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珠江观潮|广东河湖长制为何屡获国务院点赞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地方”进行督查激励,广东省河湖长制工作再度上榜,实现2018至2020年连续3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广东河湖众多,大小河流2.4万条,长达10万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条,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0条,河湖健康生态对生产生活至关重要。近年来,广东不断将河湖长制工作引向深入,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广东河湖长制工作为何能得到国务院高度认可,并且连续3年获得督查激励?

一方面,“走在前列、当好窗口”。在制度设计上,广东比中央要求的时间提前一年建立河长制,提前半年建立湖长制;并在中央要求的基础上,主动将六项任务升级为七项任务,主动将河长体系延伸到村一级,实现江河湖库乃至小微水体管护全覆盖。多级治水体系推动了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在监督考核上,广东省省级和各地市都建立了考核工作机制,并将考核结果在主要媒体上公开发布。通过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和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充分激发河湖长履职尽责和有关部门担当作为。比如,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深圳市、江门市、广州市白云区分别在2020年、2019年、2018年获督查激励,同时全省也共有300多名河长因履职不力被问责。

另一方面,创新治理理念。广东在全国创新提出实践“两山”理论的广东方案——万里碧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环境、提供了新动能、打造了新引擎。碧道建设内容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水利、文化和旅游等多个部门,广东充分利用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和河湖长办的统筹平台,打破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的壁垒,突出万里碧道作为综合性生态工程的定位,将碧道建设与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全域旅游、防洪补短板等工作密切结合,实现治水、治产、治城相统一。比如,广州市从化区建成温泉环湖碧道后,周边环境极大改善,酒店纷纷追加投资升级改造,旅游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19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比改造前分别增长了12%和20%,实现“老温泉新活力”。

如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广东,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河湖长制架起一座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绿水青山”在广东正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刘琛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陈文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