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新闻

龙江志愿者之歌——党的以来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东北网8月15日讯(记者周秘)党的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承载历史,负好牵头责任,时代潮流,引导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在全省社会建设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友爱互助新风尚的形成。

  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319.8万,地区志愿服务组织达到24180个,专项志愿服务组织达到60396个。志愿服务队(站)、服务活动、参与人次、人均服务时间分别增长到现在的84000多个、95万多个、2900多万人次和57.01小时;全国“四个100”评选活动中,连续两年名列全国前三甲;3次在全国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努力让志愿服务由“新形势下奉献雷锋”的继承发扬,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为乐,再到“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时尚”的崇德向善,快速兴起,不断推动,形人可为、人人应为、人人愿为的良好局面,从根本上推进了志愿服务的现实发展。

  2008年,汶川地震和奥运会两个历史性事件成为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文明委[2008]6号),明确了志愿服务工作由文明委统筹,文明办牵头,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文明办迅速组织调研,起草了《关于社会志愿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省文明办积极应对,贯彻中央文明委文件要求,建立由26个部门组成的省志愿服务协调小组,2010年委办公厅、省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明确“省文明办牵头,省民政厅、团省委积极配合,全面推行统一的志愿服务注册制度”。在此基础上,发挥本省优势,大力探索志愿服务的创新思和推广模式,2011年初开始开发并运行志愿服务人库系统(后更名为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目前定名为智慧志愿支持系统),设计并推行志愿服务全新领导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2012年,省常委会重新修订《志愿服务条例》,明确“县级以上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负责规划、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活动”。

  2015年,《人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5]15号)进一步明确:“充分发挥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和志愿服务平台等信息管理平台作用,强化其在志愿服务注册、活动发布、时间记录、嘉许、测评、回馈等方面的功能”“积极推动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在嘉许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志愿者就学、就医、就业优惠优待政策,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时间折算纳入社会实践学分,逐步建立志愿服务意外保险”“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特长,推广社工+志愿者的动作模式,开展各项便民、利民、乐民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

  经过6年多的探索和创新,智慧志愿支持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互联网络平台和系统建立形成覆盖全省各地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的信息网络体系,不仅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平台、管理平台,还为拓展工作视野,探索志愿服务制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建立文明委领导、文明办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发展,建立了“二元结构”的组织体系,即将全省志愿服务组织规范为“地区”和“专项”两大类组织的组织体系。地区组织包括市(地)志愿服务总队、区(县、高校)志愿服务大队、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工作站和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专项组织包括省直各部门牵头的专项志愿服务总队(如、青年、巾帼、文化、环保、法律等)、市地各部门牵头的专项志愿服务支队、区县各专项志愿服务分队、基层志愿服务队。各市(地)文明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领导,统一管理所辖区县的各大队和各部门牵头的专项支队。各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又管理本社区内的各专项志愿服务队。每个服务队的活动记录即记入所属专项组织,又纳入所在城区、社区的工作。二元组织体系纳入智慧志愿支持系统,促进了各级各类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地各类组织优势的有效发挥,使全省各部门、各类组织共享志愿服务资源,增进了共识、促进了共建、实现了共赢。

  制定《志愿服务工作规范》,规范全省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程序和方式、志愿服务记录标准和内容、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的方式、志愿服务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将原则的制度和法规要求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将志愿服务制的顶层设计贯穿实际工作各环节。

  目前,全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注册工作已经由智慧志愿支持系统与民政部的志愿者管理系统实现对接。以《志愿服务工作规范》为基础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和协商机制。连续五年组织“知晓行动”、“星火行动”和“赶超行动”,组建“双百千万”志愿服务义务宣讲员队伍,大力推广工作规范,大力普及智慧志愿支持系统的应用知识,使各级组织和领导对于本身工作职责清楚、程序清楚、底数清楚、标准清楚;各基层组织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方法、明确考核标准,使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为工作实践。

  与省志愿服务协调小组单位建立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协商志愿服务工作,使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同频共振,根本改变了各类组织自成体系,志愿服务活动概念化、形式化和短期化的倾向,全省各级各类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进入平稳有序推进阶段。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率由2013年的3%增长到目前的51.97%。

