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文化

广州图书馆馆长:广州不是文化沙漠 图书馆成沟通桥梁

  内容摘要:方家忠,广州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作为全世界建筑规模最大、服务量最大的图书馆的掌门人,方家忠日常公务非常繁忙,但他说自己非常幸福——因为每天徜徉在图书的海洋中,和文人名家谈笑风生,能接触到最新最好的图书,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方家忠,广州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作为全世界建筑规模最大、服务量最大的图书馆的掌门人,方家忠日常公务非常繁忙,但他说自己非常幸福因为每天徜徉在图书的海洋中,和文人名家谈笑风生,能接触到最新最好的图书,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和图书打了半辈子交道,让他来谈谈读书那些事儿,最合适不过了。

  新快报:您上大学的时候是上世纪十年代交替的时候,当时学校里都读什么书?

  方家忠:比较杂,什么书都读,包括诗歌,十年代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新快报:著名作家遥在1991年完成了《平凡的世界》,这一经典如今仍深受大学生们欢迎。新快报在2014年做过报道,华南理工大学当年借阅量第一书籍就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您当年也读过吧?

  方家忠:是的,这本书影响了一代代人,说明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这也证明了只要是好书,无论多久都会吸引读者来看的。

  方家忠:我在这个行业里,觉得广州的读书氛围比较好,而且气氛越来越浓厚,我相信大家也有目共睹。去年5月,《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实施,提出广州2020年将建成“图书馆之城”全市有超过160座图书馆,每8万人就有一座,出步行15分钟就能到。那么图书馆建多了以后,阅读氛围就能从数据上看得出。

  目前,广图也在和社会力量合作,在一些社区和街道打造分馆,从效果来看,非常好。比如在天的万科城市体验馆分馆,今年9月刚刚开馆,第一个月就有四五千册的借阅量,那一年下来可能有五六万册,这还不包括阅览的数据,还是相当不错的。

  新快报:作为的前沿阵地,广州的经济发展引人瞩目,但也有人说广州是“文化沙漠”,广州的作家群像比较模糊,您怎么看?

  方家忠:我肯定不会这样想。其实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优秀的作品,只不过大部分读者可能通过固定的渠道获取了某种印象,并没有形成自己直接的判断。有的被的五光十色吸引,反而没有关注到自己城市里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所以这也是广图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就是能成为一座桥梁,促进读者和创作者或者出版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方家忠:比如今年,广图推出“广州文库”评选活动,希望选出一批最能代表广州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的现当代出版物。同时,以这次评选活动为契机,广州人文馆推出“阅读广州悦读分享”系列活动,定期邀请初评入选书目的作者及相关专家学者举办读书分享会,与大家一同重读经典、分享名家的读书和创作的心历程。第一场活动就邀请了刘斯奋先生,以他的经典作品《白门柳》为主题与读者互动。广州图书馆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活动,把地方比较好的作品推介给读者,也让全国的读者更加了解广州。特别是对国外的朋友来讲,书籍就是他们阅读广州乃至中国的窗口。

  新快报:你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广图工作,和图书打了半辈子交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方家忠:对于爱书的人来说,非常幸福。作为馆长,又能和很多作家打交道,能第一时间看到他们优秀的作品,这常棒的一件事。感觉比较充实,方面比较富足。

  方家忠:其实很早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想法,但这是一份我热爱的工作,而且碰上了广州的图书馆建设发展比较好的时候,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应该说我是很幸运的。但是在图书馆工作了20多年,可能我们的经历不如别人丰富多彩,但人各有所求,能够几十年专心做好一件事就很好了。

  方家忠:我觉得读书能丰富自己的生命,是“让你自己成为自己”的重要径。生活中不可能只有物质,只有赚钱,读书真的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我们应该追求这种上的品质生活。

  方家忠:快读还是精读要看自己的需要。比如我要找一份工作资料,就翻一翻这本书前面的序言或者跋,只看目录、章节。另外我的阅读习惯比较传统,边看书就会边在空白处写下感想,读完书收获会比较大。这也是我为什么用不惯电子设备读书的原因,虽然现在(电子设备上)也可以写,但总觉得不顺手。当然,不能否认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本庞大的百科全书也能收在一个小小的屏幕里,但我认为,纸质书不会消逝。

  1988年至1992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现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一毕业就进入了广州图书馆工作,现任广州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他从图书采访员的岗位开始,当过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副馆长、2011年起被聘任为馆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