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魅力  特产

“小特产”铸就“大产业”

“小特产”铸就“大产业”

  近日,河源市龙川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油茶采摘季,全县42万亩油茶统一开摘。在龙川县赤光镇南龙村6000多亩油茶山上,一颗颗成熟的油茶果挂满枝头。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地茶农将新鲜采摘下来的油茶果不断运送下山,座座油茶山头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南龙村油茶基地,近年被打造建设成“绿油花果树小镇”。在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内,美林油茶现代产业园也正在加速推进中,该产业园现已种下油茶约8000亩、育苗800万株,年产3000吨茶油生产线日建成投产,为河源省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奠定基础。

  “河源有符合种植油茶的土壤和气候”,河源市林业局产业科科长吴志明告诉记者,河源自古以来就有油茶种植的传统习惯,南北朝时期,油茶开始在当地广泛散种,油茶种植在河源迄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吴志明称,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且对水需求较大,而河源位于北回归线上,全年平均气温维持在20℃,平均年降水量为1768.9毫米,是油茶重要分布区和理想生长地。

  此外,河源野生油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群落结构完整。目前,河源境内东源、和平、连平、龙川4个县均种有油茶,其中以龙川种植面积最大。

  为确保油茶品质,河源近年邀请省内外油茶权威专家、实操能手,开展技术培训,培育人才队伍;统一调拨苗木,确保良种壮苗使用率100%;同时积极培育油茶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林农、合作社积极投入油茶新造改造。

  近年来,河源油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河源全市现有油茶种植面积85.37万亩,较2020年增加8.1万亩,增长10.5%;油茶产值26.42亿元;油茶籽产量8.38万吨,较2020年增长30%;油茶产量1.52万吨,较2020年增长7%。全市油茶种植主体有345家,其中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企业7家,千亩以上企业28家。

  油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主体的数量增加,让河源油茶向产业化之路迈进。为充分发挥河源油茶产业的优势,河源市分区施策,山区乡镇依托专项资金补助,对现有低产低效油茶林重点实施老油茶林抚育改造;丘陵区乡镇重点打造油茶专业镇,创建省级油茶产业示范园区等,通过实施国家及省油茶产业项目,引导、推进林地向大户流转,形成集聚效应。

  随着油茶基地发展和鲜果产量逐年提高,油茶加工、品牌建设等也日益成熟。“龙川山茶油”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和“绿油”“绿优原生”“上山打油”“南越飘香”“霍山”“琪丰源”“云度”“南粤福和”等20多个河源知名茶油品牌快速崛起,成功打入市场,并进驻中国林业产业特色区域林产品展销平台。

  “相比5年前,我们种植油茶的技术提高了,产量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也相应提高了。”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南龙村村民刁长英告诉记者,荒山变金山,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如今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乡村振兴的“加速器”。近年来,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正加速建设中,产业园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预计将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科技管理油茶面积达20万亩以上,带动种植农户5万户以上,可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每户年均可增收3000元至4000元。

  据河源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河源油茶成功入围2021年广东省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名单,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省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

  据了解,该产业园以灯塔盆地为中心,辐射3个县域涉及26个镇,全域面积4195.97平方公里。产业园内油茶种植面积为46.96万亩(占全市油茶总面积的61.37%),油茶籽产量达3.91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2.87亿元,油茶二、三产产值占综合产值比例达60.26%,是河源市油茶产业核心聚集区。该产业园力争5年内将河源市油茶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上,油茶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河源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河源将以省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为抓手,加快推动规模化高标准种植基地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智慧农业、精深加工、生物科技等领域大型农业企业,延长油茶生产产业链,建设成立“油茶研究院”,力争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河源第一个“超百亿”农业产业集群,为构建广东油茶产业全域合作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关家玉通讯员李俊杰)茂名信宜地处粤西山区,竹资源丰富,是广东最大的竹编生产基地,被称为“竹编之乡”。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仅今年1~9月,经茂名海关监管出口的竹编制品就有903批,货值1.21亿元。

  信宜市宏兴工艺制品厂有限公司做竹编产品出口已40多年,该公司经理周明霖说,每年9月至来年2月是竹木草制品出口的旺季,今年以来截至9月底,公司共出口竹木草制品119批次,货值超过1560万元。

  据悉,茂名海关优化注册登记流程,指导竹木草生产企业通过“互联网+海关”等线上方式提交注册材料,截至目前,该关辖区获得竹木草注册资质企业达29家。此外,该关全面推进出口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动态分类管理,提标企业分类等级,助力企业降低查验比例,降低出口产品查验抽批率30%以上。同时,该关还指导企业做好雨季出口竹木草制品质量安全保障,防止产品出现返潮霉变等质量问题。针对疫情期间集装箱供应紧张导致企业货物未能按时出口的情况,该关落实“随报随检”“5+2”全天候办理检疫放行手续等便利化措施,帮助12家企业解决相关问题48次,保障出口货物便利通关。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于敢勇通讯员邓达荣)高要是“中国罗氏沼虾之乡”,记者在肇庆高要采访时了解到,目前高要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9.1万亩,全年总产量3.5万吨,年产值超30亿元,养殖产量和产值占全省的70%以上。

  “长不大,育苗难”是罗氏沼虾苗种产业最突出的问题,也因此被称为“玻璃”产业。但随着一些高精尖技术企业的进驻,广大养虾人有望得到强力的技术支援。

  近日,高要现代农业产业化投资有限公司与肇庆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签订《肇庆市高要区水产工厂化养殖园区建设项目框架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建设罗氏沼虾繁育中心,配套国际领先的育种和繁育设备,建成后保种100个核心家系,建立全球领先的健康苗种培育技术体系,辐射生产20亿尾罗氏沼虾优质种苗。该项目将为高要罗氏沼虾全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源头保障。

  业内人士表示,罗氏沼虾的核心痛点问题就是种苗问题。因此,该项目将聚焦罗氏沼虾种苗的选育和工厂化繁育,致力打造全省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以及工厂化繁育、研发、生产基地,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的种苗,助力整个产业的升级。

  高要水域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越,目前已完成莲塘镇波西村102亩试验基地建设,成立了西江实验室高要分中心(高要鱼虾检测监测站)、高要西江虾谷研究院,重点建设罗氏沼虾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据了解,接下来高要将以“做强做大一产、带动二产三产”为思路,以产品优势明显、区域品牌响亮、产业链条完整、带动农民增收显著为目标,全力打造罗氏沼虾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广州的特产有哪些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