大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改造,支持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开展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南昌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昌市将按照“一链一平台”建设思路,支持“链主”企业、第三方机构等构建平台生态,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

  近日,宜春市出台《关于坚定不移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宜春将打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区、产业数字化效率提升活跃区、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努力实现规模倍增、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5%左右。

  而上饶市将围绕“建设区域性大数据中心、打造千亿级大数据产业矩阵”目标,全力打造产业转移转型的首选地,力争大数据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我们将按照‘一产一云’的建设发展思路,分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全力满足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需求。”上饶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中国铜都”鹰潭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设正有条不紊进行中,目前已通过评审,成为全国唯一有色金属行业、全省第二个行业二级节点。建成后,将实现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业链各环节标识数据高效、高质、高量的流通。

  据介绍,今年江西将在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切块安排不少于2亿元的财政资金,带动各地财政资金、社会资金、产业基金,向数字经济聚焦发力。

  政策体系、数字基建和人才引育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三要素。提出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江西,如何在三要素上做文章,落子成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江西政策先行全面提速,基建扩容连点成片,数字人才的引进、培育虽然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人才“蓄水池”已在部分领域、部分地区显现出势能。

  “‘十三五’我们就编制出台系列数字产业规划,‘十四五’又推出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区块链、信息安全、大数据等发展规划,形成了数字经济规划体系。近年陆续出台建设物联江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等30多项数字经济政策文件,有力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近期召开的江西省工信系统推进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新闻发布会上,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辛清华如是介绍。

  为全面迎接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江西省级层面带动地方高起点谋划、前瞻性布局,出台系统性、集成化的政策体系,为数字经济扬帆远行“保驾护航”。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南昌先后出台了《南昌市精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推动数字产业跨越式发展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南昌市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等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和措施,在制度上下功夫,下活数字经济这盘棋。

  上饶市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先后下发《上饶市委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及《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工作要点》,不断释放数字经济对产业升级的放大和倍增作用,助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该市抢抓机遇,以“定制思维”打造“政策链”,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批具有指导性纲要文件;出台了《大数据人才支持服务办法》《大数据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数据中心云资源集约化使用管理办法》等多项具有操作性配套细化政策,为数字经济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九江出台《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0-2022年)》《九江市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大数据中心--5G网络--应用”的发展主线以及电子信息制造、电子商务产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方向;建立高位推进机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和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组建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数字经济产业链“四图五清单”,通过政策引领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迎接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以南昌为引领,赣州、宜春、鹰潭等各设区市纷纷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着力点,高位谋划、积极布局,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高速光纤网络和4G网络覆盖城乡,窄带物联网和增强机器类通信网络实现全省全域覆盖,5G基站6万多个,泛物联网连接数2000多万个;7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标识解析量超4亿次……随着数字经济增速加快,江西“新基建”迎来了高速发展。

  全省数字经济主战场之一——南昌市近日提出了新基建“施工图”:将统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存储和计算基础设施等建设,大力推进“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双千兆”网络建设,扎实推进移动物联网建设提升、5G 网络建设提升等数字新基建工程,全面升级城市宽带网络承载能力。

  围绕打造“区域性大数据中心”目标,上饶着力夯实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加快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聚集,构建高端要素聚集地。去年,上饶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建成运营,填补了江西省无国际通信专用通道的空白;光伏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成功上线,并接入国家节点运营;全市新建开通5G基站4539个,累计开通7698个,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千兆城市”。同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网络上饶实训基地、中国联通(上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江西开放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省级)平台先后落地,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只争朝夕。高安市强化新基建布局,按照产业平台优先、政府服务部门优先、公共基础区域优先原则,在城市建成区、产业核心区域布局5G基站,完善“硬支撑”、提升“软实力”。目前,已建成近800座5G基站,实现城区全覆盖。

  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樟树市强化新基建布局,已完成5G站点建设370个,实现主城区、工业园区全覆盖。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的“遍地开花”,新基建已成为江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也成为各地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随着江西各地加快布局数字经济、力争抢占数字时代先机,以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电子工程等技术流学科为背景的典型数字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江西各地在“引”“育”“留”等三方面大做文章,奋力推进“数字经济人才大汇聚”。

  ——抓好“引”,打造人才“蓄水池”。人才供给是大数据发展的命脉。近年来,上饶加大力度抢占风口,积极落实《大数据人才支持服务办法》等人才政策,扎实推进数字经济人才的引进、培训及政策兑现等工作,先后引进培养了8600名大数据专业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为全省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高地,南昌高新区强化数字技术和人才供给,打造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领先的数字技术研究及攻关中心,努力集聚一批高水平数字经济产业人才。

  为将人力资源财富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共青城建设网易共青城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引进200多名大学生入驻创新中心,依托网易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优势,今年计划培育数字人才1000人,力争5年内达到9000人。

  ——聚焦“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江西鼓励引导技工院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规范专业设置管理,加大招生力度,着力打造一批数字经济品牌特色专业群;实施企业家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培育新时代“数字赣商”,培养500名左右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家、创投家;实施新时代“赣鄱工匠”工程和技工教育强基工程,支持省属高校、技工学校、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建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培育基地,培养2万名以上“数字工程师”。

  南昌高新区加快推进江西数字营销人才实训基地、江西数字技术人才实训基地项目落地,计划建设全国一流的数字人才实训基地。

  ——服务“留”,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围绕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当前,赣江新区正在全力推进“人才服务数字化,数字人才柔性化”改革,研究制定数字人才专项政策,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加快推进人才飞地、人才大脑等人才工程项目建设,为人才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打造各类人才的蓄水池。

  近年来,上饶市根据《上饶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办法(试行)》《上饶市急需紧缺实用性人才引进培养办法(试行)》和相关配套措施,落实落细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购房补贴、一次性奖励、生活津贴、落户办理、子女入学等多项优惠政策。

  为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江西各地正牢牢把握人才这一关键要素不断发力,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数字人才“赣军”正不断汇聚,构建起人才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格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