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热点

胡慧莉:让我们一起“虚度时光

  胡慧莉,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语文教师,番禺区中学十佳青年语文教师,番禺区特约教研员、新课程实施学科中心组。37岁的胡慧莉,是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

  胡慧莉,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语文教师,番禺区中学十佳青年语文教师,番禺区特约教研员、新课程实施学科中心组。

  37岁的胡慧莉,是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

  在比较“”和“正式”的介绍里,紧跟在她名字后面的是这样几句介绍:广州市番禺区中学十佳青年语文教师,番禺区特约教研员,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生阅读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而在学生那里,胡慧莉是他们可以无话不说的“胡姐姐”。

  有爱,有生活,有温度

  “胡姐姐,我真的很喜欢课文《与妻书》,今天的问题我想了很久,纠结得不行,我要嫁的是爱,不是生命的长短,但仍然会抑郁。”这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了《与妻书》一课之后,给胡慧莉发的短信。每当收到这样的短信,胡慧莉都觉得欣慰,欣慰于学生由阅读引发的思考。

  “可是书中写得很清楚,其心也痛,日日呼醉。然因至爱一年,因觉得妻之幸,所以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爱有小爱私爱,亦有大爱的爱,是真正有胸怀有担当的男儿在当时的中国作出的无奈选择。这样的男子,何其明亮,若我是会嫁的,不会舍得让他孤单。”针对学生的困惑,胡慧莉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还加上一句:“这个想不会不成熟?”

  看,“胡姐姐”从来不高高在上。这样与学生交流,对胡慧莉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在学生眼里,胡慧莉是一个“奇葩”。首先,她太不像一个“高中教师”——她从不“围着分数转”,她的语文课不只是单纯的背书和做题。即便是高三,胡慧莉仍然让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或开展活动。语文课的时间就那么多,这边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多了,那边用在“刷题”的时间就少了。可是即使高考临近,学生们的课桌上依然放着龙应台、林清玄、蒋勋的书。

  高三某次月考,胡慧莉所教的班级成绩不理想,有压抑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除了考试,其他想都别想”的话。胡慧莉看到了,先是愕然,然后说:“我读首诗给你们听吧!”她读的是李元胜的诗《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一直到星光满天……”学生们边听边理解——胡慧莉想给学生更多的是那些试题上得不到的东西,所谓无用之用——心灵的平静,灵魂的慰藉,以及可以思考的头脑。

  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只要素质教育搞好了,那么应试教育也不会差。”能说出这句话,背后是过硬的课堂教学底气。

  胡慧莉说,她12年的教学生涯,前8年都是“浑浑噩噩”度过的。而2012年,初为人母的她遇到了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

  刚开始,面对导学案、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她也蒙了:“课怎么上?”不过,一节鲁迅的《祝福》让她突然有了开悟之感。

  她先用一节课让学生预习,把问题提出来。结果,一篇《祝福》,学生竟提出了46个问题。

  “为什么题目叫祝福,写的却是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为什么不断强调‘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为什么同是女人,反而是女人对祥林嫂的有更多不屑?”

  ……

  看着这46个问题,胡慧莉既惊喜又踌躇:“怎么办?不可能全讲,讲哪个?怎么讲?”之前准备好的导学案肯定不能用了,与学科组长程茂华商量后,他们决定把46个问题分类整理,标注提问者姓名后印发,要求自选问题合作研究,几天后课堂交流展示。拿着满满一张纸的问题,学生们又惊讶又兴奋,教室里当时就沸腾了。

  46个问题,学生研究、合作解决了大部分;集体困惑的,学生主讲后胡慧莉精讲,也很快就解决了;个别疑难的,交由感兴趣的学生课后研究。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讨论深入到位。“这堂课的精彩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而是课堂上教师与我们共同努力繁衍出的精彩。”学生如是说。

  从没有这样学过《祝福》,但这次效果最好,也让师生有了新发现。学生发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能使她的学生寻找到语文的乐趣。”而这节课也让胡慧莉见识了学生的能量——研学后教,研什么?就要研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要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组织教学,学情是最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资源。