  探索志愿服务创新。由社区、服务队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依托智慧志愿支持系统发布活动信息,让有时间、意愿和能力的志愿者自主报名参加的活动才有实际效果,也才能得到被帮扶群众和志愿者的认同。2011年全省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只有503项,目前每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达到35.65万项,原因在于这是基于群众确实需求、志愿者乐于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实现了常态化。

  探索志愿服务载体创新。目前,各级组织已经可以直接使用手机客户端发布活动和记录服务时间,广大志愿者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平台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可以通过免费手机短信和现场报名等方式,使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便捷。目前,开展活动最多的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到2000多次。

  探索志愿服务机制创新。全省建立的星级志愿者评选机制和年度嘉许机制,通过鼓励积累服务时间,成为激励志愿者的有效举措。目前,全省166.2万名活跃志愿者,星级志愿者达到61.94万人,星级团队达到2225个。

  的各项举措有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创新、创新、载体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组织、活动和回馈落地,有效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发展逐步全国的前列。

  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也发挥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力。获全国志愿服务“最佳组织”的市法律志愿服务队、市国家税务局志愿服务队、市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伊春市新青区林海彩虹志愿服务队、七台河市快乐义工志愿服务队等等;十余年义务献血近5万毫升,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王晓明;常年扎根社区,为百姓用电保驾护航的“冰城电保姆”李庆长;做雷锋传人,一骑单车重走雷锋的义务修鞋匠孟广彬;徒手勇接5楼坠下少年,见义勇为的谢尚威;十几年如一日,乐善好施、助残济困的企业家贾秀芳;先天脑瘫、意志坚定、回会,助残助困的志愿服务队长洪润浩;搭建网络平台,传递爱心温暖的白春海;终身,义务助学助教的84岁老人薛景新;创办“龙江禁毒网”,助力禁毒、解人危亡的武士龙等等,他们本人和团队都在不断影响着现实社会和身边人,唱响了人人可为的龙江志愿者之歌。

  【摘要】 2012年,省常委会重新修订《志愿服务条例》,明确“县级以上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负责规划、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各项举措有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创新、创新、载体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组织、活动和回馈落地,有效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发展逐步全国的前列。东北网8月15日讯(记者周秘)党的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承载历史,负好牵头责任,时代潮流,引导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在全省社会建设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友爱互助新风尚的形成。

  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319.8万,地区志愿服务组织达到24180个,专项志愿服务组织达到60396个。志愿服务队(站)、服务活动、参与人次、人均服务时间分别增长到现在的84000多个、95万多个、2900多万人次和57.01小时;全国“四个100”评选活动中,连续两年名列全国前三甲;3次在全国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努力让志愿服务由“新形势下奉献雷锋”的继承发扬,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为乐,再到“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时尚”的崇德向善,快速兴起,不断推动,形人可为、人人应为、人人愿为的良好局面,从根本上推进了志愿服务的现实发展。

  2008年,汶川地震和奥运会两个历史性事件成为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文明委[2008]6号),明确了志愿服务工作由文明委统筹,文明办牵头,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文明办迅速组织调研,起草了《关于社会志愿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省文明办积极应对,贯彻中央文明委文件要求,建立由26个部门组成的省志愿服务协调小组,2010年委办公厅、省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明确“省文明办牵头,省民政厅、团省委积极配合,全面推行统一的志愿服务注册制度”。在此基础上,发挥本省优势,大力探索志愿服务的创新思和推广模式,2011年初开始开发并运行志愿服务人库系统(后更名为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目前定名为智慧志愿支持系统),设计并推行志愿服务全新领导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2012年,省常委会重新修订《志愿服务条例》,明确“县级以上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负责规划、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活动”。

  2015年,《人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5]15号)进一步明确:“充分发挥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和志愿服务平台等信息管理平台作用,强化其在志愿服务注册、活动发布、时间记录、嘉许、测评、回馈等方面的功能”“积极推动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在嘉许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志愿者就学、就医、就业优惠优待政策,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时间折算纳入社会实践学分,逐步建立志愿服务意外保险”“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特长,推广社工+志愿者的动作模式,开展各项便民、利民、乐民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

