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文化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非常荣幸能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这个话题。作为一名普通小学的校长,我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本人的阅历、学识有限,只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敬请各位指教。 今天,我和大家交

  流的话题是“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重点讲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二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

  我从教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曾在五个学校任过教。常年置身于学校,身处不同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却浑然没有觉得每所学校的文化有什么不同,似乎学校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我真正开始关注文化的内涵,关注文化的魅力,却是从去年开始。因为我刚刚上任的学校是一所老学校,好多地方需要维修,维修后的校园需要美化、绿化,而美化、绿化似乎应该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整合起来做,于是,我开始了对文化的深入探究,没想到,这一探究,着实让我对文化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截。

  文化研究专家苏珊曾说,“与一个人谈论文化就象向一条鱼讨教在‘水’中的感觉,当他还在‘水’中时他回答不了,只有他在沙滩上或被清洗后,才认识和体会到何谓文化,真正的文化觉悟便是这样开始的。”因此有人把文化比作“水”,它对人的作用主要是一种柔性的“精神引领”,滴水可以穿石,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海。而我却认为文化是“风”,是轻柔的“南风”。法国作家拉封丹曾有一则《南风和北风》的寓言故事: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文化正如南风,虽然无形但却有效,虽然缓慢但却坚定,其作用正如春秋时哲学家老子所说:柔弱胜刚强。

  当尼罗河的河水上涨的时候,造就了古埃及的法老文化;当爱琴海的海浪冲向海滩的时候,造就了古老而文明的希腊文化;当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静静流淌的时候,造就了神秘的两河文化;当东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唐帝国的时候,造就了浪漫、豪迈的唐诗文化。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在一次演讲时说:“给我10个北京大学的学生和10 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再给我10分钟的交流时间,我就能根据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精神气质,告诉你哪些是北京大学学生,哪些是清华大学学生。”可见,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文化,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中集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是人们共有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体现在全体师生普遍认同并经过历史积淀稳定形成的正确价值取向上。诸多研究者从结构上将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

  “制度如果能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变成大家约定俗成的东西,这种制度便也了这所学校的文化。”(原漳州市教育局局长翁福语)

  “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出教室关门窗,这些好习惯当我们拆除制度的‘支架’,还能年复一年的存在,文化就形成了。”(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姚跃林语)

  全校教师都认为没备课或没备好课,就上不好课。即使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不检查,不与绩效工资挂钩,都把每一节课备好,这也是学校的文化。

  见到客人主动打招呼,见到地上的废纸张主动捡起来,全校每位老师、每个同学都这样做,这还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 “黏合剂”,渗透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能使师生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相互信赖、团结协助、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教学、科研和管理,创造出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振奋精神、激发热情,产生持久的工作、学习动力。

  学校文化建设最关键的东西在于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是学校的责任,即学校为什么而存在;愿景是学校的蓝图,即学校未来的目标和样子;价值观则是学校对于好坏、善恶、美丑、成败、是非的基本信仰和评价标准,即哪些东西要坚守,有些高压线绝对不能碰,教育应该有所取舍。总的来说,使命、愿景、价值观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根本。(摘自朱永新在首届全国小学教育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基于我对学校文化不太成熟的理解,我校大胆进行了学校文化的建设。现就近两年来的实践,与大家作一分享。

  我校是神木县第三小学,位于神木县城核心区域。学校创办于1948年,几十年来,丰厚的人文积淀似涓涓不息的窟野河,滋润和壮大着学校的发展。校园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资源充足。建有校园电视台、微机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美术(书法)教室、艺术(音乐)教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会议室、少队部,共一部十六室。同时,每班配备了智能交互一体机。基本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

  对一所学校而言,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学校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通过对学校历史文化积淀的梳理,结合学校的价值观建设,我校形成了自己清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我们的特色定位是“全人教育”。全人(holistic person)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看作是具有整合人格,得到全面发展的人。“全人教育”是一种整合以往“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观念。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观念,也是我们学校的一种理想追求。“全人”提醒老师们我们的教育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其三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

  我们的办学宗旨是“关注个体成长,唤醒生命潜能”,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爱为源 人人发展”,我们的校训是“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现代少年”。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全人”文化展开。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已初步形成了“怀梦而兴、德智共进”的校风“厚德垂范、精艺修能”的教风,“自信自强 、乐观阳光”的学风。

  三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学校维修了教学楼内外地面、墙群,粉刷了教学楼墙面,更换了校舍门窗,外侧窗户增设了防盗窗,校园操场重新硬化,本学期又吸收“梦想中心”理念,将教室墙壁涂成了彩色新,校园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同时,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力求让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一个文化整体。

  学校的核心文化区——升旗台上镌刻的“全人教育”四个大字昭示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与魅力,提醒着全体师生走素质教育之路,提醒老师我们的教育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其三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

  紧靠警务室的西墙上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和孔子的教育名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构筑“怀梦而兴 德智共进”的校风。

  教学楼西墙上突显的“笑脸” 是我校孩子自信、自强、乐观、阳光心态的真实写照,也是我校学风的集中体现。

  办公楼西墙彩绘中的几个艺术字“每个人都很重要” 是学校的校训,它以全人教育为引领,强调每个人都很重要,引导每个三小人都认识到自己独特而重要,从而唤起其主体能动性,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勉励自己、发展自己。

