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文化  文化

平凡词语引发的不凡洞见

平凡词语引发的不凡洞见

  2022年年初,人民出版社出了本取名《可以与应该》的书,“可以”与“应该”,两个平凡的词语,却可以通过极强的逻辑架构和平实的案例,以不凡的洞见为我们揭开深邃的哲学思考。

  “可以”与“应该”是我们日常口头禅,也是处理各种矛盾和复杂关系行为的选择。从人的交往、行为准则、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维度来看,这个选择是需要智慧来支撑的。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有不少原先意想不到的,没有仔细去区分的概念和仔细思考的事情,恰恰是意义重大的。世界上多数的矛盾就是和能否满足之间的矛盾,就是“可以”与“应该”的抉择,其实这是个大问题。在短暂的一生中,什么话可以说,什么事可以做;什么话应该说,什么事应该做;这取决于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判断与选择,属于道德领域的范畴,人们往往是以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有用还是无用做出判断和选择。却往往忽略了“可以”与“应该”。

  《可以与应该》就是一个哲学体系,它蕴藏着许多基本的规律,比如矛盾运动、对立统一、质变与量变等规律,作者从点滴小事讲起,将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上升到一般规律性思考并进行哲学式的总结,虽然探讨的是哲学话题,阅读体验却是轻松而有趣的,和大部头的哲学著述不同,这本书语句清楚,道理明晰,案例贴近生活,逻辑架构清晰,话题各自成篇,信手翻来就可以轻松阅读下去,毫无违和感,读者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悟道。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表达、生动的语言、故事的讲述共同构成了特有的叙事方式,全书用讲故事,讲道理的这种叙事表现,引经据典,博古通今,46篇短文,100多个故事,生动叙事了在实现人生目标中,怎么样做到“可以”与“应该”,怎样地进行人生选择、理解人生的真谛。这种不凡的洞见,给我们新的人生算法。

  作者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一路敬畏、一路感恩,他庆幸自己得到太多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滋养。而这本书又是作者将其获得的人生滋养以智慧总结的方式回馈社会,再次滋养他人。从这个角度看,作者恰恰是把自己的“可以”与“应该”的哲学辩证观,以创作实践生动体现出来了。

  我们社会有N个社会主体、有70亿人的个体,会产生无尽的矛盾冲撞,也由此诞生了既错综复杂又无比精彩的现实世界。在千变万化的个体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摩擦中,最终会达成一种平衡,同时,在追求价值的最大化中也会产生一种合力,这种合力客观上在寻求利益的动态平衡中来推进了社会的发展。

  疫情之后的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疫情时代的“可以”与“应该”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高速发展多年的中国被疫情踩了急刹车,一些曾经隐形于深水区的矛盾显现出来。惶惑和焦虑成了一种流行,这本书让我们感觉到它的守正创新,倡导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倡导正能量,此刻来读正当时。

  郭孝实,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社长。作为法学博士、学博士后,他曾发表过《司法预救济与再救济》《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国企用人机制》《依法行政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等系列专业论文和著作。他饱含文学情怀,先后发表《握住你的手》《红柳红》《你是谁》《梦中的雪莲》等大量的文艺作品。2018年6月,郭孝实创作的散文《父亲的哲学》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郭孝实勤于社会观察,于公务之暇潜心著述,历时数年,易稿数十,将人生、社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以逻辑思辨的角度探求“可以”与“应该”的区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对文化的形容词
  • 编辑:贾贵
  • 相关文章
热网推荐更多>>