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文化

广东历史钩沉话香洲

  珠海,是我国沿海的一个新兴海滨城市,每一个到珠海的外地人,都会被这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所吸引。然而在有些人看来,珠海是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而来的,只是一个经济特区城市,缺少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其实并不然。

  珠海并不是文化沙漠,是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比如唐家有唐绍仪、唐廷枢兆征,南屏有容闳、杨匏安、容国团,等等,他们在我国近代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珠海市香洲区志》里,记载着一位位在中国历史上领风气之先的人物:清朝驻夏威夷王国第一任陈芳;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华南地区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杨匏安;中华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省港大领导人之一苏兆征;中国运动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等。作为珠海的发源地、主城区的香洲区,在近百年的时间内,就涌现出如此之多的仁人志士,珠海又怎会缺少文化呢。那么香洲这块圣贤之地,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呢? “香洲”这个地名又是怎么来的呢?

  香洲定名之后,广东省劝业道将初定的“广东实业商埠”易名为“广东香洲商埠”,这便是今日香洲地名的由来。而在此之前,香洲这片区域曾被称为香山镇、香山县。据考古发现,远古的香洲区域为海洋包围的偏僻岛屿,早在5000多年就已经有原始先民在此渔猎刀耕,留下了大量沙丘遗址和宝镜湾岩画的史前海洋文化。

  香山镇从唐代到五代都是戍边军寨,北宋后香山镇开始代替文顺乡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管辖香山的村庄。到了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因朝廷只许设寨官一员,遂将香山镇改为香山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寨获准建县,划东莞县的香山寨及南海、新会、番禺四县部分土地归香山,称为香山县,隶属广州府,沿至元、明、清三代。而原香山寨的所在地濠潭则改名为香山场。香山场依靠繁荣的盐业一度成为了香山建县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香山县也开始成为中珠澳三地的古称。

  据《珠海地名志》记载, 明朝末期,这里黄茅草遍野,人们便把这里称为黄茅斜。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这里的村民擅长编织,他们利用山上的黄茅草编织成凉席、草鞋,拿到澳门出售,时间长了,村子就得名“黄茅斜”。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五年,吴邑侯与平岚乡人郑交泰到这里游览,见满山遍野尽是杨梅,便把黄茅斜改为了杨梅斜。至于到了时期,为何又改称梅溪,已难以考证。不过可以确认的一点,那就是晚清至时期的梅溪村,因为村里的一个人而在整个广东省名噪一时、风光无限,这个人便是陈芳。

  梅溪村以前的村头,如今是梅溪牌坊旅游景区的正中央,“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两座牌坊并排屹立着,向诉说着它们曾经辉煌的历史。中间的那座牌坊是1886年朝廷赐建给陈芳的,左边的则是1891年陈芳长孙陈永安请准朝廷赐建给其父陈龙的,而右边,本应还有一座牌坊,却在“”中因破四旧而被毁掉了。在景区的东边,还默默静立着一座“乐善好施”小牌坊,这是光绪为褒陈芳一家乐善好施、扶助相邻而赐建给陈芳父母的。

  除了典雅精致的牌坊,陈芳家宅也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这些住宅的布局,几乎都是按照广东人的生活习惯来安排:雕梁画栋的花厅、厚重的老式百叶窗、镶嵌着彩色玻璃的满洲窗、庭院里茂盛的白玉兰与菠萝蜜……整个建筑显得富丽堂皇而又古色古香。而细瞧之下却又会发现许多带有夏威夷特色的地方,如拱形门上雕刻的夏威夷盛产的五瓣杨桃、花厅墙上带有夏威夷风格花纹的灰雕、以及螺旋形的楼梯,这些都给这座大宅增添了一种色彩。

  陈芳于1825年出生于梅溪陈氏家族的的一个富足家庭。1849年,24岁的陈芳随伯父到夏威夷谋生。他靠着种植甘蔗、办糖厂,很快成为华侨第一位百万富翁,被誉为“商界王子”、“糖业巨子”。1856年,陈芳出巨资为夏威夷国王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舞会,赢得了夏威夷公主朱丽叶的芳心,最终娶得美人归,成功步入贵族阶层。1881年,陈芳被委任为中国驻夏威夷馆首任,官居二品。1890年,夏威夷出现排华运动,65岁的陈芳萌生落叶归根,便变卖产业,携60万美元回到梅溪老家定居。

  回到梅溪的陈芳,除了刻意经营家族故宅,还修渠铺家乡。在一块陈芳立于光绪27年的记事碑上,清楚地记着陈芳为梅溪村修建学堂、和祠堂,并捐出了20块总面积达200余亩的田地,并用这些地的出租收益供养出家人、支付看渠的水工和私塾先生的费用。为怕日后他的后人收回该地或乡村此地,陈芳还在石碑上特别声明:“凡我后人须要体予深心,不准生端索回,乡人亦不得觊觎营私,典卖图利……”

  山场村的北帝庙始建于唐代的,相传这是唐代人们为了祭拜掌管农业和气候的北帝神而建的,至今仍香火不衰。山场村便是旧时香山县的开埠地香山场,村里至今流传着“先有山场,后有香山”的说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山场村原有的许多古迹,如清朝香山文坛鲍俊的故居、吴家大祠堂、鲍氏祠堂等都已不复存在。不过从山场村石牛岭山谷中的石溪公园里,还是探寻到了山场大才子鲍俊的踪迹。

  鲍俊,号逸卿,别号石溪生。香山山场人,是晚清岭南著名的诗人、书画名家,被称为“岭南大才子”。他从小就酷爱书法,每天书房临池学书,临摹诸多名家的字帖,遂自成一派。道光三年他考取进士,为二甲第二名,后来殿试却写跑了考题,但他的一手好字却令御览殿试试卷的道光爱不释手,不忍心埋没人才,遂挥朱笔在试题上写下 “书法冠场”四个大字以铭嘉励,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山西司主事,官阶六品。道光十一年(1831年)四月,鲍俊辞官归粤定居广州,1841年荣归山场故里,在家乡具有极高的的。

  香洲区著名的石溪摩崖石刻群,是一处集清代至众多珠海文人墨客留下墨宝的高雅之地,这些摩崖石刻大多是在道光年间镌刻,由于年代久远,而且没有得到很好的,特别是农业年代在石溪上筑蓄水塘时了不少,石刻群现今尚余37处,其书法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大者如“石溪”、“鹅”等近一米大,小则几厘米见方。这些诗词平仄押韵,意境高超典雅,大多写景抒怀,细细鉴赏,别有一番趣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