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特区精神|“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陆建新:与深圳高度一同刷新人生高度

特区精神|“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陆建新:与深圳高度一同刷新人生高度

  “深圳建50层的高楼!”1984年春节前夕,20岁的陆建新回到家乡江苏省海门县(现为南通市海门区)探亲时,主动和父亲聊起工作上的事。

  直到现在,陆建新还记得父亲当时的反应,“你什么时候学会吹牛了?”——这是父亲听他描述后的第一反应。

  2020年10月14日,习总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提到一组数据——

  40年来,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424亿元,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而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改革之城”,从未停下它沉稳前进的步伐——经济有韧性,市场有活力,发展高质量,深圳正在分享经验,助力区域、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

  而这背后蕴含着千千万万像陆建新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是他们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成就了这座城市的奇迹,也点燃了自身的梦想。

  陆建新和深圳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红星新闻记者日前来到深圳,倾听他讲述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

  1964年7月,陆建新出生在江苏省海门县(现为南通市海门区)麒麟乡长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

  现在看来,他来自鱼米之乡。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彼时,他的家境和当时很多中国家庭一样,依旧很困难。“家里五口人,我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陆建新说,母亲体弱多病,当时是靠父亲挣工分养家糊口。

  陆建新很争气。1979年,15岁的他考上南京建筑工程学校。3年后,迎来了就业分配的时刻。陆建新没什么要求,唯一要求是希望留在南方,因为北方冷,他担心不适应。

  1982年6月底,和同年级的同学一起,他们从南京坐船到武汉,然后转到位于荆门的三三零水泥厂报到。三三零水泥厂属中建三局一公司下属的项目工程。两个月后,他周边的同事受公司指派,陆续转移到广东深圳工作。

  此后,有同事给他写信,信中提到,深圳要建一幢50层高的大厦。当时,他想都不敢想,因为在荆门,他所能接触到的最高建筑,不超过5层。

  半信半疑中,1982年10月的一天,他来到深圳报到。“当时,从武汉到广州坐火车,要20多个小时,我一路都是站着过来的。人太多,根本没位置坐。”陆建新向红星新闻回忆,在广州,他通过广九列车转乘到深圳。

  几番辗转,走出深圳罗湖火车站的那一刻,他有点失望,“不怎么样,和荆门一样,破破烂烂。”但让陆建新再次心情雀跃的是,满城都是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当时,160米的国贸大厦才刚刚挖地基。

  在深圳,陆建新干的还是他本职工作——测量员。彼时,18岁的他,对于职业生涯没有什么规划,工作上,也是在不断地摸索、学习和借鉴着。

  陆建新直言,当时,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乏高层建筑的实践和经验,很多技术和经验是向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研究后,不断突破的。

  “但到了今天,我们在建筑领域的技术突破,已超过我们早前的学习对象。”陆建新说,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建筑蓬勃发展,技术也在大量而丰富的实践中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实现从跟跑者到行业领跑者的角色转换。

  “深圳用40年建成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这在其他国家,200年的时间都未必能建成。”陆建新说,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劳动者在中国党领导下,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用双手,一砖一瓦、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1982年,当时中国建设的第一幢超高建筑是160米的深圳国贸。陆建新负责施工测量,要求控制大楼整体垂直度偏差不超过25毫米,他做到了。

  两年后,即1984年,他再度被派往中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项目,负责测量。这一次,他也出色完成任务。

  1994年,当时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384米)开始动工,陆建新自制的测量仪器支撑架,创新采用全站仪配小棱镜、激光反射片等测量方法,成为钢结构安装行业测量标准工艺并沿用至今,最终,他将大楼整体垂直偏差控制在当时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美国标准允许偏差的1/3以内。

  442米的深圳京基100,60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高度还在不断刷新,精准度还在不断提升,陆建新也在其间收获着个人成长的新高度:那个初来乍到时在工地负责测量的小伙子,已成长为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作为这些代表不同时期深圳地标建筑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陆建新也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他的付出也获得所在单位和国家的肯定,他荣获过“国企敬业好员工”、“央企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19年,陆建新荣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并作为广东省建筑行业代表登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群众改革开放方阵——“春潮滚滚”彩车,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2020年10月,他被评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作为“深圳经济特区40年40人”的代表之一,他还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以基层代表的身份发言。

  早前两年,即2018年10月24日,作为广东省改革开放相关方面的代表,他受到了习总的亲切接见。

  陆建新直言,很多人在完成一两幢超高建筑工程之后,就会转向做行政或跳槽,以谋求更高岗位或经济待遇,但他没有这个冲动——中建科工作为央企,更有机会承接到国家级的重大工程项目,这让个人的锻炼和业务能力提升有了更多机会和可能,如果因其他民企一时给予的待遇较高而离开,可能就丧失持续提升和发展自我的平台与机会。

  近40年来,陆建新一直待在一线,尽管压力更大、风险更多,但陆建新感觉更有成就感,何况“党和国家已经给了我非常高的荣誉”。

  陆建新说,个人的成就要和时代、国家、单位牢牢绑在一起,这样才能有更大的作为。他要用“敢想敢干”不断点燃梦想的新高度。

  “党和国家提出并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方针政策,而深圳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是我成长和进步不可或缺的环境。”陆建新说,“正是源于这种认知,我甘心留在深圳,甘心待在中建科工,甘心待在一线,静下心来,专心琢磨业务上的事。”

  在不断刷新的城市和个人高度面前,陆建新依然保持着超乎寻常的定力,用近40年的一线坚守,久久为功。

  在位于深圳的中国钢结构博物馆里,展出全球各时期钢结构建筑发展史上的不少经典建筑模型,这其中也包括陆建新和他同事一起努力建造的各类建筑。

  从中建科工负责建造的各类城市建筑模型上,红星新闻记者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前后各地争相建造的地标性摩天大厦,到2010年后逐渐转向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城市机场,再到如今侧重于保障房、停车场和城市绿道等建设,可以读出中国的时代变迁。

  中建科工的建筑,也从过去重点聚集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国内一线城市,转向国内其他普通城市。与此同时,“扬帆出海”的建筑技术也在全球撒下诸多“中国名片”——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科威特国民银行新总部大楼、阿布扎比国际机场航站楼、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等等标志性建筑,皆出自陆建新所在的中建科工。

  “目前,我们公司的海外业务已横跨大洋洲、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北非和欧洲市场。”陆建新说,作为央企,各个时期的建造和行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彰显了中国在建筑领域所能企及的新高度。

  中国建筑,特别是钢结构的建筑,已从过去的模仿、学习阶段,发展成为向国外不断输出经验和范本的高效创新阶段。

  陆建新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涌现出大量的建筑需求和能力,加上祖国大地广袤,各种气候、地理特征都有,为建筑者适应各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建筑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演练场”,使我国建筑人才的成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而中国建筑领域深刻变迁的背后,在陆建新看来,是因为在中国党的领导下,能更广泛地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来。

  4月-7月红星新闻重磅推出“党的精神、百年传承”——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答案就在其中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深圳一同资讯 个人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