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文化

中山大学 | 连续三年深造率超过70%,着力培养高层次优秀人

呼噜网

近日有关于呼噜网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呼噜网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呼噜网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呼噜网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呼噜网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编者按

“学在中大,追求卓越”。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继续积累知识、积蓄能量,适应性会更强、竞争性会更大,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广阔。“十三五”期间,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了从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重塑了“五个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展示全校各院系积极转变观念,从全面导学、精准助学到主动促学,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全方位支撑的精彩侧影,我们推出“聚焦升学深造”栏目,以推动学校升学深造全面提升。

生命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学院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生态学科获评A+(全国并列第一),生物学获评A-。生物技术和生态学专业入选国家级“双万计划”, 生物科学、生态学(协同生态学院)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密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专业发展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实施全程导师制,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紧抓学风建设,积极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优良学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科技创新精神,全面推动本科生升学深造。近三年学院本科生深造率均在72%以上,毕业生赴国际一流高校深造的比例逐年上升。

一、全程引领,培育学生学术品质

学院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结合专业的科研训练要求,鼓励本科生多接触不同专业学科领域知识,从本科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在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配备全程导师。

导师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大学规划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科研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专业兴趣,鼓励学生树立更高的学术追求,引导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

师生交流内容包括参加导师课题组研讨等各种学术活动、阅读专业文献、申报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等项目、参加学术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期末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导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从入学到毕业,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学生学业发展做全程保障,引领学生学术发展。

二、聚焦学业,精准帮扶和发展并重

学院建设学生学业发展中心,由青年教师辅导员担任负责人,统筹学业帮扶和学术发展,促进学生学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本科生升学深造率。

学院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每年举行100多场学术讲座,其中包括数十位国际专家的讲座,让学生可以在校内即可零距离感受境内外学术大师的魅力;邀请学院内外的专家学者为本科生开展前沿进展讲座和学术生涯规划,组织开展研究生科研经验分享、论文写作指导等,提升学生科研兴趣和能力;分年级组织开展升学深造讲座或模拟面试等活动,指导学生提前做好保研、境外升学和考研的规划和准备;对各年级学生学业情况与升学意愿组织调研,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报告,反馈收集的信息以利于辅导员与全程导师开展精准学业帮扶;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档案,跟踪辅导帮扶。

▲学院面向不同年级分别开展升学深造经验分享会(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三、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学术钻研和科技创新精神

学院建设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由青年教师辅导员担任负责人,统筹科技创新组织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提升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学院着力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强调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的学习的实践延伸,秉持“一门课程、一个兴趣小组、一个科研创新项目”的模式,建立本科生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大力扶持学术科技型团体、加强引导兴趣爱好型团体,指导学生自发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湿地使者行动小组、野生动物保育小组、我们的红树林、合成生物学兴趣组、计算生物学兴趣组等,引领学生由兴趣往专业方向发展。本科生既有专业兴趣又有专业素养,曾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封开角蟾、黑石顶角蟾、灰岩粤北溪蟹等多个生物新品种。

▲本科生发现的新物种灰岩粤北溪蟹、封开角蟾、黑石顶角蟾(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由学生自由组队、自主命题的bio-discovery实验室开放项目,为有潜质的拔尖学生提供学术实践平台,对接国家和国际高水平学科竞赛如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全国生命科学大赛、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

学院拥有阵容庞大的教师指导团队、成熟的学生管理运作平台、重点支撑的科研项目、充足的教学科研资金。近年来,本科生每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SCI论文,在各种竞赛中获得良好成绩。在合成生物学的最高竞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中连续8年获得金奖并多次获最佳单项奖;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获得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多项国家特等奖、二等奖。

▲学院学生在2018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斩获金奖和单项奖(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学生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四、实践育人,坚定学生学术发展道路

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推动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参与志愿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也进一步促进学生认识专业知识的价值所在,坚定走学术发展的道路。

学院举办生命科学营、生物科技文化节、生活大百科、校园动植物导赏等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涵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又发挥了学生的专业优势。中大翼境观鸟闻声、康乐植悟识草观花,已成为学院自然生态教育志愿服务的两张名片,本科生还自行编写了、校园植物志《康乐芳草》。这都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建设实践育人体系取得的丰硕成果。

▲观鸟公益科普团队“中大翼境”(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大百科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迈入2020年,学院在读本科生有超过85%的学生计划毕业后继续深造。学院将继续深入推动学生学业学术发展,多措并举,助力学生实现卓越梦想,培养更优秀的生命科学领域人才,为我国生物学和生态学专业领域研究迈向世界一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