  不过,胡慧莉也发现,研学后教,学生要在场,教师更不能离场。真正的研,必须是让学生进入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生说,在胡老师的课堂,他们能做“思维体操”,读出文章背后作者的喜怒哀乐。从阅读本身,学生了解了丰富的生活,体验了不同的人生。

  让每个学生“发光”

  2013年7月,学生苏星婕家养的小狗虎子在陪伴了她11年后寿终正寝了。在一次题目相关的作业中,苏星婕把与虎子的故事写成了一篇小小说。在胡慧莉的宣传下,不仅自己班,连隔壁班的学生也看了这篇小说。课间,隔壁班连名字也不记得的学生过来跟苏星婕说:“你那篇《创造酝酿温暖的故事》写得真感人。”这给了苏星婕莫大的鼓励与快乐。

  有感于学生私下喜欢写小说却无人喝彩,那年暑假,胡慧莉发布了小说创作论题,希望借云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撒欢儿的地方。这个有几分偶然的举动,却碰撞出实实在在的火花:两个班提交了87篇小说,仅班内查看量就达到了1861次,评论332次,读者与作者互动频繁。这些真诚的作品,每一篇都有评价、有感想、有讨论。

  兴奋之余,胡慧莉也不由思考:这次没作任何发动的练笔,学生的热情为何如此之高,如此丰硕?基于云平台的文学写作与通常的练笔区别在哪里?

  胡慧莉发现,当学生感受到写作作为“言说”的荣耀和价值时,写作的就会被激发出来。写作由“无读者”“真读者”,由“伪文体”“真文体”,向“实际写作情境”靠拢,回到“应实际写作之需”“应内心之需”“提高读者意识”的道上来了。

  胡慧莉利用云平台进行文学写作的实践也由此拉开大幕,她带着学生模仿何其芳的《欢乐》写“少年的歌、青春的诗”;改编《史记》、点评项羽;对《雷雨》进行文学再创作;微博、新闻时评、诗歌、小说、小论文……写学生愿意写的内容,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尽情发挥。

  而实体课堂是养护言语热情、培育言语个性的阵地。“道不尽的项羽”写作分享课上,胡慧莉给出推介点“不一样的项羽”,请学生推举作品全班交流,要求找出推介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特色,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专长。自称“典型理科生”“不会写作文”的邹因为一篇《好兄弟,王》的项羽点评,发现了自己“逻辑严密、表达清晰”的优点;沉稳内向的廖伽芮用小论文方式逐一反驳对项羽的,几十条注释让同学惊为天人,纷纷尊称她为“考据派大神”……

  2014年下半年,胡慧莉和学科组同事一起开始了课题:基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高中语文学科写作“后教策略”实践研究。他们用社会热点新闻及热点评论类读写素材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从学生的生活体验着手,提炼话题,引导学生反思生命成长;“将课内阅读的点,扩展到课外专题阅读的面”,为写作寻找源头活水。

  2015年高考二模作文评讲公开课,胡慧莉用“柴静与雾霾”专题阅读素材,通过片段写作,讲议论文的扣题技巧。4月高考临近,胡慧莉用微写作方式谈考试、谈孤独,使学生对情感开展更深层次探究,用笔尖触动心灵……

  胡慧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学生发光的舞台。没有云平台,还有作文评讲课、走廊墙面、家长QQ群,学校号……每期作文,她都会选出优秀习作,广而告之。

  某天晚上11点,胡慧莉收到学生梁翊琪的信息:“胡姐,临睡前居然在仲元号看到了我写的诗,我得热泪纵横。终于知道什么叫‘发光’了!”

  胡慧莉是一个默默的践行者。当学生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再回首时会发现,原来胡慧莉的课不仅仅是有趣,而且“胡老师的课每一次都有一点点新的东西,每一次我都能看到一点点我不知道的世界,我的见识、我的思想、我的为人处事,都在这一点点中改变”。“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这句话在流行之前我已经领略过了,那个带给我别样风情的人,就是胡老师”。这些毕业生的话语,是对胡慧莉教学实践最好的注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