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珠江观潮 | 感受文艺之美,领悟党史之光

文艺是时代前行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回望广州文艺百年,“红色、人民、时代”是贯穿始终的主题词。

近日,“文艺之美 党史之光——广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文艺故事会”系列活动举行。该活动创新地以舞蹈、音乐、摄影、文学等专题故事会的形式,邀请权威党史专家和文艺专家,梳理广州文艺百年发展轨迹,讲述经典文艺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成为全国率先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文艺精品活动之一。

党史故事蕴藏着广州文艺创作最动人的源泉。

作为近现代社会变革的策源地和先行者,广州也是中国红色文艺的发轫之地:

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际,“中国舞蹈之母”、祖籍广东的戴爱莲毅然回国,解放后创作和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舞剧《和平鸽》;

祖籍广州番禺的音乐家冼星海,13岁进入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在此获得“南国箫手”的雅号;

1927年初,鲁迅先生乘苏州号登上广州码头,在广州整理了《朝花夕拾》《野草》

……

一部部红色经典作品,打开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书页。

文艺工作者在字里行间“重走”革命艺术家的革命之路。

“重逢”创作者,方能体会那个时代的文艺,唯有同国家与民族紧紧相联,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历史强音。

广州文艺作品赋予理想价值以当代认同。

百年文艺史进程中,广州文艺工作者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犹如强劲的南风一次又一次吹遍中国大地。

比如,作为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的摄影人:

第一张公开发行的毛主席肖像,即如今一直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肖像的原型照片,作者便是广东摄影人郑景康先生;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钟南山乘餐车去武汉”这张照片就拍自于从广州开出的高铁

……

红色经典从幕后走到台前、走近大众,不仅让文艺工作者,更让每一个广州人,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理想信念,获得行动的力量。

党史学习照进文艺创作,学习自然触动心灵。

广州文艺界开展的党史故事会,打破常规,让文艺作品“开口”,把党史故事讲出“广州味”,以展览、直播、沙龙等形式,吸引人人参与、“穿越”于历史的峥嵘岁月中。

正所谓“一个好故事,胜过一堆道理。”

在党史故事会的“小舞台”上,广州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样的精神内核,才是对“文艺的人民性”的坚定传承,才能真正地触动心灵。

“洲爱琵琶风外语,沙怜茉莉月中香”是文学作品中的珠江美景,也是广州人熟悉的场景。人们在感受文艺之美中学党史、悟思想,就更容易理解岁月何以静好。

党史故事会是广州创新教育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的一个缩影。社会各界在赏经典、知党史中办实事、开新局,就更能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更能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凝聚起追逐梦想的信心与干劲。

广州日报·新花城评论员 刘冉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胡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