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云桌会 |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必要条件”。本期“云桌会”邀请多位代表、委员、基层工作者等就如何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进行“云”上论道。

(主持人: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伍仞)

人物同防

多病共防

主持人:2021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长期性艰巨性,做好与病毒长期斗争的准备。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阶段下,您认为该如何持续精准科学做好防控?

张巧利:现阶段,我们仍然要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外防输入方面,要坚持采取防疫措施,对入境的人员进行闭环管理,还要坚持“人防”“物防”并重,避免病毒在特定的情况下通过物品传播给人,因此国境、口岸的检疫工作不能放松。

内防反弹方面,我们要增强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加强对乡村、社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集体单位的疫情监测。对有疫情预警症状的人员要提高监测的灵敏性,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确保能够及时报告,及时检测,及时诊断。

陈健英:“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是长期与病毒作斗争的重中之重。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社区防控网底作用,落实“三人小组”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加大摸排力度,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来(返)穗人员,严格执行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等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定期开展重点人群、进口冷链食品和重要场所核酸检测,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大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大力开展健康宣教,促进居民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继续绷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根弦、持续精准科学做好防控。

卢传坚: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的参与程度、介入深度和发挥的作用都是前所未有的。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后续的机制体制建设、常态化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还要持续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

快速反应机制基本建立

主持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开始着力补齐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解决相关机制体制问题。您认为目前这方面工作有哪些进展?

饶文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不少医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防疫物资告急,我认为这不能全怪医院,因为很多防疫物资都是有有效期的,部分物资还价格不菲,医院平时不可能大量储备这些物资。要打破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供需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政府层面建立一套应急救治物资储备体系。

去年4月,韶关制定了全市应急防疫物资储备计划,规定收储的应急防疫物资应符合国家检验标准和质量要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应急防疫物资应100%足额在库,由市政府或政府指定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拨使用。未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防疫物资由代储企业按市场价格实行动态轮换,任何时点在库数量不得低于储备计划数的80%(其余20%在滚动轮换中),保持应急防疫物资常储常新。

蔡卫平: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快速反应机制基本建立。在城市已经基本上能够早期发现病人或者感染者,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出密切接触者并隔离,使疫情能够局限在比较小的范围。但农村还是一个短板。至于再有一个新突发传染病,这套快速反应机制是否有效,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去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对新建和扩建的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建设规模、重症监护病房配比都提出明确要求。相信未来各地传染病收治医院的硬件、符合传染病收治要求的床位也会有大幅度提高。但重症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近几年需要抓紧培养。

卢传坚:国家层面还出台了很多对中医药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相应政策,多个部委已经针对中医药防控体系的构建、各级中医院抗疫条件的配备,以及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出台了很多政策,给予了很多支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能够大力提升中医药抗击疫情的整体水平。

杨巧媛:我留意到,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这块,国家已有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如增加公共卫生专业博士培养,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增设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扩大增生规模,加大公共卫生引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国际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等。高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促进了高校和公共卫生行业如疾控中心等单位的合作融合,共同探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于公共卫生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社会的关注和就业形势的好转提升了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增强。

加大对基层投入农村地区是重点

主持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如何结合基层医改的持续深入开展,继续织密织牢防护网的“网底”?

蔡卫平:只有把最底层的网织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社区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村卫生站更是基层卫生的最大短板,河北疫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之前的镇村一体化医疗还是没能真正解决村医的问题。结合基层医改,建议镇村一体化医疗改为县-乡镇-村一体化的基层医疗服务形式,医务人员的编制能够落实到位,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能够体现出来。

张巧利:在本次疫情防控当中,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网底作用发挥得非常好,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是人员数量不足和水平偏低的问题。我个人建议,要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薪酬制度的改革,提升工作人员的待遇,确保能够招得来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还要加大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其次,医联体要充分发挥作用,要鼓励上级医院对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

饶文霖:我认为还可以实施基层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基层适用型人才;创建高水平医院,柔性引进国内外专家团队;用好特设岗位补助政策,补齐基层人才短板;借力紧密型帮扶团队,帮助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专科能力,让群众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省、市专家服务;充分发挥好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分片区组团式帮扶”团队,一片区多学科,一基层分院一帮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县域同质化医疗服务等。

郭姣: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尝试通过电话、微信、短信、视频、智能语音、区域健康云APP等多种途径开展随访服务,并依托区域卫生健康云平台实现随访数据的联通与共享。我认为,要鼓励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继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加强预防医学与其他学科融合

主持人:在加快公共卫生相关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支撑能力方面,各位有什么建议?如何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将预防关口前移?

郭姣:我认为,要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加入公共卫生教学;在高校推进复合型师资的培养,鼓励多学科背景人才进入,鼓励青年教师到疾控机构或卫生管理机构进行实践锻炼;要制定公卫师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加强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融合。将康养保健、公共卫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贯通,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和科研体系。

杨巧媛: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建议在博士点建设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省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等建设方面同时予以政策的倾斜,改变目前公共卫生学科的弱势局面,加快促进学科发展。

从公共卫生机构角度来说,应加快推动公共卫生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构建符合我国疾控特点的薪酬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人事薪酬制度,尽快出台有关支持政策,使得人才能够“留得住、引得来”,稳定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队伍。

蔡卫平:我认为应该构建以促进健康为导向,预防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对预防疾病有明确疗效的方法尽可能纳入医保。在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外,把流感、肺炎、HPV等二类疫苗纳入医保报销,部分预防用药也可以纳入医保目录。

陈健英: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预防接种、健康宣教、老年人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大预防为主的力度。无论是对新冠肺炎还是慢性疾病,我们基层最关键的作用是健康“守门人”,对疾病早期筛查、早期发现,通过加大排查力度。

固化健康生活习惯

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主持人:普及健康生活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五大任务之一。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用公筷、分餐制”等做法深入人心。如何使这些好的做法固化成健康生活习惯、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

饶文霖:我认为,一是要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二是要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等场所,以健康素养巡讲为带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三是要坚守主渠道、拓展新媒体渠道,全面开展多形式、立体化健康素养传播活动,线上线下精准健教全面开花,营造健康素养学习氛围。

陈健英:通过多年基层健康促进的实践,我认为一是要强化每个公民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倡导个人承担传染病防控的社会责任;二是通过广覆盖、立体式、信息化的媒体正面宣传政策、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度;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服务中开展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疾病防治指导,促进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四是强化各级政府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制定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确保健康促进工作全方位、全链条、无死角。

统筹/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龙锟、黄健源、卜瑜、王浩宇、张姝泓、林霞虹 穗卫健宣、倪慧玲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王燕、骆昌威、受访者供图

海报设计:周振丰、刘赞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叶碧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女人肌肌让男人桶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