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幸福体验官 | 杨莹婷:广州给我一种“家”的熟悉感

幸福广州体验官:杨莹婷,暨南大学法学院

幸福瞬间:与当初接生自己的王医生重逢

来自中国香港的杨莹婷与广州的不解之缘,早在她出生之时便已结下。她在广州出生,在香港长大,在内地读高中,大学又考上了暨南大学,辗转回到了她的出生地。

杨莹婷没来到广州之前,对广州的感觉都来源于道听途说,但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时,她感觉这里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广州给我一种‘家’的熟悉感,又与香港的文化教育不太一样,这里的文化和智慧给我带来了一种强大的支撑。”

杨莹婷曾在广州读高三,随后又考上了暨南大学法学院。选择留在广州读大学,她直言是因为自己更喜欢这里的教育方式。“在这里读书的最大感受,是老师会把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教学之中,无形中引领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和判断。我接触过许多香港亲戚的孩子,也会感受到这种差异。”

大一时学校社团招新,杨莹婷在众多社团中,选择加入学校国旗护卫队。经过几个月的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和体测考核,杨莹婷正式成为暨南大学国旗护卫队的一员,同时也是护卫队里极少数的港澳学生。这一年的护旗经历,给这位笑容温和的香港姑娘带来了许多精神上的支撑,也成了她的“幸福瞬间”。“它给予我一种精神的指向,将对国家的自豪感融入了我的思想,让我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也给了港澳青年更多的可能性。杨莹婷大一时就参观了南沙自贸区,被其中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所震撼;在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对港澳青年的一些就业和创业优惠政策后,她愈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有前景的地方。“除了一两个同学计划回香港就业以外,我身边不少港澳同学都想留在内地工作。”杨莹婷表示,她未来也打算留在大湾区工作,尤其是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素质高的城市,会给自己一种安全感。比如广州就是一个好选择。她认为,广州就像爬山虎,“成千上万的根牢牢抓在墙上,叶子也很繁茂。”

杨莹婷很欣赏在广州的生活,觉得广州一切都“刚刚好”:“生活节奏没有那么快,高楼大厦虽然也很多,却不感觉压抑。而且在这里生活久了,会发现广州是个很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她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她乘坐高铁回香港,过关时用的是回乡证,所以需要走人工通道,经常眼睁睁看着内地小伙伴们走电子通道迅速过了关,她还在排队。后来有一次她回香港,惊喜地发现自己用回乡证也可以走电子通道了。“真的能感觉到这个城市在关注着我们,一直都在进步。”

◆ 幸福瞬间:

杨莹婷在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出生,而她在广州的一个幸福瞬间,就是与当初接生自己的王医生重逢。王医生与杨莹婷的家人相熟,一直都有联系。虽然小时候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但高中毕业时妈妈带杨莹婷与医生见面时,她还是觉得缘分妙不可言。“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很多人已经与接生自己的医生失去联系,但我一直都有。现在,王医生成了我在广州的亲切长辈,我们还会不时聊天,约在一起吃饭。”

◆ 记者观察:广州的“营智环境”适合港澳青年发展

杨莹婷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关注,同时也是许多港澳青年对这片新兴战略区域的焦点所在。记者也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港澳人才选择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一方面是内地城市的节奏更适合生活,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大湾区对港澳人才的支持政策愈发健全。

去年12月29日,人社部与广东省政府在《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签署补充协议,明确了人社部支持事项24条、省政府支持事项20条,进一步支持广州、深圳改革创新,支持率先实现对相关领域港澳职业资格的认可,探索允许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旅游、卫生、教育、司法、医疗、建筑规划、会计、专利代理等领域专业人才在广州、深圳执业,并逐步拓展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便利执业。也就是说,在以往无法在内地通用的港澳执业资格,也在逐渐放开。这对有意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港澳青年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核心城市之一,也吸引了大量港澳青年来此发展创业。语言环境、饮食文化的相似,优良的营商环境,让广州在吸引港澳人才方面,比其他内地城市更具天然优势。从21年全球引才近5万人的海交会,到广州市出台大湾区内地城市首个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综合性政策文件“5A行动”及首个人才发展战略文件“广聚英才计划”,到不久前签署的“补充协议”,广州正在加快构筑国际创新人才战略高地,给留穗人才更放心、更便利的支持服务。

为吸引港澳青年在广州投资、奋斗和扎根,广州市和各区结合实际出台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措施,从启动资金、办公场地、住房补贴等多个方面扶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广州涌现出以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为代表的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个基地被省政府和港澳特区政府评为粤港、粤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入驻项目团队600余个。

随着高铁等公共交通的畅通,港澳青年来穗工作变得愈发便利,两地执业资格、学历等的认证也日渐健全。广州市认可港澳职业资格(工种)32项,如港澳医师转内地医师资格认证可当日办结;又率先开展与港澳高校大专(副学位)学历互认试点,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已接受香港副学士和高级文凭学生申请攻读本科学位。

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需要一流营商环境,还需要打造一流“营智环境”。 衔接内地与港澳的执业资格,为来大湾区工作的港澳青年提供快捷方便的解决问题渠道,通过多种资助和融资渠道支持创业项目落地,对在大湾区工作的港澳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只有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手段,创新人才制度,才能实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智力成果而用之”的目标。

沈亦霖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苏俊杰 实习生 石亮浩治

视频文案:王安蕾

视频拍摄:陈铭曦、栾晓森、吴子良、王安蕾 实习生 石亮浩治

视频剪辑:王安蕾

统筹:黄蓉芳 | 编辑统筹:陶开河 | 稿件统筹:方晴 | 视频统筹:高凯珅

海报设计:王紫凤

苏琬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