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热点

【任航 杨钿 张振克】越南海洋鱼类捕捞量演变特征及对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策论文

[关键词]越南;南海;海洋鱼类捕捞;演变特征;对策

越南拥有3260km的海岸线,近岸地区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北部湾、中部海区、东部海区、西部海区四个主要渔场[8]。渔业在越南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2011年调查数据,越南渔业部门产值占P的比重在6.1%左右,渔业产品占越南出口额的10%以上,有接近10%的越南国要收入来自渔业[9]。20世纪50年代以前,越南渔业发展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水平,规模非常小。20世纪50年代以后,越南渔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4—1960年是越南渔业的萌芽期,越南开始认识到渔业应该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渔业组织和合作社开始出现;1960—1980年是越南渔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渔业部门的建立推动了越南渔业的进步,但受到国内战争以及落后的管理机制的影响,越南渔业一直在波动中发展;1981年至今,越南渔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渔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开始凸显,已成为继油气、服装制造业之后的越南第三大产业[10]。

引言

图1越南沿海主要省份

海洋渔业是人类赖以的福祉,也是沿海居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其地质结构由边缘向中心呈阶梯状逐渐下降,架、坡、深海平原、海山、海槽、海谷、珊瑚礁等海底地形丰富多样,为海洋生物创造了良好的;南海地区属热带、赤道带气候,温度较高且年变化较小,周围有珠江、韩江、红河、湄公河等大型河流汇入,为海洋鱼类的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营养物质,由此成就了南海地区极高的多样性和较高的渔业资源丰度[1]。据国内外海洋渔业专家估算,南海潜在渔获量为650-700万吨,其中浅陆架水域资源最为丰富[2]。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巨大的渔产品需求量,促使周边大量渔民前来捕捞,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周边国家捕捞规模的激增,超过了南海地区的承载能力,对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导致了南海地区渔业资源的衰退[3];另一方面,主权之争背景下的渔业资源的争夺,成为了南海争端的主要焦点之一,南海地区的渔业冲突时有发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越双方围绕海域划界和岛礁归属所产生的主权矛盾不断升级,主权争夺的背后交织着对南海资源的攫取[4]。越南对南海渔业资源的也愈演愈烈,中越之间的渔业冲突时有发生。中越在北部湾地区的划界与渔业合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随着时间的迁移,北部湾渔业合作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5]。有学者对北部湾渔业合作对中国沿岸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6],但国内对合作前后越南在南海地区的海洋渔业演变过程鲜有涉及。越南海洋鱼类捕捞占其海洋捕捞量的72%以上[7],可以较直观地代表沿海地区海洋捕捞能力水平。以2004年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为时间点,本文选取此时间点前后10年,即1995—2014年为时间范围,对这一时期越南在南海地区海洋鱼类捕捞量的演变进行分析,以冀了解北部湾渔业合作前后,越南在该地区乃至所有沿海省份海洋捕捞能力的演变情况,预测越南未来海洋渔业的发展趋势,为中越两国未来的渔业合作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海洋权益提供对策。

一越南渔业概况与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

[作者简介]任航,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杨钿,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地质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张振克,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资料来源:行政区划数据来源于全球行政边界,

本文刊载于《东南亚研究》2016年第6期。

随着越南渔业的迅速发展,中越两国在南海海域的渔业矛盾也开始凸显。北部湾作为两国的共有海域及沿岸渔民的传统渔场,随着南海问题的不断升温,逐渐成为了双方渔业冲突爆发的焦点区域之一。北部湾是一个被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所环绕的半封闭海湾,是南海地区渔业资源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之一[11]。中越两国分别在1957年、1961年、1963年三次签订了相关协议,对北部湾近海(6-12nm)的渔业活动做出安排,故20世纪60年代以前双方在此海域一直相安无事[12]。但随着现代海洋法制度的发展,以及在越南南北统一、中越关系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中越之间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开始凸显。中国在北部湾乃至西沙、南沙等海域的正常渔业活动长期受到越方的,双方在该海域的渔业冲突也日益激烈[13]。为了解决两国在北部湾地区的矛盾,经过双方几代人的努力,中越两国最终依据国际法和国际实践,合理地对北部湾进行了划分,签订了《中华人民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架的划界协定》(以下简称《划界协定》)。同时,为了公平合理地利用北部湾地区的渔业资源,中越双方依照国际法签订了《中华人民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国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以下简称《渔业协定》)。《划界协定》和《渔业协定》的签署在中越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但是,《渔业协定》在执行过程中,在资源管理、执行效率、监管体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且对我国沿岸海洋渔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14]。

[摘要]文章通过对越南1995—2014年海洋渔业数据进行整理,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沿海地区海洋鱼类捕捞量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4年间,越南海洋捕捞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其中北部湾沿岸省份整体增速较快;产量分布的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平均产量“南高北低”,平均增速“北快南慢”的发展特点;发展重心有所波动,但整体呈现出向北发展的趋势。可以判断,未来在南海地区,尤其是西沙、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受到来自越南方面非法捕捞的会逐渐增加,中越在上述地区爆发渔业冲突的可能性在增长。文章最后结合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从渔业合作、渔业执法和深海渔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