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广州文化  文化

辩证看待“奥数”和“编程”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激烈争论。新闻中称,近期编程培训异常火热。个别培训机构2年多时间从1个校区扩张到48个校区,旗下员工也从几个人发展到1000多人。同时,参加培训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甚至一年级小学生参加培训的大有人在。

这般热火朝天的景象是否似曾相识?在“编程热”之前,奥数成绩一度成为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尺。如今,编程课校外培训大有再现奥数“昨日辉煌”的势头。

近几年,我国对少儿编程愈发重视: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同年,浙江省将信息技术(含编程)纳入高考选考科目。次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对于有天分、有兴趣的人来说,深入学习编程课程,自然能够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提升,成为专才。比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称自己当初学习编程,纯粹是因为喜欢。可见,无论是源于苏联的奥数,还是产生于信息时代的编程,本质上都是用于启迪智慧、发现人才、培养兴趣的手段,善用并因势利导之,其正面效应是可以预见的。

背负“原罪”的并非奥数和编程,而是一哄而上的“奥数热”和“编程热”。去年7月,四部委制定的《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出炉;紧接着,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与美国队获得并列冠军。两则几乎同时传来的消息,在2018年有关数学的四大杯赛因政策原因退出义务教育阶段后,再度引发人们对数学的讨论。毋庸置疑,通过奥数的思维训练,强化、提升有潜质的中国学子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数学精神,培养更多能够摘取数学王冠上珍珠的后备人才,事关中国未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后劲。同样,“编程”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内容,同样有育才育人之效,这也是国家加强重视编程教育的原因。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开展奥数和编程教育,而在于附着其上的为人父母者的盲目跟从、急功近利,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有意诱导、利益驱使。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叠加作用下,苦的是千千万万普通孩子,他们本可以选择更适合、更具比较优势的爱好特长。

怎样给当下培训领域的“编程热”退烧?不妨借鉴奥数的“降温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编程与功利学习脱钩,成为纯粹的素质教育或特长教育。此前,相关部门为了治理“奥数热”,先后采取了取消奥赛竞赛加分、保送,禁止将奥赛成绩、获奖证书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挂钩,以及不再举行面向小学、初中的学科奥赛等方法。以此为鉴,学习编程也应以引导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主,避免让本该是快乐学习的少儿编程变异为培训机构的狂欢、孩子的负担。

相信只要多点辩证思维、理性行动,做好对奥数和编程领域的教育政策、教师师资及课程标准等方面的规范,这类特长教育终将趋利避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锻炼指引功能。

(广州日报评论员 许晓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