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广州乡村“长什么样”?他们走进永庆坊惊艳上千人

8月23日,莫秋凤一早便从从化新围村乘车出发,前往荔湾永庆坊。

新围村保留着传统的田园农耕生活。莫秋凤是当地一普通农户的家庭主妇,日常耕作、采摘和编织是她的“日常工作”。后来,她更是在当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支持下,和众多街坊一同打造“自然农耕体验服务”,邀请城区居民参与。

这一天,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广州市乐翔社会工作服务社、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在“网红打卡点”永庆坊组织发起了城乡互动嘉年华,现场设了十余个互动体验摊位,展示广州多个乡村的文化和农耕特色。莫秋凤也代表新围村参与其中。

摊位展示了编织工艺品,莫秋凤卖力地宣传着摊位的体验。阳光正好,特色产品挂于摊前,吸引上千人穿梭其中观看和体验。而其他摊位也是热闹不停,来自白云、花都、增城的多个乡村将村内的手工品和农产品都带到了荔湾。

“近年来,在驻村社工和社会多方的支持下,乡村培育了许多有意思的点,但往往走不出去。”乐翔社工负责人伍莉华说,嘉年华希望向永庆坊的游客和街坊们展示,“现在的乡村其实很好玩”。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里走出来

莫秋凤很早便是新围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丈夫出去打工了,我在家主要就是照顾孩子和打理几块地。”她说,地光靠一个人打理不来,但闲来无事,自己后来就去参加志愿服务,有时为社区孤寡老人做菜,有时参与探访服务。

后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出开发“自然农耕体验服务”,听取莫秋凤等人的意见,莫秋凤立马说好,“那就做出来试试嘛,我有几块闲置的地可以贡献出来,但要开荒呀。”其它志愿者也觉得能做,便立马开工。

乡村阿姨们负责土地开荒,一个个行动了起来;驻村社工则动脑袋写策划,开发了农耕采摘、柴火饭菜、自然观察、田园手工等体验活动内容。“这些都没问题,我们来教就好了。”莫秋凤说,无论是水稻收割还是堆肥、搭架、生火,她们都懂。

这事真的能吸引城区的街坊吗?莫秋凤印象很是深刻,没多久后,有一群来自广州市中心的亲子家庭定制了5天4夜营地的体验游活动,“我教大家下到农田耕作,孩子们‘哇’的一声,兴奋地叫起来了,晚上,大家又去观察深夜里的昆虫动物,看到了松鼠,又是一声声‘哇’。”

感到喜悦的不仅有亲子家庭们,还有莫秋凤等人。喜悦像会传递一样,莫秋凤至今记得,这些家庭体验新奇的生活时,大大的眼睛,放开声的笑和惊叹,让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激动起来,一种纯粹的,关于生活和自然的快乐。

在当天的嘉年华,莫秋凤和驻村社工们抓住每一个机会宣传介绍,希望能有下一次的体验营活动,这意味着她们能可持续地运作这一项目,走出传统的农耕生活向城市居民宣传这个事情本身便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乡村的资源限制了她们走出去的机会。”

乡村的桃花和舞火龙

就在莫秋凤卖力出摊的同时,来自白云均禾街的摊位也很是热闹。

一个箩筐上,粘土做成的一树桃花活灵活现,桃花叶瓣瓣,满庭春景。白云恒福均禾街社工服务站社工告诉记者,“箩筐、桃花都是均禾街的特色,可桃花只有年底花市才看得见,所以街坊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将桃花的美记录下来。”

于是,箩筐上有平和大押,也有石马桃花,都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乡村标志。其中,石马桃花的种植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以其花蕾多、花朵大、花期长、色泽艳、味幽香的特点,在众多桃花品种中脱颖而出,素有桃花之王的美誉。

2016年,均禾街发起了“均禾文·创坊”社区文化发展项目,希望以“文化”为主线,培育以文化传承为载体的社区志愿队伍。在均禾居住已有10年时间的欧碧梅自2018年的秋天起成为专才志愿者,教授社区大小朋友捏制粘土。

欧碧梅每次捏软陶泥和粘土时,都得忙里偷闲去捏,有时兴致来了趁孩子睡下就玩捏起来,捏到零晨两三点都没有察觉。社工都说欧姐有着一颗童真的心,当箩筐遇上了她,用自己擅长的超轻粘土和泥塑把均禾的特色文化捏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作品。

社工站负责人说,现在社工站正准备携手欧姐开展“文化手工制品工作坊”,挖掘和培育社区“手工能手”,希望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均禾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成为均禾文化传承和推广的重要力量。

“我们这边还有箩画、桃花饼、火龙泥塑,都是文化传统的延展。”上述负责人透露,在年底的均禾墟,一些文创产品还会拿出来义卖。

从乡村里走出来吧

乐翔社工负责人伍莉华告诉记者,现场的每一个乡村都很有意思。

她告诉记者,城乡互动嘉年华是第二届“城乡创意汇”微创投项目的一个成果展。过去两年,共有31个项目实际落地执行,覆盖了供销社下12个村级站点,项目内容囊括三留守人员基础服务、社区营造、自然教育以及其他城乡互动服务等各个方面。

“这里日流量达到3千人次,这对乡村走进城市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帮助。”伍莉华分享道,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间的双向互动;多方的互动交流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动力之一。

城乡社区在发展需求方面各有特色和差异,如何让城市与乡村的居民增进了解、互为融合、促进经济,就要求社会服务提供者多开脑洞。广州社促会执行会长郭媛表示,这场城乡互动嘉年华正是一场创意尝试,熟悉社区文化和特点的社工们,依托永庆坊这一地标,联结从化、花都、增城等村居民,从现场摊位的原生态布置,到线上传播结合“打卡”、“市集”等网络热词,吸引附近居民乃至其他广州街坊、来穗游客前来,摊主们做了生意增加了收入,游客们逛街购物拍照发朋友圈,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也启发大家对于城乡融合、经济互通的更多思考。

有趣的是,嘉年华现场还首次向公众推出了四条各具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包括了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白云区雄伟连片村、充满农家美食的花都区瑞岭村和国泰村、自然生态为特色的从化区连塘村和锦一村、推广农耕体验的从化区新围村。

“和城市的社区工作不一样,农村里的家庭其实是生活和生产两元一体,要提高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要双管齐下。”广州恒福负责人徐晗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特色乡村旅游线路的推出,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的建设,并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广州恒福相关项目负责人赵楠透露,“我们希望形成一个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包括在新围村,发动居民成立合作社,自主运营农耕体验项目,一方面作为增收途径,另一方面也活化闲置土地资源,但在这方面,我们还期待更多社会支持,比如能不能结合学校学农。”

而莫秋凤则表示,“我们还会把项目的盈利抽出一部分用回社区,帮扶困境村民或家庭,这个一定有用。”

苏赞

广州日报全媒体摄影记者 莫伟浓

赵小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