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广州资讯  资讯

任颋:培育“专精特新”,政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就是正向激励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任颋

3年前的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广州视察时,深入多家企业调研后提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科学论断。此后国家不断为中小企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目的是激发起新时代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以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支撑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灵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是中国中小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为何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创新活动有哪些重大意义?广州作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科学论断的诞生地,未来该如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这些问题,广州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任颋。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价值几何?

广州日报:过去公众的视野大都局限在“中小企业的存活”上,“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科学论断的提出,相当于一次思想解放,让全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中小企业参与创新的重要性为何越来越凸显?

任颋:根据媒体报道,“专精特新”一词是2011年7月由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2018年,政府首次提出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9至2021年先后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数量合计4762家。同时,各地也加紧养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4万家。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优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可以在资本市场脱颖而出,在政策培育和资本加持的双重外部支撑力量下获取更加长足的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一向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细分领域和供应链条上的配套。而在当前创新引领的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形势下,中小企业参与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链上的分工越来越细密,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整体的协同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中小企业取得创新突破带来机会。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关键零部件元器件、核心技术工艺、配套产品等的发明、创新、制造,这类企业往往由前沿技术驱动,在细分技术领域拥有的技术能力,市场韧性强,产品迭代速度快,能够保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并做出实时反应。因此,培育和发展起一个内在有机关联、相互协同促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态,对保持和提升我国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水平和韧性非常重要。

广州日报:面对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中小企业办大事”对于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新发展格局会产生何种价值?

任颋:我国的产业体系必须与全球产业体系相依存,是全球体系的子体系,子体系的顺畅循环有赖于外部大体系的有序运转,也必须与之紧密耦合,共同循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内循环也有其自身的运转规律,形成整体相对完备、内在相互协同的产业和企业生态,而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在其中构成了最为广泛的基础。

如果说大型企业是产业链的引领者的话,那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则是各产业链条上关键环节的衔接者,提供了细分领域核心技术和部件的关键支撑。特别是在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为代表的城市群内形成了高密度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集聚。大型企业在基础设施、大型设备、系统集成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而需要发挥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细分领域则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蓝海”,他们尤其擅长抓住自身技术特长,围绕核心企业做好配套,发挥工匠精神,把产品和服务做专做精做细,畅通供应链和创新链上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如何走好“专精特新”之路?

广州日报:中小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走“专精特新”道路,会遇到哪些难题?

任颋:中小企业虽然处于不同的行业,但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和困境却有众多相似之处,如经营过程中劳务成本不断上升、消费者体验的需求变化迅速、门槛较低的行业竞争中企业突围乏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股权改制要求、对创新技术和政策扶持等领域缺乏专业指导、企业员工和人才培养缺少方向和手段等等。

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的治理架构也会面临着变革;企业家们需要根据市场容量,在竞争关系中突出产品差异化和风险控制;而在企业和客户关系管理上,需要通过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做出品牌和声誉。因此,企业家思维也要导入新的理念。

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几个主要挑战:第一,创始团队一般以技术见长,缺乏运营管理经验。由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般不以平台效应或模式创新为主,主要依托高技术领域独特的专业优势,在产品成型,迅速打开市场后,往往会面临运营上的挑战,比如供应链管理、财务现金流管理、内部管控与人才管理等。第二,“专精特新”特别是成为“小巨人”的企业会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有些资本方可能会争夺企业控制权,甚至为谋求短期财务收益而牺牲企业长期的技术提升,进而丧失创新为本的“专精特新”企业本质,这需要创始团队提高关注度,掌握好对企业的控制,把控企业发展方向。第三,企业获得一定成功后,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对企业的未来走向也可能会出现分歧,这个时候需要核心创始人对企业前景做出坚定判断并予以坚持。第四,从企业外部来讲,由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属于成长速度很快的市场参与者和竞争者,容易引起既有主导企业的注意,可能会受到竞争上的攻击,或被提出收购要约,这需要创始团队做出商业判断,是维持自身的成长逻辑,还是融入到另一个实体中。

广州日报:地方政府过去更重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关注不够。若要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任颋:从政府角色来看,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环境,政策包括大的产业引导政策和创新支持政策,环境主要是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这些领域都需要政府投入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提供充足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资助。

特别是针对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应提供普惠型的创新资助,以帮助中小微企业迅速实现技术突破。以往,政府可能会担心给中小微企业资助不容易看到成效。事实上,这取决于当地的整体市场环境,只要市场氛围鼓励创新,政府对企业的资助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就能够对企业产生正向激励,发挥政府资助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杠杆效应。

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好产业集聚和产业园区的作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是发挥产业链上为核心大型企业配套的作用,较好的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降低这些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产业园区应该更好地开发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智能化公共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发挥好企业的创新孵化和发展促进功能。

广州如何擦亮“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金字招牌?

广州日报:广州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这一科学论断的诞生地。您如何评价广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未来广州该如何继续让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并办成大事?

任颋:广州营商环境具有鲜明特色:第一,广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商业文明发展史的城市,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发挥着对外商贸往来窗口的作用,在城市文化理念中有着强烈的服务市场主体的意识;第二,广州始终站在市场主体的角度,不断更新迭代公共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第三,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通过发布《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举措,将受到市场普遍认可、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和成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形成规范的实践操作指引;第四,突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识,在营商环境打造中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作用,体现对人、对服务对象的重视。这些营商环境的特色都有助于培育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并从中孵化出“专精特新”企业。

从进一步的工作来说,一是要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结合作用,我们讲营商环境,实际上就是政府对市场主体需求的回应意愿、速度和能力,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通过“放管服”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好政府作为市场的守护者、监管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二是把关注点放在产业环境的培育引导上,创造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有效集聚的市场环境,让更多的市场化中介服务机构依据市场规则来参与孵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联系紧密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才能够有效找到需求方,快速提炼打磨关键技术能力,最终实现快速增长,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三是搭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生态体系和支撑平台,广州拥有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群体,在此基础上,如能进一步和产业的前沿需求对接,创造良好的产学研结合的协作机制和对科研人员参与产业创新的激励机制,则更有利于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的孵化培育。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韩国DM抖咪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1607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六零符医小军嫂,周立波骂战,年代期货之家,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