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文化

历史热背后的文化怀古梦

历史热背后的文化怀古梦

  人类的历史总有一个怀古的家园之梦。当前进之路变得模糊和不可捉摸时,回首也许是最便捷的态度和途径。于是,就成了永恒的主题。持续发酵的历史热,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的。在“三国热”、“明清热”等潮流之后,有关掌故趣闻一类的书在坊间一直颇为流行。为了迎合这个时代的阅读口味,一夜之间,“人人都开始谈论王国维、陈寅恪了”。

  从西文词源学的角度来看,(nostalgia)一词,源于两个希腊词根nostos和algia,nostos,是回家、返乡的意思,algia则指一种痛苦的状态,即思慕回家的焦灼感。上世纪初,面对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出现了一股“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之风。然而,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国学”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不少知识分子被潮流所裹挟,他们身上更为珍贵的理念和精神反而被遗忘。时至今日,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业不稳定、信仰丧失等等,让未来重新受到质疑。于是,对过去的记忆就以形式复现了。的《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从知识分子个案的角度梳理历史中的隐秘的内心世界;罗志田的《激变时代的文化与: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将这个时段的知识分子在文化与之间的困惑与取舍作了细致的梳理与解读;章清的《“胡适派学人群”与自由主义》是学院体制内对胡适这个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的集中研究。人们企图在回忆中挽留时间,以文学的方式向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作“唐吉诃德式”的抗争。

  现代启蒙改变了时间的价值秩序,却并没有把人的深潜意识打扫干净,在人的无意识中仍然遗留着“过去崇拜”的残余。在文学中,人不仅眷恋往昔的事物,更眷恋过去的生命,因此,过去对于人有着重要的价值。《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一书,将知识分子群体放到开放的社会空间中予以考察和审视。让我们看到这一代人,做人做事都是有承担的。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重新清理历史的,才有可能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追魂,才有可能重建中国知识分子的正气和尊严。人们对于知识分子历史的兴趣,所折射的也许不仅仅是对于那个时代的缅怀与哀悼的情绪,更多的是指向今天的中国,是希望通过这种对于知识分子的精神生命、学术世界与社会生活的书写,来为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乃至今天的中国文化灌注一种“隔代的养分”。

  在市场经济之下,社会不断制造出新时尚来驱逐正在流行的时尚,导致人和人的感觉飘忽不定。文化便成为社会心理的一种重要补偿。现代化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繁荣,以涤荡一切的气势驱逐愚昧和落后,可是,同时割断了文化之根,割断了人自身的连续性,为人造成了精神荒原。在社会矛盾不断累积的当下,持续不断的“热”是对现状的启蒙与照亮,它从知识分子的言语和行动里借来精神的火种,把那一套自由、与的启蒙话语重新引进今天的中国社会,以承接未完成的启蒙任务。这既是对于一直以来被有些历史书所掩盖、忽视或者曲解的知识分子历史的重新发掘,也是在拆卸文化强加给历史书写的意识形态后的重新照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