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广州资讯  资讯

历史城区内严控新增建设量,开展“老城新生”计划

10月21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公布了《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在城乡建设中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广州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和全面真实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广州故事为目标。

《实施意见》中还提出,历史城区内严格控制新增建设量、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推动历史城区整体复兴,逐步疏解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相适应的工业园、物流园和批发市场等城市功能,开展“老城新生”计划。

亮点一: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三级管理体制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多层级多要素的广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活化利用经验,建设性破坏行为得到明显遏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乡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系统完整的广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利用,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想破坏的体制机制全面建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

在体制机制方面,按照国家和广东省要求,落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属地责任,建立广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三级管理体制:市人民政府统筹做好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做好辖区内各类保护对象的日常巡查和保护管理工作。

亮点二:严控山边水边新建建筑高度和尺度

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多项重磅规定。

保护市域自然山水格局。重点保护越秀山、白云山、帽峰山、九连山等山体山脉,以及以珠江、流溪河、增江等为主体的河流、河涌水系和以护城河、西关涌为代表的历史水系,保护山体、水系自然生态环境,严控山边水边新建建筑高度和尺度,保持白云山至中山大学北门广场和白云山至越秀山至珠江的山江视廊。

明确保护重点。保护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重点保护古代、近代传统中轴线、越秀山明城墙遗址等广州古城郭遗存和历史水系。历史城区内严格控制新增建设量、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护沙面等26片历史文化街区和 19 片历史风貌区的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以及古井、古桥、古树等历史环境要素,整治不协调建筑和景观,延续历史风貌。保护、修复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注重传承传统营建智慧及其承载的岭南乡土人居风情、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

严格拆除管理。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不破坏传统风貌,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切实保护能够体现城市特定发展阶段、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既有建筑,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对于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存在安全隐患不得不拆除的,应进行评估论证,广泛听取相关部门、专家和公众意见。

《实施意见》强调,坚持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调查、影响评估、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制度,健全“先调查评估、后开发建设”,“先考古、后出让”政策机制,在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业主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团队对规划用地范围开展古树名木、大树老树以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评估和考古调查、勘探,未经调查评估不得开展下一步工作。

亮点三:推动历史城区整体复兴适时推动历史水系恢复

与此同时,《实施意见》也强调在保护前提下的活化利用,为老城注入新活力。

推进活化利用。坚持保用并举、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继续加大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力度。做好市第二棉纺厂、华侨糖厂、紫坭糖厂、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旧址等活化利用工作。

推动历史城区整体复兴,推进老城区功能重组,经科学论证后,逐步疏解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相适应的工业园、物流园和批发市场等城市功能。采用疏解、腾挪、置换、租赁等方式,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开展“老城新生”计划,统筹生态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研究适时推动历史水系恢复。在轨道交通和市政道路建设中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坚持规划建设避让保护范围,优化交通微循环,完善慢行系统,加强停车治理,解决交通拥堵难题。

全面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品牌。实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工程,推动黄埔军校纪念公园等红色文化地标建设,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加快越秀、荔湾、海珠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展示核心区建设,联合佛山、潮州等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南海神庙+黄埔古港古村”主题文化区域,做好珠江口海防遗址活化利用,加强与海丝联合申遗城市合作,引领海丝文化发展。挖掘提升广州创新文化内涵,

打造一批讴歌创新精神的精品力作,大力弘扬创新文化。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游径、南粤古驿道、“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分层次、分类别串联整合最能反映广州历史底蕴、文化特色、传统风貌的村镇、街区、街道、建筑,处处见历史、处处显文化,在城乡建设中彰显城市精神和乡村文明。

亮点四: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奖补体系

强化奖励激励。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奖补体系,探索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修缮补助等综合措施的历史文化保护补偿补助机制,鼓励历史文化保护项目与其他项目组合实施,实现资金综合平衡,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创新发展。

强化考核问责。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征求意见时间:2021年10月21日—2021年10月29日

反馈意见的途径:

(一)通过征求意见网页在线提交。(http://ghzyj.gz.gov.cn/hdjlpt/yjzj/answer/15048)

(二)电子邮件:yangmingmei@gz.gov.cn

(三)邮寄至广州市越秀区吉祥路80号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处,邮编:510030,电话:83194297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光大量化基金净值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10529.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澳门在线,dongmanhuayuan,名域,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