  教学楼中的走廊文化也紧紧围绕全人教育理念,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四个主题展出学生的作品,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墙上的班级牌、社团牌、部室牌无处不彰显学校的文化理念。学校的文化建设正逐步上升为我校内涵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从德为师之本这一基点出发,陆续开展了“师德自查”、“爱心承诺”、“师德培训”、“师德座谈”和撰写“读书心得”等活动,从而正师风、讲师德、练师能、树师表、铸师魂; 通过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开展师德演讲比赛,评比美德教师、师德标兵,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博爱的情怀包容孩子的生命律动,让孩子生活在阳光下;以阳光的方法教育学生,让孩子具有阳光般的性格。

  加强校本培训。我们要求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教导处每周检查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情况;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教学经验,观摩名师的课改录像,进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学校先后组织教师100多人次,到北京、安徽、南京、西安、河南、榆林、靖边等地考察、学习);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自制教具等竞赛评比活动。

  为了使新调入教师和青年教师很快融入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实施师徒结对活动,将他们与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校骨干、校能手以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为师徒队,让他们学有榜样,比有标兵。

  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和全体教师都高度重视,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原则,围绕以下实施步骤和要求,强化措施、精心组织、上下联动,扎实推进,确保每个阶段重点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

  首先,学校先后组织教师100多人次,赴北京、安徽铜都、南京、西安、河南、榆林、靖边等地考察学习并大胆的实践,引起了教师们的极大共鸣;

  其次,校领导、教研组长、科任教师认真研读《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教学》、《做卓越的教师》、《语文主题学习教师用书》等书籍,从不同层次撰写了学习体会,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凝聚共识。同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和讲座20多次,开展了学情大调查活动,结合学校实际,集中研究了“高效课堂”发展的思路和步骤,要求教师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精心打造“和谐、高效、创新”新课堂;

  次之,学校重新制定和修订了《高效课堂常规管理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校本教研制度》、《课堂督察制度》、《星级小组评价》等几个促进课改的核心制度,为学校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再次之,学校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系列达标活动。(1)摸底课。各领导、教研组长推门听课,听后及时评课,摸清教师课改后的上课情况;(2)研讨课。针对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安排研讨课,重点突破制约学校高效课堂的诸多因素。各教研组安排教改研讨课,研讨症结所在,提出解决办法。抓好研课、说课、评课三个环节,上课教师解说每一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评听课教师评价课堂教学是否做到真正的高效。教师在研讨中相互切磋,共同提高;(3)示范课。教研组长及学科骨干教师、赛教中的获奖教师及时上示范课、解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新方法;(4)要求全体教师多听课、多评课、多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多探讨课堂教学问题,中层以上领导听课40节以上,教师听课30节以上,以反复听评课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锻造高效课堂。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校基本形成了 “五步三查”教学新模式。“五步”即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三查”即在学生独学时查、在小组展示时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查。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与此同时,学校结合基本定位,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搞好课题研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问题皆课题”的理念,积极参与承担教研课题。学校的三个教研组认真开展了多项各级科研课题研究;二是加强校本研修;三是积极参与联合教研系列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上述活动,每位教师新的课程理念已经初步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建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逐渐摒弃,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从而为今后“高效课堂”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人教育”旨在促进人性升华、塑造理想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学校在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开展的“艺术、读书、科技、体育”三节一会活动,互为平台,互相促进,形成为最具鲜活的校园文化主干,成为人人参与、生命律动的校园人文景观:艺术节上我型我秀,书画飘香;读书节上书声朗朗,文采飞扬;科技节上崇尚知识,放飞梦想。运动会上奋勇拼搏,青春阳光;“三节一会”做大、做实、做强了“读、写、唱、动”四篇文章,为孩子们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套餐,使他们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展现了生命的光彩。

  学校还适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美德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八个方面形成德育工作常态:(1)坚持每天“诵经典 、品书香 、塑人格 ”的经典诵读活动;(2)坚持每天1小时的“达标争优、强健体魄”阳光体育活动;(3)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专题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我们的教室最温馨”、“我班卫生最干净”、“路队行走我最棒”、“文明礼仪伴我行”、“我为校园整洁弯弯腰”、“废纸不出门”、“校园绿色植物招募领养”等教育活动;(4)每学期开展关爱困难学生的“一帮一”活动;(5)大力开展“关注个体成长、唤醒生命潜能”的社团和体艺“1+1”活动,为在音乐、体育、艺术等方面有潜力的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平台;(6)定期出版校刊《 新苗》;(7)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8)精心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等营造浓郁的“讲文明,懂礼仪”的氛围;召开文明礼仪教育家长动员大会,文明礼仪活动启动仪式,印发倡议书,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队会;开展“扬身边礼仪细节,查不文明行为”红领巾督查岗、服务岗、爱心岗特色活动。通过评比“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班级”与“文明礼仪之家”,激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人文教育的开展,提升了师生文明素养,提高了学校办学品位。

  2012年学校被陕西省少工委授予“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被陕西省教科所确定为“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带动战略课题研究立项学校”,被团省委评为“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学校荣获榆林市中小学青年教师学科能力竞赛优胜奖,“省级文明校园”和“省级绿色文明校园”称号; 2014荣获“陕西省第十届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优秀组织奖,陕西省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奖。2014年,六年级语文、数学毕业考试成绩位列全县城区第二名和第四名;五年级学科竞赛总分位列全县第二名;2015年4月,学校被“316督导评估”专家组评定为优秀等次,学校被县进修学校列为校本研修挂牌基地学校。

  一种文化涵养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锻造一种品牌。我们深知高品位的学校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精心培育,长期积累,不断创新。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较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学校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以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富有丰厚底蕴、人文内涵、现代气息、蓬勃活力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发展沃土”,为学校的兴旺发达注入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如何理解文化的概念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