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文化

新广州人”不识海珠桥?专家:培植城市记忆需更多投入

  金羊网讯记者李婷婷报道:生在在广州,是不是应该对广州的文化历史传统有所了解?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并不容易,近日,在一场公益活动上,不少新广州人子女都表示,父母平时工作很忙,没时间带自己去了解广州,对很多广州的历史文化地标如何海珠桥等都不甚了解。对此,有业内人士称,新的一代广州人需要有更多的机会理解并认知广州文化和岭南文化。而有专家也表示,随着广州的发展变化,如何“建立本土文化自信心”的问题也需要提上日程。

  据了解,不少近年才来广州定居的新广州人家庭子女对于广州传统文化、事物不甚了解,即便是对广州的城市建设规划的印象也不深。例如,对于老广州来说,海珠桥是广州市区第一座横跨珠江桥梁,是广州交通要道和广州地标之一,但许多新广州家庭子女甚至不知道海珠桥为何物。

  对此,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分析道,我们口中的“老广”和新广州人在城市记忆上肯定是有区别的,如果是从小在广州长大,那么脑海中对广州有比较深刻的城市记忆,但后来才到广州生活的“新广州人”,对广州的城市记忆则还在形成之中。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则李公明认为,广州出现这种文化认知缺失的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对于文化的认知是与生活的变迁息息相关。近几年来,到广州工作、居住的人越来越多,也为广州文化带来一些新的文化习惯,但“新广州人”也应提高自身对广州文化的认知感。

  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城市的逐渐发展,全国许多城市,包括广州在内都难逃出现同质化、“千城一面”的困境。有业内人士称,归根到底,依然是没有发挥本土文化的特色和作用,没有利用好传统的与现代的文化关系去走新型城市化道。

  李公明表示,传统民俗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一个很“根本”的因素,从城市发展规划看,民俗文化可能会越来越被商业化,或被各种各样的利益驱动了部分精华因素。就珠三角地区而言,农村地区的大部分民俗文化还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但是在城市中心能够保存下来的民俗文化是很少的,如果在民俗文化方面有比较积极的举措,可能这些广州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体关注,但往往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更多地是基于经济因素考虑而不是文化因素的考虑。

  对于本地文化,李公明认为目前要加强城市历史建筑的。广州对历史建筑的和利用,也相继出台一系列办法、条例和规划等。而近日通过广州市审议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条例》更是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大开“绿灯”。

  汤国华认为,对历史文化建筑不能完全不允许进行商业开发,但也不能过度进行商业开发,例如丽江古城就是过度商业开发历史建筑的典例。他还指出,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应该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李公明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表示,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租赁方对其的运用、用途以及进行商业盈利的规模等因素应该有一个严格的界定,以历史建筑不受,这是根本性的问题。李公明还表示,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有利于加强本地文化的和传承,如果仅仅是对历史建筑进行地,那么这些历史文化建筑就会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被人遗忘。“所谓‘活化’就是让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又让其文化价值得以保存”。李公明说。

  文物单位是保留城市历史记忆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历史研究价值外,也是后人对先人的纪念。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如何好文物单位,不仅是应该做的,普通市民也责无旁贷。

  近年来,文物单位屡受的现象应当如何解决?李公明认为,首先是要有一个明确的问责制度。所有挂了牌的文物单位都要落实好管理方式和管理人员,不能往往都是经过问题后相关部门才重视这些现象。汤国华则指出,从目前文物的人力上来说,不可能24小时都有人对文物单位进行巡查。从监管的责任上说,也不应全由文物管理单位以及单位承担,文物应该是全体大众的责任。

  要提高新一代广州人对广州文化、岭南文化的了解,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汤国华罗表示,一是教育部门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二是宣传部门需加强对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总系列重要讲线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