  经过6年多的探索和创新,智慧志愿支持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互联网络平台和系统建立形成覆盖全省各地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的信息网络体系,不仅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平台、管理平台,还为拓展工作视野,探索志愿服务制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建立文明委领导、文明办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发展,建立了“二元结构”的组织体系,即将全省志愿服务组织规范为“地区”和“专项”两大类组织的组织体系。地区组织包括市(地)志愿服务总队、区(县、高校)志愿服务大队、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工作站和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专项组织包括省直各部门牵头的专项志愿服务总队(如、青年、巾帼、文化、环保、法律等)、市地各部门牵头的专项志愿服务支队、区县各专项志愿服务分队、基层志愿服务队。各市(地)文明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领导,统一管理所辖区县的各大队和各部门牵头的专项支队。各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又管理本社区内的各专项志愿服务队。每个服务队的活动记录即记入所属专项组织,又纳入所在城区、社区的工作。二元组织体系纳入智慧志愿支持系统,促进了各级各类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地各类组织优势的有效发挥,使全省各部门、各类组织共享志愿服务资源,增进了共识、促进了共建、实现了共赢。

  制定《志愿服务工作规范》,规范全省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程序和方式、志愿服务记录标准和内容、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的方式、志愿服务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将原则的制度和法规要求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将志愿服务制的顶层设计贯穿实际工作各环节。

  目前,全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注册工作已经由智慧志愿支持系统与民政部的志愿者管理系统实现对接。以《志愿服务工作规范》为基础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和协商机制。连续五年组织“知晓行动”、“星火行动”和“赶超行动”,组建“双百千万”志愿服务义务宣讲员队伍,大力推广工作规范,大力普及智慧志愿支持系统的应用知识,使各级组织和领导对于本身工作职责清楚、程序清楚、底数清楚、标准清楚;各基层组织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方法、明确考核标准,使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为工作实践。

  与省志愿服务协调小组单位建立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协商志愿服务工作,使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同频共振,根本改变了各类组织自成体系,志愿服务活动概念化、形式化和短期化的倾向,全省各级各类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进入平稳有序推进阶段。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率由2013年的3%增长到目前的51.97%。

  探索志愿服务创新。由社区、服务队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依托智慧志愿支持系统发布活动信息,让有时间、意愿和能力的志愿者自主报名参加的活动才有实际效果,也才能得到被帮扶群众和志愿者的认同。2011年全省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只有503项,目前每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达到35.65万项,原因在于这是基于群众确实需求、志愿者乐于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实现了常态化。

  探索志愿服务载体创新。目前,各级组织已经可以直接使用手机客户端发布活动和记录服务时间,广大志愿者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平台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可以通过免费手机短信和现场报名等方式,使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便捷。目前,开展活动最多的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到2000多次。

  探索志愿服务机制创新。全省建立的星级志愿者评选机制和年度嘉许机制,通过鼓励积累服务时间,成为激励志愿者的有效举措。目前,全省166.2万名活跃志愿者,星级志愿者达到61.94万人,星级团队达到2225个。

  的各项举措有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创新、创新、载体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组织、活动和回馈落地,有效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发展逐步全国的前列。

  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也发挥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力。获全国志愿服务“最佳组织”的市法律志愿服务队、市国家税务局志愿服务队、市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伊春市新青区林海彩虹志愿服务队、七台河市快乐义工志愿服务队等等;十余年义务献血近5万毫升,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王晓明;常年扎根社区,为百姓用电保驾护航的“冰城电保姆”李庆长;做雷锋传人,一骑单车重走雷锋的义务修鞋匠孟广彬;徒手勇接5楼坠下少年,见义勇为的谢尚威;十几年如一日,乐善好施、助残济困的企业家贾秀芳;先天脑瘫、意志坚定、回会,助残助困的志愿服务队长洪润浩;搭建网络平台,传递爱心温暖的白春海;终身,义务助学助教的84岁老人薛景新;创办“龙江禁毒网”,助力禁毒、解人危亡的武士龙等等,他们本人和团队都在不断影响着现实社会和身边人,唱响了人人可为的龙江志愿者之歌。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两江新区青枫北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